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店子里等刀削面,看着白衣白帽的白案大师,伫立在蒸气腾腾的灶前表演,负责跑堂收费的老板娘问:要不要海椒?回答道:少加一点。从桌面卫生,到店子装潢,都不过尔尔,还不如不远处的另外一家卖铺盖面的,可生意凭什么就那么好呢?莫非味道巴适,莫非“男的吃了壮阳,女的吃了漂亮”,一吃忘不掉? 不断地有食客一边抹着嘴儿,一边喊老板收钱,同时也不断地有饥肠辘辘的男女进来,在七八张桌子间候座觅座。
老板娘像个螺陀似的,席卷着碗筷和钞票,同时绝不放跑任何一个地招呼着进来的顾客,不厌其烦地询问着要不要海椒花椒什么的。但令我佩服的,却是那位矗立灶边,一声不吭忙活着的老板的超强记忆力。他不但要记住哪个是二两,哪个是三两或者四两,更要记住哪一个不要海椒,哪一个不要味精,哪一个不要蒜泥,哪一个不要花椒等等。
老板娘把热气腾腾的二两刀削面端到面前,经我动筷、进口、入胃,初步鉴定,这家刀削面,味道实在很一般。
问题出来了:为什么这么多人趋之若鹜呢?店子开了快一两年了,不太可能是新店效应吧。那么,价格及其份量呢,与旁边一家接一家充分竞争的其他店子一样,并无薄利多销之优势。一边埋头吃着,一边暗自琢磨。我相信,任何成功都不是偶然的,自有它不易被人觉察的奥秘。
进来一位打扮时尚且清爽的女士,老板娘照例上前耐心询问,仔细聆听,女士的一番数来宝似的真情告白,差点令我喷饭。不,不对,是喷面,喷刀削面。她优雅熟练地宣告:不要海椒,不要花椒,不要味精,不要蒜泥,不要葱花,不要……呵呵,还好,她没说不要刀削面。
这位女士知性、优雅、自信、坚决的“六不要”,不得不让粗鄙庸俗的我,想起一位著名的老男人,曾经在大会上,声嘶力竭、唾沫飞溅地宣讲的“六不搞”来。一个漂亮女士申明六不要,一个古稀男人畅谈六不搞,哈哈哈哈,是不是肉麻而有趣?哪“六不搞”?这个,这个嘛,不好说,说不好……你如果确实好奇,就问问度娘吧。
如果我是一个跑堂的,或许我会告诉刁钻古怪的“六不要”女士:说那么多这不要那不要的,我记不到,你还不如直截了当地说,你到底要什么嘛。可这位功力非凡的老板娘,一点不觉得奇怪,一点不感到为难,背书一般的,向灶边矗立的削面大师一五一十转述,分毫不爽,连那些个“不要”“不要”的顺序,都完全正确,无误。绝活。
面对眼前这一幕,我若有所悟了。也许,这里面隐含着这家店子经营成功的秘密。虽是一碗普普通通的刀削面,但它给你提供了各式各样、尽可能多的自由选择,满足了你的独特口味,尊重了你的消费个性。这个道理,颇似名著里的人物形象,以及主题思想,它总能让读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给人提供了自由解读的弘大空间。
店子虽小,格局甚大。
有人说,生活就是选择,你可以选择接受,也可以选择拒绝。毋容置疑,选择愈多愈丰富,选择愈多愈精采。反之,这“不要”,那也“不要”,这“不搞”,那也“不搞”,选择越少,就越贫乏,寒碜,无趣。而非此即彼的坚定如一的没有选择的生活,只能是被生活,被奴役,纵使大富大贵,亦如浮云遮眼,一时之得一时之幻,一阵风来,即烟消云散了。
网友评论
精彩深刻!!
大清早看到先生吃面,忍不住隔着屏幕流口水啦😄
世界因多元化而精彩,因尊重而和谐,因格局而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