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授三年,西州城旱。
图片来源于网络“启禀二位将军,前方探马来报,吐蕃大军主力距西州城已不足三十里”
“再探再报”。
西州城中,武威道总管、将军王孝杰与西州刺史唐休璟还在商议如何用兵。
此时的唐休璟已经坚守西州三年有余。三年之内,朝廷未派一兵一卒。西凉苦寒之地,兵马粮草匮乏,吐蕃大军趁此劫掠边境内千顷土地,百姓罹难,哀鸿遍野。
此番朝廷出兵,唐休璟却喜忧参半,纵为一封疆大吏,却困于战时动荡,与朝廷只得以书信往来,朝中局势,他只是略知一二。
官位愈高愈要谨慎为人,处处如履薄冰。此次吐蕃叛乱,不过是利用朝中察查吏治,搜寻叛逆之时,趁虚而入。本不足为患,只是朝廷争斗日久,无暇顾及罢了。
现如今局势稍缓,派兵驰援,本无差池。然而自李唐伊始,平定边疆,向来是京城将领率京师人马,如缺军少粮,再向邻近州县筹集。
朝廷此次却为何派遣地方将官王孝杰统帅附近州府的兵马,而且他却未曾进京面圣,便一封圣旨调兵十万归王孝杰麾下,若朝中无人举荐,这等殊荣未免难以解释。
图片来源于网络现在再想此举一是朝廷欲收复失地弘扬国威,另外的举措莫非另有深意。唐休璟顿时脊背发凉,深思熟虑之后,想出一条计策明哲保身。
唐休璟话里话外地恭奉这位钦差将军,明里暗里地试探他所知到的朝廷内情。二人在一起谈笑风生,都是一副为国为民的体态,相谈甚欢,但大家都滴水不漏,只是排兵布阵时稍有些闲言碎语。
再看西州城外,吐蕃大军压境。王孝杰久在边关统兵,深知吐蕃战力如何,不急不躁。而唐休璟内心也知道吐蕃之患事小,早日搞清朝廷动向事大,久经官场城府极深的他不会表露出一丝异样。
此刻,吐蕃兵正式攻城,唐休璟领兵五万守城,王孝杰率两万精兵侧翼攻击吐蕃。王孝杰的副将,武卫大将军阿史那忠节另率八千虎贲营铁骑断吐蕃大军后路。
吐蕃兵马虽然骁勇,但擅长野战,攻城为其短处。大唐兵马两路夹击,大破吐蕃主力,大胜而归。
图片来源于网络主力已经溃退,是否乘胜追击,一举歼敌。这显然不是唐休璟要考虑的问题,他心中早已想好的计策还需要时间历练。于是,他与大将军王孝杰商议,先报战况于圣上,再请定夺。王孝杰同意,与唐休璟联名上书。
不日,圣旨传到,二人领西州城文武官员前来领旨,传旨的公公当众宣读:
王、唐二位爱卿,功绩丰厚,朕定不会忘记。既然已大破突厥主力,就顺势将吐蕃叛军余孽赶尽杀绝,令其再不进犯,扬我国威。后续安抚百姓之事交由唐爱卿,清缴之事交由大将军王孝杰,不得有误。
两人一看,赶紧按令执行。此时的唐休璟暗笑一声,心中说道,老夫可不想死啊。不如先下手为强,免得后下手遭殃。
大将军王孝杰领兵作战不提,单说唐休璟。
图片来源于网络圣旨接到后,唐休璟赶忙与心腹将官商议计策。心腹不解,问唐缘由。唐说道:
天子不派京中将官救援,却派了邻近州府的将军王孝杰,朝廷可最怕地方将领拥兵自重,兵权向来是归朝廷信任的大将统领,此为第一疑。
为防范朝廷与地方兵马联合,按例钦差大将一旦平定叛乱,应当立即回京,加官进爵。现在的王孝杰却被圣上派遣清缴余党,而这些残余乱军,地方府县就可安抚平定,何必劳烦朝廷亲兵,此为第二疑。
看这圣旨,我从头到尾,只能有一个坐镇后方之功。而他王孝杰战功显赫,既大败叛军,又清除残党。再联想到王孝杰遥领钦差大将之位,这是第三疑。
从此三处疑点来看,老夫猜想,好久没给诸位京中的大人请安送礼了,朝廷可能想让王孝杰取代老夫之位,升任西州刺史,一个武将,总比老夫这种文官好利用。所以老夫不得不考虑一下自己的安危了。
传我命令,派遣心腹干将假冒小批吐蕃军队,就在王孝杰大军附近游荡,不可交战。一定要让王孝杰相信吐蕃军队一直都有,难以清缴干净。
图片来源于网络二十多天过去,王孝杰实在是力不从心,便与唐休璟商议,吐蕃之乱,残余叛军如何解决。唐休璟一听,就等这句话。于是假装思量好久,向王孝杰提出了自己早就想好的对策:
若再拖下去,陛下会觉得将军治军不利,可能会降罪于将军。将军年轻,老夫已老,不如这些清除残余的杂事交给老夫,恩威并重之下,吐蕃定不敢来犯。再拖下去,可就耽误了将军的大好前程了。
王孝杰感恩戴德,谢过唐休璟,赶忙写信告知圣上:吐蕃之乱,其根本不在兵马,其根本仍在于民众。若想永久解决吐蕃问题,需要唐休璟刺史对吐蕃命中的安抚。
圣上一看,言之有理,恩准。此事之后,王孝杰升任左卫大将军,成了京官。
七年之后,唐休璟完成了对吐蕃安抚,调任司卫卿、兼凉州都督、右肃政御史大夫、持节陇右诸军州大使。
与此同时,大将军王孝杰已经马革裹尸,以身殉国两年有余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外围的斗争尚且如此,内部的局势就更加难以捉摸,朝廷此时的博弈我会写在后文《天授三年,草木皆兵》
结语,以上所写,事件和人物基本按照唐史时间,事情为主观臆测。权利漩涡中心在天子,但在漩涡的周围,一步不慎,性命堪忧。这两位主角,一文一武,没有做任何坏事,但君臣博弈实在残酷,如何平衡,唐休璟便用演技诠释了剑走偏锋四字。为何写这篇文章,是对《道德经》中一句话有感:
鱼不可脱于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