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我谈了性、爱、情(点、线段、面)这三者之间关系,以及起因,发展的秩序和各自既独立又统一的内容。从数学角度来看,它们也只是从一维对象到二维对象平面的架构,因此如何让这个三角平面关糸能够成为人们观察爱、了解爱、认识爱、感受爱、如何爱等这一糸列问题,有一个直观、多侧面、多角度、多方面的多维思考与分析,就要让爱——立体起来。
我们人从出生到死亡并不是我们自身能掌控的,爱却始终贯穿于我们一生,它从何而来?又如何影响我们?又要往那里去?这里包含了时间与时空关糸,形成了一个三维对象的层次,随着科学技术进一步发展,多维对象的出现能够让人看待爱的问题更透彻、更深刻、更完整,从而爱的内容和方式将更丰富多彩。而人的自己本身到底能否成为爱的对象?是一个爱的本源问题,至关重要。我们都知道人并非是按照自己的计划来到这个世界的。事实上我们的诞生和生活是由某种力量制定的严密的法则所决定的。这个制定者无关紧要,但要明确的是爱是存在的确定,是存在的维持。这种存在得以维持不正是由于某人的爱吗?即人是在一个盛满爱的容器中诞生(三维对象),而我们就不是作为这个容器的爱的相应物来接受的。不过这种爱被容纳时,我们就被造出并维持下来了。若没有这种爱的容器支持,我们连一刻存在也不能保持。所以我们无权去构造一个爱的容器,而必须描述一个实在的爱的容器。这样想来,爱是存在与非存在的奇怪混和物,它的位置是在这对立的两极之间。尽管我们对现实生命的状态感到不满、很悲惨,但头上仍有一线光明(爱的容器)。爱是无限的,它不受人类理性的任何限制,反过来激发人类理性。如果我们能认清楚这些,那是我们人类的福音。因为不管我们多么可怜,内部多么腐败,但由于我们被生出来这个事实,仍可认为我们自己是这种绝对存在者的爱的对象(三维对象)。
我个人觉得在现实状态下,婚姻是男女两性之间爱的最好的归宿。没有任何其它方式可以取代,虽然现实生活下还有许多不平等,例如对自己的遭遇往往特别上心在意,而对其它地方的人和物(如本次疫情中某些人和国家),就有旁观心态甚至诋毁等卑劣语言和行为存在;如我们工作中的竞争,有竞争就有成与败;还有找工作机会,你得到好的岗位,是必有人作出了牺牲等;另外就是关于婚外性交的合理性问题,同性恋问题我在此不展开讨论。但我们应承认这种不平等存在(有其合理性的一面),这也并不表明:我们就可以通过否定爱而在社会上得以生存吗?因为这里涉及到比爱更高等级的人的问题,我就不展开论述了,却可以对以上爱的内容与人的部分关联关糸稍加小结:各人既有适合做某事的能力,又对某事具有特别的兴趣——人就是具有这种不平等的人。切不可忘记这个不平等的事实:人实际上并非仅耽溺于种,而是与个性实现相关的造化。
爱在这意义上是通过扎扎实实的耕耘求得丰硕成果的劳动,而非空谈观念性的给予、平等等口号。爱并非是单纯基于感觉之表面观察的冲动,而是必须通过意志实现人类义务。
全文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