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教育教学管理教学艺术探究
生命:教育的阿基米德原点

生命:教育的阿基米德原点

作者: 耕耘三尺有天地 | 来源:发表于2018-08-04 22:27 被阅读7次

一般来说,教育哲学的核心是对教育本身的认识和定位,确切地说,是对教育性质和目的的认识和定位。人们在这个问题上的认知基本是一致的,教育的目的是使人成为人,是人各种德性和能力的全面发展。

我们的先人自古就主张学以成人,不受教育人就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人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教育养成的。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孔子在为己之学和为人之学之间划出一道明确的界线。为己之学的教育是人成长的基本方式和途径;而为人之学的教育只是达到功利目的的手段。孔子明确提出君子不器的思想,要求受教育者不能为了某种特殊目的来塑造自己。中国现代教育思想的奠基者之一蔡元培先生继承了这个传统,并结合西方人文主义教育思想,明确提出:“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份子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的器具,给抱有他种目的的人去应用。”

可是,当下的教育,却现实地培养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器”,而不是一个人格能力健全发展的人。我们教育的不足,最主要的就是教育的工具性外部特征明显,如过于看重分数、证书、升学、就业等个人显性外在要素和规模、奖牌、等级、升格等学校粗放型的外延标签。

也只有当我们对教育有了深刻的思考,才能真正认识到,教育的唯一目标是学生,是学生人格、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学校和教师的一切工作都是围绕目标服务的。

教育之所以作为一项独立的活动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分离出来,是因为教育之于生活的有用性。教育具有强大的政治、文化、经济功能,教育在实现这些功能的同时,也使自身完全沦为工具主义化的教育,从而使教育成为“目中无人”的教育。工具化的教育形成了功利主义的教育价值取向。这样的教育只会教人“何以为生”的本领,却忘记了教人对“为何而生”的思考。教育的目的是使学校、教师和学生在竞争中获胜,而获胜的工具便是在考试中获取更高的分数。为了追求更高的分数,学生就必须应对各种各样的考试,在这一过程中,学校在本质上已经成为考试能力的训练场,“成功”的教育取代了对人自身的教育。家长也在这种功利化的教育价值取向下,不顾一切地逼迫自己的孩子加班加点,起早贪黑地参加各种各样的辅导班、培训班等一系列强化训练活动。

工具主义教育使人成为异化的存在,导致了人的价值迷失,上小学的目的在于能够进入好的中学,上中学的目的在于能够进入好的大学,上大学的目的则在于能够获得体面的工作和丰厚的收入。受教育的个体将自我作为需要打磨的工具,以使自我能够在竞争中获胜。在完全的工具理性支配下的教育,使教育中的人成为自我利益的追逐者,而遗失了对自身存在的价值和意义的追问,更丧失了对人之终极关怀的思考,导致以人为对象的教育最终走向了无人的教育。

现代教育在根本上确立了人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人不再是外在于教育的工具化存在,相反,人自身便是教育的目的,教育的存在是为了人的生成。于是,教育从追求工具价值转向了对人之存在的价值和意义的追寻。人是目的,一方面要求教育必须以人为出发点,另一方面将教育指向人自身,使人不再作为政治人、宗教人、经济人等片面的单向度存在。缺陷在于,没有将教育的目的指向特殊的、有着情感体验和独特价值的自我,而是指向整体的人、抽象的人、一般意义上的人。因为人的复杂性在于人是多维的、现实的,人既是一种认识性的存在,也是一种道德性的存在;既是一种社会性存在,也是一种政治性存在。而且,就个体而言,完整的人的实现包含着自信的形成、自尊的获得和自我价值感的体验等内容。现实的个人是有血有肉的、有独特特点的、有个性的个人。

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是绝对的,正是因为这种绝对的差异形成了不同学生的丰富个性。自我正是因为与他人的差异而成为了自我,教育也是因为对学生之间差异的尊重而成就了教育的多样性。

对差异的尊重成就着自我的唯一性、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而对自主的尊重则成就着自我的独立性和自由性,使自我成为一个独立、自由和自主的个体。

教育必须紧紧围绕生命展开,在起点上基于生命,在过程中循于生命,在目的上又归于生命。教育是属于生命的和为了生命的活动。立足于个体的生命存在这一向度,尊重人和人的生命存在是教育价值合理性的基本要求。教育面对的是活生生的生命存在,教育的目的需着眼于个体生命的成长。(18.8.4《教育》)

相关文章

  • 生命:教育的阿基米德原点

    一般来说,教育哲学的核心是对教育本身的认识和定位,确切地说,是对教育性质和目的的认识和定位。人们在这个问题上的认知...

  • 为学生快乐生命奠基

    生命是教育的原点,教育是生命的需要。本真的教育是以生命为原点,关怀生命,提升生命质量的教育。 ...

  • 生长的深度、长度、广度

    生命教育,是有关生命的教育,是以人的生命为中心和原点,围绕人的自然生命(长度)、社会生命(宽度)和精神生命(高度)...

  • 教育:聚焦儿童,播种希望 ——读朱永新的《教育回到常识,从看见

    教育:聚焦儿童,播种希望 ——读朱永新的《教育回到常识,从看见儿童开始》 教育应该以生命为原点,重归生命的本体,向...

  • 家庭教育是原点,学校教育是起点,社会教育是基点

    影响孩子一生的三大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 家庭教育是原点,教育孩子如何做人? 我们给了孩子生命,他成为...

  • 生命的原点

    晚上看莽子洗澡,然后又规律性地听到他哭,眼里的画面感默默地转化成他刚刚出浴时肥肥滑滑的宝宝样子,内心柔软起来。 平...

  • 生命的原点

    生命的原点 陈谨之 我从来没有为我的父亲写过一个字。 就像他生前我们...

  • 教育的原点

    所有教育的原点到底是什么? 我想教育的原点可能是个“情”字, 去做个有情有义的人,本该是所有教育的...

  • 生命原点

    《生命原点》 我有我家, 色彩斑斓、春和景明。 花瓣儿是我衣, 轻风带我去远行。 生活不会孤独, 伴我的是蝴蝶和蜜...

  • 归途

    无数次踏上归途,因为那里有着生命最初的原点。人生就像一个坐标轴,原点维系着你的生命,原点衡量着...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生命:教育的阿基米德原点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eomv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