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难解开的结,这个结或大或小。或多或少。有的结迷茫在未来,有的纠结于过去。
李末从小就是一个乖乖女,成绩优异,听话懂事。读书时一直是班里的三好学生,小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到了初中,高中甚至大学。她一直是老师最喜爱的学生。放在家里的奖状更是挂满了一面墙。不管走到哪里,妈妈总是骄傲的和别人炫耀着。
好像从李末记事以来,不管什么事情她都没有让长辈们失望。不管走到哪里,长辈们看她的眼光都是充满赞许。
但是她的同龄人朋友却是寥寥无几,甚至是没有。同样年纪大的孩子都不屑于与她交往。可以说是厌恶与她交往,因为他们的父母总是用李末为列子来教育他们。
从小到大,从学校到家。李末好像都是独来独往。
十七岁,李末如愿考进了重点高中。这里她一个人也不认识,但她习惯了一个。刚入学成绩优异的她当上了班里的班长和纪律委员。因为班职原因,所有人都对她避而远之。
十八岁,青春懵懂,看见周围的同学都相继的开始了早恋,李末也开始向往自己的爱情。她也想谈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
高二下半年,李末通过手机在网上认识了大自己五岁的王兆,在王兆的描述下,她开始向往上班挣钱的日子。
随着时间的推移,李末和王兆也聊得越来越投入。她总是爱一个人躲在被窝里翻看着和王兆的聊天记录,看着看着自己也笑了起来。她也总是会翻开王兆的朋友圈,看着他总是和一群朋友到外面吃饭聚会的视频,李末总是忍不住的羡慕。看到王兆微信里各种各样的嘘寒问暖,李末越看越觉得自己是遇见了爱情。在李末的心里,王兆就像小说里写的那样,事业有成,长相英俊,还特别体贴人。他就是小说里常常写到的“暖男”。
在网上聊了没多久后的一个周末。李末背着父母,自己偷偷的坐了车去找王兆。但是到了王兆所在的城市却怎么也联系不上王兆。王兆之前给了李末一个地址,但是李末找到了地址却怎么也找不到王兆。李末就这样背着书包找了一整天,最后也是无功而返。看着时间越来越晚,李末不甘心的搭上了回家的车。
回到家,在面对父母的质问的时候。李末很不耐烦的回了句“和同学出去玩。”后回到房间关上了门。那一天晚上李末怎么也睡不着,她不甘心就这样作罢。她下定决心,下一个星期天她还要去找王兆。她一定要找到王兆。
在第二个周末,李末回到家匆匆放下书包拿了自己的私房钱就出了门。这让刚刚进门的爸爸起了疑心。他一路悄悄的尾随着李末。李末却全然不知。李末还是一样,来到了那个王兆曾经分享给她的地址。她找了没多久就看见了她微信里照片上的“王兆”,她很兴奋,连忙跑上去拉住王兆的手。却被王兆一把甩开。
李末以为是王兆没看清楚所以没认出她来,于是她站在王兆面前指着自己说着:“王兆,你不认识我了。我是李末啊。”说罢她还拿出了手机,给“王兆”看她们的聊天记录。可站在她面前的“王兆”对于这一切感到莫名其妙,他茫然的说:“你在说什么?谁是王兆,你认错人了吧。我不叫王兆,我叫陈晨。”陈晨说完后鄙夷的看了一样李末后就走了。
看着陈晨完全不认识她的样子,李末慌忙中拿出了手机。她反复的拨打着微信上王兆的号码。却总是没人接。站在不远处的爸爸看不下去了,他冲上前打算拉走自己的女儿。
看着拉着自己的爸爸,李末彻底的慌了。在逆反心理的作用下,李末甩开了爸爸的手并吼着:“我不要你管,你走。”说完又朝前走了几步。父女间的争吵声引来了周围行人的目光,顿时周围都站满了人。
看着自己入了魔般的女儿,李父顿时怒火中烧,他大步走上前。一把抢走了李末的手机,将她连拖带拽的拉回了家。
到了家,李末刚想回到自己的房间却被李父一把拽了回来。“我说你这一阵子怎么魂不守舍的,原来你也学着早恋了。给我跪下。”李父吼到。
李末虽然并不服气,但看到一向温和的爸爸发了火,她也不敢在顶嘴。乖乖的跪在了茶几前。李父翻看着李末的手机,看着她和“王兆”的聊天记录。他才知道,这个所谓的“王兆”不过是骗子的一个身份。而他以资金周转不开为由先后向李末共借了三千元,后来几次由于李末手里没钱而告终。
李父放下手机大骂了李末一通后又耐心的和她讲起了骗子的惯用伎俩,刚开始李末不相信,她不相信那么会关心人的“暖男”怎么会是骗子。她认为这是父亲想要拆散她和“王兆”而编出来的谎话。她生气的推开父亲走到房间“砰”的一声关上了房间门。
这件事情对李末的影响很大,那一段时间里她请了好几个星期的假。每天都是躲在房间里面不出来。父母也无可奈何,只能每天请来心理医生给李末做心理辅导。
一年以后的高考李末落榜了,连三本也没进。后来在父母的劝说下,李末复读了一年。一年后她终于考进了一所理想的大学。而那件事情对她的影响也慢慢的被时光所覆盖。
大三那年,李末如愿的谈了恋爱。对方是她师哥,长相英俊会体贴人。每次会在李末忙着准备比赛而忘记吃饭的时候强制带李末去吃饭。每一次见面都会给李末准备一个小礼物。这虽然不是李末高中时期向往的轰轰烈烈的爱情,但是这份爱情却让李末体会到了爱和被爱的感觉。而这时的李末也才真正的意识到爱情不一定要像小说里写的那样甜得腻,只要他每次回家都会给你带一颗糖就够了。
在生活中,像“王兆”那样的人数不胜数。相信不少人有着和李末一样的经历,或许也有比李末还要惨的。但生活就是这样,不管多苦,我们也要哼着歌大步的向前走。
注: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源自:岁月拾遗优选推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