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大学堂公众号精选文章读书玄思
关于《白鹿原》不避讳的“羞羞羞”描写

关于《白鹿原》不避讳的“羞羞羞”描写

作者: 蓝羽鱼 | 来源:发表于2017-09-01 23:51 被阅读132次
    图片来自网络

    《白鹿原》,陈忠实先生的史诗级巨作。可是,我看了三分之一就没在看。不是因为地方语言的障碍,而是因为作者所秉持的“零度写作”。即作者在写作的时候不带入“个人经验意识”,而是完全处于冷静客观,把画面呈现读者,然后交与读者去判定,即“撕开写,裂开写”。所以,书中有很多不避讳的性描写。

    不是受传统文化影响颇多,而是因为“美”与真实,在我的世界发生了冲突,后面就没在接着看了。况且这还是删减过的。或者说,一定要用比真实还真实的叙写来表现历史与人性吗!

    这让我想到左拉的自然主义。主张把写作回归到科学记实。“……不服从一个先入观念的需要从一整块布上再制成一件东西……要忠实地记录行为……”无视角,全方位复现故事。

    可是,即便是纪录片也会多多少少带入作者的理解和温度,我们无法做到完全客观,所谓的不掺杂,其实也是用“作者的经验甄选出来的”。我们无法拥有“上帝视角”。

    零度写作,如实地复现就是真诚吗?不是的,写作者,在尽量客观或者逼近真实的写作中,有意规避掉作者的带入,更把情感抽离。这对作品来说到底是一种伤害还是一种成就?

    《白鹿原》即便极力去这样做,其实整个作品也没能摆脱自己主观情感的融入。这部作品饱受争议的,也是完全不避讳的性描写。这部书出版前,删改过很多,但是我看到的版本依然很露骨。作者要客观地表现人类的原欲望,和历史的混沌感,刻意冰冷,极力无动于衷。这让我颤栗。

    没有“加工”的呈现,会有粗砺的部分。让人难以“消化”而产生不适,每个人都无法亲眼目睹一些场景。我们无法扫视历史和人性的每个角落。

    事无巨细地“重现”,将事实还给事实,让读者自己判断和感悟,免得被作者“拖着走”。严肃紧饬,这初衷很好。可是,这更像是在众目睽睽之下,“做手术”。诸如我之类的读者,会产生强烈的抗拒。只能过后,“求心理阴影面积”。

    《白鹿原》的功过得失,我不去做评判,只单一地说,像左拉式的写作手法,不提倡采用。没有艺术的加工和解读,作品的“客观”其实也未必就是客观。我们,更不一定要用真实来表达真实。直面现实和直面现实的不堪是两回事。

    毕加索的画作为什么有直指灵魂的力量?他的《格尔尼卡》,并没有用杀戮来表现杀戮。而是用一种艺术化的形变,几何化的夸张,来表现战争。画中的“怪物”,似人非人,似兽非兽,生命个体在人性的合外力下产生“扭曲”,“畸变”,偏离了我们自认为的“人”的样子。

    这样,取到了更深刻,更击中要害的效果,但不会引起一种“反感”。他的高明之处就是,没有血淋淋,我们却看到了战争的可怕,看到真实之上的深刻。

    《史记》的文学性很强,因为这是血肉之作。如果完全把自我摈弃,把太史公的一片赤诚,阻挡于史册之外,那作品也很容易失去生命和活力。更像一个冰冷的报告。如果完全避开个人介入,文字会不会也就失去灵性!

    《庄子·外物》说:“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吾安得夫忘言之人而与之言哉!”。要得意忘言,首先要先进入到作品中,如果形式上文字表现,就让人无法攻克,比艰涩玄乎的言表还有难以继续,那就无所谓的“意”了。我们最重的,还是如何让读者抓到内核,如果“言筌”可以选择,我会选择不那么棘手的。

    《白鹿原》其中让人觉得生硬的部分就在于此。但是毫无疑问,在表现那个更替的时代,人的生存状态的作品中,这是一部诚意之做。虽然用了一种我认为不是最可行的讲述方式。

    作品的生命有赖于作者注入。对于创作者来说其实撇不开。我们无法用一个全能的视角去观望,无法置身事外。真诚负责的宗旨,忠于真理就好。

    我们,其实有太多“不敢看”的狼藉,即便是隔着文字。我小的时候,无意中目睹了一起车祸,至今都无法平复。如果,全部真实铺展开来,我不想去想。

    如果,你是敢于直视的勇士,那么请原谅这类的“玻璃心”。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关于《白鹿原》不避讳的“羞羞羞”描写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dflj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