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职场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两性心理学
从三十二到二十二再到九,那些亲身见证历史的人,正在消失!

从三十二到二十二再到九,那些亲身见证历史的人,正在消失!

作者: 一心网 | 来源:发表于2017-08-13 18:32 被阅读50次

    设影网:三十二、二十二、九是三个数字,它们代表的意义分别是:2012年,全国公开身份的慰安妇幸存者只剩下32人;2014年,这一数字下降至22人;而截至2017年7月,这一数字更是进一步减少到了9人。而据资料统计,中国在整个抗日战争时期,共计有近20万中国女性被日军强征被迫成为慰安妇。

    《三十二》、《二十二》同时还是两部影视作品的名字,其中《三十二》是纪录片,拍摄于2012年,推出于2014年。而《二十二》则是即将全国公映的纪录片电影,拍摄于2014年,上映时间为2017年8月14日。

    本文是重点介绍推荐《三十二》的上篇,而关于明天即将全国公映的《二十二》,将作为下篇推出。

    首先,是关于“慰安妇”的定义——

    慰安妇,是日本军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强征的随军性奴隶,中韩历史学者认为主要是通过诱骗和强迫。大部分慰安妇来自中国、朝鲜半岛、日本本土、日据台湾,也有许多琉球、东南亚、荷兰等地的女性,其中在日本本土召集的慰安妇又被称为女子挺身队。

    1996年联合国曾就日军慰安妇问题出台报告,将慰安妇制度认定为性奴隶制度。2012年12月6日,中国历史学者在举行的《南京大屠杀全史》出版发布会上提出,应将日军在侵华战争中强征的中国、朝鲜等国的“慰安妇”改称为“性奴隶”。

    2015年12月28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就慰安妇问题向韩国道歉。 2016年5月31日,来自中国、韩国等11个国家和地区的民间组织再次发起“慰安妇”资料申请“世界记忆名录”遗产登记。

    【创作背景】

    2012年6月,导演郭柯偶然在微博里看到了一篇“中国慰安妇生下一个日本孩子”的故事。郭柯被老人的故事所触动,于是通过朋友介绍,联系到了中国“慰安妇”问题研究中心主任苏智良教授。在教授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郭柯很快找到了住在广西偏远农村的韦绍兰。

    破旧的老屋、简陋的生活、一个直不起腰的老人、一个守着老人的儿子。初次见到老人,郭柯顿时倍感同情。在接下来的半年时间,他三次前往广西照顾老人生活,陪她吃饭、唠家常。渐渐的,郭柯发现自己最初对老人怀有的那颗“同情心”却是一种狭隘的感情。韦绍兰虽然在战争期间受尽了折磨,战后也无法逃离贫穷与唾弃,九十多岁了还忍着病痛洗衣、种菜、喂鸡,但在看似苦海无涯的生活中,她却能够笑唱山歌、感恩社会,“只愁命短不愁穷”。

    韦绍兰顽强的生命意志深深的感动了郭柯,他下定决心,一定要把韦绍兰的故事拍摄下来,将这位老人身上强大的精神力量带给观众,同时也让这段历史故事世代保留。

    在制片人陈伟雄的全力支持下,2012年12月,影片顺利开拍。由于当时全国仅剩32位“慰安妇”幸存者,故将片名取为《三十二》。

    【影片评价】

    1、郭柯编导的纪录片《三十二》,用能思考的镜头记录下了广西山区瑶族大娘韦绍兰的生活片段。影片透过韦大娘的用餐、行走、山歌等日常生活,展示了一位曾经被强征为日军性奴隶的伟大母亲的博大胸怀。也记录下了一位不幸来到世上、至今孑然一身的年近70的中日混血儿--罗善学对世界的质问以及对生活的良善。

    通过韦绍兰母子的故事,《三十二》给世界留存了20万中国“慰安妇”独特人生的片段回忆。在世界反法西斯战胜胜利70周年到来之际,我们更期待郭柯能有新的突破。

    ——苏智良(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教授、中国“慰安妇”问题研究中心主任)

    2、苦难、顽强、生命力

    作孽、无耻、罪恶的日本。赎罪,除了赎罪别无选择。

    可是她们依然高昂起涂满鲜血的头颅,高傲地,似乎什么也没发生……

    也谢谢您,让我能从一个新地视角看这段历史。

    呵呵,大场面、大制作,视觉冲击或是唯美是现在的影视潮流。平淡中的深刻,确实是浮躁的社会很难去耐心体会的。娱乐致死的时代去品味苦难也是很多人不愿意去面对。然而,有价值有意义的创作对历史、对将来都是不可多得的。因而,作者要耐得住寂寞与部分人的不解。

    ——赵宗敏(首都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语文高级教师)

    3、作品镜头语言没有刻意夸张伤痛的情绪,而是在富有灵性的画面中以精致的构图、精准的色彩表达、深沉的人文情怀去审视抚慰一段历史的伤痕,让影像传递出醇厚的温情。

    ——2013光影纪年——中国纪录片学院奖评语

    4、影片与一段沉重的慰安妇历史有关。难得导演灵悟!片中没有声嘶力竭的哭号、没有悲天悯人的幽怨、没有犀利尖刻的控诉……一切都在淡淡的抽离中,把92岁的广西老人韦绍兰生命的际遇与活着的韧性深深地晕染进一种日常里,让那不刺眼地生命之光映照了我们每一个观者……克制、纯粹、诗性,让影像归于影像自己。

    ——刘洁(中国传媒大学纪录片教师)

    5、影片对主人公的描述远远超越普通人对这一群体的想象,影片所蕴含的力量足矣震动国际社会对二战的反思,但影片没有停留在同情怜悯,没有止于对历史的问责,它对现实的意义超越战争的残酷、历史的吊诡,在饱受非常苦难与人性摧残之后,那自立的背影,那一声“这世界真好”,那在满面皱纹遮盖之下绽放的欢笑,如一记又一记重锤敲打而来,深深触动,直抵人心,引发每个人对自己现实命运的思考,这是最珍贵的。

    ——2014凤凰视频纪录片大奖评语

    6、英国人眼中的《三十二》

    影评者:Jean-Baptiste de vaulx

    《三十二》是由郭柯于2012年执导的纪录片短片,其片名所指的是曾被日军强征沦为性奴的中国妇女幸存者,仅剩三十二人。

    二战期间,中国多个省份均处于日本帝国的统治之下。据估计,曾有大约20万之多的中国妇女,在枪口的逼迫下,不幸被虏为日军慰安营中的慰安妇。 这部电影聚焦于仅剩的三十二位老人中的其中一位。这是一个悲惨甚至难以入耳的故事。但它记录了一份重要且不可忽略的历史事件。如今,生活在中国西南广西农村的九十多岁高龄的韦绍兰,仍旧在她的庄稼地里劳碌着。1944年的一天,就 是在这里,韦绍兰和她幼小的女儿,一并被日军俘虏关进慰安营。期间,韦绍兰被日军反复强奸蹂躏。 几个月以后,韦绍兰带着女儿成功的逃离了慰安营。但由于在慰安营里饱受饥饿和虐待,她的女儿不久便夭折了。悲剧也并未从此好转,因为韦绍兰怀上了日兵的孩子。从此,她不得不面对周围的人,甚至包括她的丈夫在内,对她的羞辱与排斥。韦绍兰生下了这个男孩,取名罗善学。

    年近七十的罗善学,也在这部电影中讲述了他的人生遭遇。就因背着半个日本人的罪名,他的一生都倍受排挤欺凌。

    电影在叙述韦绍兰和她儿子 的故事之间,适当的注入了中国农村优美的风光镜头。这种轮流交换的展现方式使得影片的节奏得以平衡,给予观众足够的时间深思,让这些悲催的传奇故事得以在观众的内心沉淀。 韦绍兰的故事也并非缺乏鼓舞人心的时刻。即便她的内心自然还残留着伤痛(比方说,每次提到她的施虐者,她都以“鬼子”相称), 但事实上磨难并未能摧毁她的精神和对生活毫无疑问的积极态度(她打趣的说:“这世界这么好,现在我都不想死”)。这对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一种鼓励,同时也鞭策着我们对现实的反省。

    韦绍兰的遭遇不仅是一个非 同寻常的个别事件,更是20世纪历史中灾难篇里相当重要的一部分。片尾巧妙的利用从200000迅速递减到32的视觉效果,来提醒我们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会离最初的真相越来越远。越来越多、一环又一环的相关事件,都将随着一个个幸存者的逝世而消失。尽管这些亲身走过这段历史的老人看似离我们很遥远,但我们应该珍惜任何能够了解她们的机会。

    《三十二》作为一部名副其实的纪录片,为我们的后代见证了这些从那不堪回首的年代走过来的人。这部电影不仅值得称赞,更是一份意义非凡的作品。

    (英文原文出自于伦敦影评 )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从三十二到二十二再到九,那些亲身见证历史的人,正在消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fper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