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爱之精神状态有其神秘性,有一种抽象美,如何解读似乎是件不可完成的任务。我试着用优美抽象的数学语言加以描述,不知是否恰当,还将拭目以待。
前面一节谈了性是为了互补性而存在的。而这一节我想说说爱的要义:性吸引——依赖依靠——奉献。我认为要获得爱的真谛,必须要经过这三个过程,而它们之间的关糸也是一个有秩序、递进和具有超越性发展的过程。

在欧氏几何学中,有点、线、面的定义,我们不妨对照一下爱的进程与其是否有异曲同工之妙。性即点,点是无法被定义的,……作为原始概念的同时也具有原始概念的性质。而性也是具有原始概念,因此它是无法明确定义,它在空间中作为1个0维的对象客观存在。此刻我们进入爱的阶段,爱是从性即点作为起始发展,而依赖依靠的恋爱过程就象线段。线段的定义为:直线上两点间的有限部分(包括两个端点),有别于直线、射线。两个相爱的人如两端点,相向而行,在有限的时间段中,逐步从陌生、相谈甚欢、亲密肉体接触、憧憬彼此未来、互为欣赏与玩味进入一种梦幻般的场景,相爱之人心醉神迷,心心想映,朝思暮想的情景剧一幕又一幕近乎有些玄幻,又有些荒诞与神经质般上演。有人不禁要问,在茫茫人海中,为什么这两个人相爱了,而不是别人?这里需要补充一下,性吸引那个点的作用,那是因为神经肽物质受到外界的刺激及影响,从而引起了男女双方的关注与兴趣。当具备了以上条件后,情绪和内脏产生了反应,因而分泌出神经肽这类物质,产生了恋爱的兴奋感。并不是先在脑中充满神经肽这类物质,然后遇到一个人爱上了。虽然我们并没有确定的意识,但这种原始的冲动与激情,就如点的数学概念的释义:如果试图去定义点就陷入重复定义、逆逻辑定义的深渊。就像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潜意识是一个特殊的精神领域,它具有自己愿望的冲动,自己的表现方法和特有的精神机制。我非常认同精神机制的提法,在以后爱的进程中,逐渐会从欲望中显露出来。因此,如果是一个男人的话,他从孕育、出生、到性成熟这个发展过程中,首先,胎盘里就留下了强烈的男性基因要素,出生时在阴道管腔壁挤压下脑部的成型,出生后与女性肌肤的接触,随着味觉、视觉的萌发,对乳汁及乳头的滋味与型状等器管的直觉,形成了婴儿期的性萌动,为他今后的发育、成熟和性格塑造至关重要。其次,女性漫不经心的动作、体态、服装和体味,以及令人怦然心动的小事,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都很可能成为对男性的一种挑逗。这不仅是两性相求的关糸。这里要着重说明一点的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人的性行为与其它生物具有共通的兽性,那是初级阶段。但人类却没有像动物那样,由四季节奏来决定性征的增减。这说明性对于人类来说,是一种生命进化的顶端,逐渐向上层建筑领域发展。虽然有些抽象和不可思议,可它客观存在。例如,我们在观看《动物世界》纪录片时,发现低等级的动物,在完成性交繁殖出后代后,那种对后代的守护,表现出有别于与异性的爱完全不同性质的原型。尽管这种爱没有像人类那样升华到具有精神机制的爱的形式。但我们不可否认这里有完全不同的爱的存在。因而作为人类的性活动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高级段,即在意识萌发时,个体的性结合,已有了自我控制密码,摆脱了四季更替的本能驱使。例如,亚当与夏娃的神话故事,故事里亚当、夏娃吃了伊甸园中智慧果后,用无花果枝叶遮掩自己的羞处,听到神的足音隐身入草丛中。试问,那些低等级的动物都是在光天化日下,赤裸上阵,毫无羞怯之意。基于以上事实,我们可以得出性本身具有隐秘性的意义,爱是从羞涩出现,并进而开始。(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