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几次,安静的课上会突然听到东西掉落在地砖上,发出沉闷的“咚”的一声,这声音像乐章开端,以一个平常的音符勾起我脑子里混沌着却从未忘记的杂乱。这首曲子以一种荒谬的形式存在着—没有旋律,没有歌词,甚至没有一个连贯的曲段。像是老式唱片机里交织着年代感的嘶哑,断断续续,模糊不清里,是一群人大声喧嚷的嘈杂,是环绕着乌黑梁木的氤氲雾气,是墨绿色麻将磕在厚桌毯上的咚咚作响。
那是儿时吧,总去二姨姥家找姨妹珊珊玩。从我家出发,直走一段大路,向北拐上一个缓坡,就走进由许多人家的房子切割出的一条小土巷,走到小巷尽头,再向东拐一次,就是二姨姥的家了。走过去,拉开乌黑的铁门,眼前便是具有中国建筑特色的老房—说是老房,便也不那么老,不过是因为那房顶是由瓦片一片片堆叠成的,瓦片的缝隙里,零散的长出几簇野草。房子整体颜色深沉,基本由灰黑色组成,只有那墙的外围吧,砌了层窄窄的青色台子,小时我还会一手扒着窗台外沿,小心翼翼的沿墙走那台子,长大些就是坐也坐不下一点儿了。直到现在我仍是不明白那窄台子的用处,也许是在炎热的天气放几粒豆子晒晒?院子的两边各有一座厢房,左面的厢房里养了一些禽畜,一到夏天就会发出些难闻的恶臭;右边的厢房本是舅舅结婚时盖的新房,因为总不生火烧炕,常年阴冷,也就少人去住了,只是偶尔客人多了住不下,二姨姥家的人才会去那住上几天。院落中偏左面一点呢,是一棵高大的杏树,若是秋天,夕阳会把杏树染的火红,连同长在树上的杏子都看不大出。杏树从我记事起便存在于院落中,并一直高大粗壮的长着。杏子刚熟第一次时,我去二姨姥家,总会吃到掉落在地上的杏子。杏子是夹杂着红与橙黄色的,表皮上有一层薄薄的绒,像是小姑娘的脸。那杏子尤其好吃,咬一口,甜蜜的汁水像是沁到人的心脾。吃了一个接一个,仿佛总也吃不够似的。事实上,并没有吃过几次在树上摘下来的杏子—只因那树太高了,除非刻意去打,不然的确是摘不到的。而打下的杏子掉在地上,也同样是摔的熟透了。吃完杏留下的杏核,放在窄台上,找一块砖头砸开,可以吃到被深棕色条纹皮包裹着的杏仁。杏仁与杏子可是大不相同,杏仁脆脆的,仔细咀嚼还会有一丝淡淡的清甜,那种天然的味道,是我长大后吃了许多次杏仁也无法与之相媲美的。杏树下是我与珊珊经常玩耍的地方,小孩子的游戏也不过那几种—刨刨土,绕着杏树来回追,或是沿着墙小心翼翼的走那青台子。不过就这几样看起来百无聊赖的把戏,我们也能快活的玩一下午。直到傍晚,天色渐暗,开始看不清杏树的轮廓,我们正疲累时,二姨姥就会从黑不见底屋门口探出头,声音带着沙哑又不失亲切的叫我们进屋去吃晚饭了。
快活的跑进二姨姥家的窗户地下(北方方言,即两屋之间隔的过道),总是先有一团白白的雾气将我整个人包围,北方的孩子总归是知道的,那白雾是在烧火蒸饭时大锅里的水蒸发成了水蒸气,散不出去就将整个过道都填满了。在这白蒙蒙的一团里,唯有向上看能看到昏黄的灯光,却仍看不清脚下的路。除此外,最清楚的就是那过道中如碳般黑的房梁木,房梁木一直被水蒸气缠绕着,竟显得乌黑发亮。摸着摸不着的雾气,好容易才能进到正屋里。一进正屋,映入眼帘的先是一张大大的毛主席挂像,那挂像可能是挂的年头久了,纸质是泛着暗黄;往左手边一瞅,是二姨姥家擦的发亮的红木柜,一连三个整齐的排在一起。柜子上有序的摆放了一排大相框,相框都镶着结实的实木,而那相框里的一张张相片,也都是我一个人无聊时仔细看过的。有小婴儿时抱着红苹果的珊珊,也有青年时站在大城市街边的舅舅,看的多了,不同人的不同姿态都印在了脑海里。
“快坐到炕边上,吃饭啦!”这时二姨姥便会笑着催促我们了。儿时我是个腼腆的孩子,总是先带着几分不好意思叫一声二姨姥爷,待他点了头微笑着示意我快去吃饭,我才会坐到炕边去等待晚饭。不一会儿,二姨姥就会小心翼翼的端上一大盆老豆腐,豆子都是家里磨的新豆子,所以老豆腐端上来时,总是氤氲着热气,同时散发出豆味的清香。这时,就着老豆腐一起的卤子也被一碟碟端上来。卤子总是透着咸香的,由一些肉丁和咸菜丁炒熟,加了水勾芡,最后点上几点翠绿的碎香菜,分成几份放在小白瓷碗里,只是望着,口水就要流出来了。主食往往是我最不喜爱的粟米饭,一大粒一大粒的挨在一起,灰白色的饭粒,上面有黑黑的小口子,嚼起来好不扎口,想着是粗粮,对人有好处,我倒也尝试了几次,终归是没有白米饭吃的舒服。我也并不是爱吃豆腐的孩子,但与二姨姥家的一大家子人,有时包括我姥姥和我妈,我们同坐在一起吃这样一顿饭,每个人都是快活的说着话,或是笑着听人说着,这使我的心里总是异常温暖。边吃着还会小声和珊珊说着,快快吃完,一会儿还要去西屋用麻将垒高塔。两人心里都揣着大人不知道的小心思,风风火火的扒完饭又去玩了,经常玩着玩着就会在西屋烧了火而热的烫人的炕上睡着了。我想着,这一切都是极好的,在我的记忆里,这样的画面始终没有散去,它在很大程度上也是我的童年。而在白天,我与珊珊一直在院里玩时,我也清楚屋子里的一切,但我不愿走进去。
(接烟雾缭绕·麻将声起二)
原创:林七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