【感谢各位为“原味家乡”点击阅读.感谢铁血转发点赞和点评赞赏支持】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家乡五谷饭菜育出世代平江人——
01.白米饭《甑蒸饭》
平江的米饭多达N种。有大铁锅柴火饭、有鼎罐饭、有甑蒸饭、油盐饭……凡此种种,用晚禾米做的特香软,甑蒸饭吃硬不吃软、名扬四方。聪明的平江先人发明了在饭中加料,于是又有了“薯丝饭”、“北瓜饭”——此两饭养育先人,撩拨后人,香喷喷软丝丝,老少铳瘾。
02.柴火菜《十样锦》
40岁以上的平江人,一定在家吃过柴火菜:娘老子、婆啧撸袖子站锅边炒菜的镜头还记得吧!
烟火光中灶湾烧火的可能是家中大姐,烟贡贡中一把把添柴,直到锅发红:但听那咝地一声菜下锅。于是灶房中香烟弥漫、三下五下班椒炒肉、油菜凤就出锅了。
于是,兄弟姊妹齐上桌演绎狼吞虎咽,而桌上吃得最少的是娘爷。
《粗烟茶》03.烟茶
平江,家里来客了,泡茶张烟。
这茶最常见的就是烟茶——白瓷碗泡,没碗盖那种:让人看见冒的热气,茶叶子多少不论,也有放一二皮的——或者出于节约或家境原因。烟茶水深酱,闻香知味,特提神养气——茶好不好,去乡下看那犁田汉子那嘴黄牙就知道了。
《土茴粉》04.炒米粉
(提示外地读者:此粉非早餐吃的米粉)
印象中,平江最老道的炒米粉用铁锅爆炒后再用石磨碾细——分粗细两种:粗的更经吃,细的如细沙末;特点是永远喷香,但泡吃时加水要有手位,加水少,粉干下口难咽:吃起颈只称(伸)。炒米粉在平江流传千年,饱腹乃硬道理:但非主食,乃农村杂粮,小孩尤喜:据说吃了长筋骨、助脾。
05.饼《加义发饼》
在战天斗地年代,平江家户谷物不够时,常以饼充饥或犒赏小孩。饼相当吸引伢妹则,平江饼多达数种:有荞麦饼、发饼、土中秋饼、烧壳子饼、茴饼、米饼……
沒吃过这些饼的算不上平江人。
特别难忘的是发饼与烧壳子饼!发饼又软又香,吃一个,顶半碗饭。烧壳子饼硬脆香:读书时谁从书包中掏出一个准引来众眼相嘘——必须分吃,独吞小心挨揍。
中秋饼是一种象征:过节了!又有亲戚走了!又有巴巴(肉)饼吃了!人也长大了。
从前,平江各地的供销社有作坊专做中秋饼,防盗措施极严——饼香诱人招调皮伢则惦记。
还记得那红红绿绿的中秋饼纸吗?夹在书页中香半年。
《弯豆子》06.弯豆子(腕豆)
四五年不吃弯豆子了,牙不带劲!但却实就忘不了它。青青的,在铁锅中翻炒后变成黄褐色:身上出现小黑点,看上去象“小熊猫”——从前的乡下哪户人家不炒弯豆子吃?它平凡,却用来待客;它弱小,却万人喜嗑。
嗑弯豆子是那时候的休闲!
在嗑表示手头生意暂停、在嗑表明身边有伴、在嗑表示牙齿劲道——八九十岁老婆婆嗑的弯豆子、是儿孙的大福。
别一次吃太多!吃多了产腹气,憋不住,外排叫臭屁——弯豆子屁特臭能污染几间房的空气。
《粉蒸肉》07.粉蒸肉
在平江粉蒸肉(又叫粉子肉)的名声远大于红烧肉、削骨肉。
粉蒸肉或者可以申报非物遗!?其产生于何年代,还得去查地方志。估计少说也有三五百年了吧!当炒米粉艳遇了肉,结合之后在油盐的帮助下经火、蒸锅加工就成了粉蒸肉。
可惜,如今的主妇多半已不会此手艺了!我吃过的粉蒸肉最先出自外婆之手,后来是娘老子姨妈们——酷爱做菜的我竟没尝试过做此菜。
做粉蒸肉的肉必须大块,五花肉为上:用大碗盛,气派!此肉出笼以软香胜,不必放油和辣椒、味精免。
此肉在平江有盛名,却从不上正席——窃认为乃先人之妙,把这碗菜牢牢地雪藏在千家万户:当做本土千年家菜得以传承,多牛!多美!
《平江桌席地方菜》家乡的茶饭杂粮如数家珍——岂非我三言两语所能描写!我的老师彭见明、喻子英、毛芸尔、丘脊梁都是写“平江味道”的高手——我只会写点皮毛,而他们却能淋漓尽致。
水土●茶饭●杂粮 水土●茶饭●杂粮
水土●茶饭●杂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