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2/300

作者: 果大喵喵 | 来源:发表于2019-03-27 04:21 被阅读3次

    #更重要的是思考3

    昨天我们重在分析了什么算是好问题,如何筛除伪命题,凝练出最有价值的问题。并且用了一个比较长的例子具体分析了一下怎样从本质出发,来判断问题的好坏。

    我们说好问题需具备的三要素:本质,深刻,有答案。

    1. 本质性的问题,换句话讲,一定是具备特殊性的。那种更换了“主语”仍适用,或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命题,很可能就不具备本质性。要么是太肤浅,要么是底层而对自己的具体案例没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此外,命题可能随着场合和研究调查的深入动态变化。我们的策略和观念也要随之调整,不可顽固,也不可守着曾经一时明智的洞见不愿放弃和改变。

    2. 深刻性。有价值的议题往往是那些反常识,反直觉的部分。

    很多有价值的东西可能就隐藏在那些人们习以为常,太想当然所以不去质疑,不去推敲的地方。

    比如生命体最基本的能量形式:呼吸作用。是人体将摄入的碳水化合物等食物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过程中释放大量的能量,被ATP(三磷酸腺苷)所吸收。通过这样的形式来维持我们的生命。过去这一过程常常被认为是和光合作用一样,在细胞内完成的。直到英国的生物化学家彼得米切尔提出,该过程是在“离子穿透线粒体膜的时候”发生,才就此打破了人们的传统认知。而米切尔也因此获得了1978年的化学诺奖。

    除了推翻常识,另一种提出深刻命题的做法是改变范式,尝试用新的框架和结构来解释同一现象。

    在之前初步接触脑神经科学知识的时候我们讲过,这个世界不仅仅是客观存在,更是我们头脑对这个世界的解释。也就是说,我们“看到”,“听到”,“触摸到”的,都源自于我们的大脑如何理解和阐释。而人脑的一大特点,就是通过信息的彼此“联结”来认识和理解事物。很多时候,同样的事物,换了新的联结方式,换了新的观察角度,很可能就会造成我们的认知冲击,或者说产生了新的理解和概念。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总是强调“跨界学习”和“通识学习”的重要性。事物还是原来的事物,但如果你能制造出新的联结方式,很可能就是认知的升级,是创造灵感来源。关于如何跨界,我们前面的“通识50讲”已经介绍过很多方法和技巧,这里就不再过多赘述。

    3. 一个好的议题,一定是在当前,在自己能力范围内能找到答案。

    不管是在学术界,在商业,还是在生活中,都有很多值得研究的问题和现象。但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在当下找到答案。如果都不能判断和预知有没有答案,那最好还是不要花时间和精力。很多的问题,在经过不断的铺垫,当一些辅助的技术浮现,等到一些相关的问题解决,有了办法的时候,才能真正成为好的问题。

    “要善用当前可以利用的技术,在濒临最前端的边缘处,找出目前剩下的重要问题中,哪些可能是可以解决的。”

    - 利根川进, 1987年生理学医学诺奖得主。

    我们在通识课讲到家庭关系的时候也提到过,人际关系是尤其复杂,群体是一个复杂系统,里面有动态变化的变量,因素之间的关系交织错综。很多时候解决问题的同时就是在制造更多的问题。不像商业或者学术圈,关系艺术,很多时候更好的策略不是解决问题,而是要学会与问题共存。

    经过以上这三点的筛选,真正有价值的命题,其实不过1%而已。


    在确定了议题之后,接下来就要尽快并充分的掌握信息。那么,怎样有效的收集信息呢?

    进入职场与在学校做研究不同。在学校里做一个课题,从定下方向和课题,到收集数据,往往有好几个月的时间。但商场如战场交锋,唯快不破。加上现在信息和技术都在加快变化,如果还像在学校里那样的方式,不仅会耽误最佳时期,可能等有了研究结果时,课题都早已过时了。所以在收集信息时有以下几个大原则:

    1. 不要过于纠结细节,要站在高处观察整体的结构和流程。

    这里并不是说细节不重要,而是在初期,一定不要困于细节。就像写文章一样,初期一定先有清晰的思路和骨架,之后再添加骨肉经脉。收集信息和数据也一样,要有大局观思维,要先抓住痛点和主要矛盾。

    2. 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加工也要加快频率。通俗的讲,就是小步试错,快速迭代,持续更新。在最短的时间里完成最多次的“进化”。

    3. 一定要亲临现场和第一线去触摸和体会信息与场景。

    从报告、论文,书籍等二手甚至三手,四手得来的信息,最大的问题一是数据经过处理整合后的失真:会因为处理者看问题的角度,记录采集处理数据的方法,以及自身知识,认知和经验等局限,天然的产生信息的丢失,扭曲甚至是错误。

    二是不去现场,就失去了信息和数据的场景与时效性。后期得到的信息,就像扫描过程一样,截取的是一些断面和片段。而且很多看似无关的因素,细节,不在现场是很难体会的。更会有一些看似是因果逻辑,实则很可能只是巧合和相关的关系。只有亲临现场,观察和体会,掌握第一手的资料,才能从源头上获得完整流畅的信息。

    面对一线的工作人员,或者直接面对客户,总能接收到意想不到的智慧,获得更真实的数据,激发新的洞见。

    4. 具体都要收集那些类别和领域的数据与信息呢?

    简单说,可以按照波特的五力模型,外加+技术创新和相关的法律法规。“智慧七柱”,在初级阶段就足矣。

    此外结合之前讲到的商务写作(其实写作与思考真的是相通的),要善用数字,反复的问and then?,不论研究的问题是哪个领域,一定要先掌握该领域的通用思考框架。

    明天我们继续讲对信息的收集处理部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22/300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fcwv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