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就是先秦思想的集大成者。他处于一个特殊的位置,就是稷下学宫。
稷下学宫是当时百家争鸣汇集的地方,先秦的思想成果都在百家争鸣里面,到了战国中后期,就在稷下学宫集中。而荀子当时就在稷下学宫“三为祭酒”,三次当校长。
在这个地方,他调和了各方面的学说,他一方面批判各家学派里面的问题,同时又吸收了各家学派的思想,所以达到了一个综合性的、有高度的文化地位,而且对各方面问题都有梳理和研究。
他的弟子李斯、韩非,都被秦国请去了。最根本的就是他对先秦的百家学说做了综合性的研究,吸收了各家的思想。其实西汉的经学,在很大程度上也受到过荀子影响。
谭嗣同在《仁学》这本书里面讲得很清楚,他讲得很有道理,虽然他是否定式地讲,他讲“二千年来之政,秦政也;二千年之学,荀学也”,这是谭嗣同总结的。因为荀子不像孟子只推崇仁,仁义的“仁”,孟子是推崇“仁政”的。荀子是王道的仁政他推崇,但他同时也推崇法治,孕育了法家。
他既隆礼又重法。“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所以他提出的理想社会是:国富、兵强、民裕。兵强,孟子就少了这一块。
国富、兵强、民裕。所以荀子处处讲要以民为本,把老百姓富裕的生活作为根本。“隆礼重法”在践行上面就是刑德并用,既要讲法治——刑,又讲德治——礼。
法治和德治并行,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但还是以礼治为基础。如果没有礼治作为基础,法治的效果是达不到的。礼治就是让人们做到刚才讲的自觉和自律,人的自觉和自律作为基础,法治才能产生效果。因为法治总是在事发之后才开始产生效果的,礼治是在事发之前就防止你的。
随笔/恒之馨(图原创•文整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