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291237/05f9df3dd91b8092.jpg)
一、转行前的故事
我是2016年毕业的。
2015年秋招的时候就签了三方, 跟某中字头的央企。我承认,当时潜意识里面也是听了家长的话,觉得找一份安稳一点的工作,可以每天步颠回家,有充足的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当时秋招我还在准备考研,结果成绩与当时报考的是一所国内排名前十的985差了7分,调剂也只能去偏远一点的一本或者二本,就打消了调剂的念头。
刚好公司那边打电话问有没有时间过去实习,我想着在家里闲着也是闲着,就屁颠屁颠的去了。由此可见,我是那种比较随波逐流、安于现状,很少会主动出击的人。
实习的时候工资是2000,不过经常会有一些这样那样的券,再加上当时住学校,之前也有一些积蓄,所以在钱上面也没觉得少。
就这样稀里糊涂的上了几个月的班,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对的。每天朝九晚五,基本不怎么加班,我主要是负责一本内刊的专题撰稿,企业报纸的每周发文,还有其他一些企业文化宣传工作。
刚开始工作的时候,可以说是很傻很天真了,每天完成本职工作之后,就跟应届一起来的小伙伴一起聚聚聚,玩玩玩,偶尔偷偷的在哪间闲置的办公室来一个下午茶。
晚上几乎也不会加班,回家还给自己制订计划,学英语,看书,写作……还买了一把电吉他,准备报个班学音乐。当时跟我几个同学比,真的是觉得日子太安逸了,他们就是在私企,几乎每天都要加班,工资还少。
二、转行的契机
如果不是16年年底跟几个室友聚会,我可能会一直持续这种温水煮青蛙,危险不自知,而且还自得其乐的日子吧!
三个大学室友:一个自己自学了整理规划师,用自己的积蓄开了一间工作室;一个去了深圳某大型外企工作;一个在重庆某地产做管培生……
谈吐之间我可以很明显的感觉到他们的进步和成长。将她们当做镜子来反观我自己,发现这一年我都迷失在了所谓的“小确幸”之中。
那天晚上回家之后我整晚没有睡觉,脑海里面飘着的都是:
我以后想过怎么样的生活?一直不成长,五年十年,我还能像现在这样懵懂傻乐吗?我真的适合在体制内吗?我在我现有的工作岗位升职路线是什么样的?
当我开始反思之后,年后再开工就发现很多东西都被曾经的我忽视了。
1、浪费了太多的时间
因为每天的工作任务不是很繁重,做完本职工作之后,其实我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在刷知乎、刷微博、刷朋友圈……这些碎片时间就被我不知不觉的浪费掉了。我们对面办公室的年纪稍大一些的员工,工作状态基本都是早晨打卡了之后结群去买早餐,下午午睡到两点起,不忙的时候可以聚众聊天一整个下午。如果我继续待下去,我也会变成这样。
2、几乎没有学会什么工作技能
除了写公文,策划一些党建群团常规活动,其他的我好像什么都不会。
3、各种关系盘根错节
上班了一年才知道,公司的关系户实在是太多了,虽然很多时候升职绩效等还是主要看实力,不过在国企很多时候关系也是实力的一部分。
4、领导有一点点公私不分
常常和你“谈心”,从处世哲学到人生大事都会想要传授。当然,有些道理还是很有道理,不过公私不分有些时候真的让人很尴尬。
当然最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在国企工作,对个人职业发展是弊端大于利益的。
后来在个人努力之下,我去了某传媒集团旗下的一家杂志社,工作虽然忙碌,但可以学到很多新的东西。只不过机缘之下,我又去了一家做儿童教育的小创业公司。
公司虽然是一家创业公司,但是一点也没有创业工作的危机感和紧凑感,反而有种让我回到国企的感觉。那个时候就想着纯粹做编辑,路子的确太窄了,可是也不知道自己能够干嘛。
偶然有一天刷知乎的时候看到了暖石,花了两个晚上把免费的转行互联网运营课程的刷完了,等到月底发工资就付款了。
三、转行互联网准备阶段
开始的时候,我断断续续学了一个月,但学习的状态并不是很好。
上课时精力不集中,笔记倒是记了一大本,但是课后实操让我运用还是觉得吃力。当时在男朋友的鼓励下,就离职在家准备全心学习。
离职后,每天跟打了鸡血一样,看视频做笔记做实操找案例。刚开始的半个月特别认真,每天听课,练习,修改作业差不多八个小时,现在还记得那个时候,每天都特别充实,还跟我男朋友分享每天学习的内容。
虽然也曾经出现过倦怠,但我还是觉得应当把梦想落到实处。
我开始把大目标分解掉。很多人可能一开始目标定的太高,时间线拉的太长,目标看着有点遥不可及,时间还远,压力太抽象化,落实到自我行动上就会变成“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了。
接下来,我开始上各种招聘网站查找各个公司对于运营类岗位的要求,总结了一下大概的要求、标准:
掌握文案写作
熟悉各个平台风格
能够完成kpi
…………
我当时还是打算选择对各个方面都有要求的公司。
一来我接触的东西多,可以辨别自己更擅长的东西。
二来要求全才的岗位对精深的要求不高,适合小白的我。第二阶段大概就是根据招聘需求来调整学习了。
于是,我开始按照转行互联网运营课程里说的选公司标准选择公司。
我在一张纸上面列举了几个事项:做过的事情、结果、总结经验。回忆自己过去做过的我记得的事情,比如求职、找工作、实习……等等的大小事,列出结果,得出结论,总结擅长的不擅长的事情。
综合自己的能力和公司情况,最终我锁定了一家做区域旅游整合推广的公司。
当时除了准备简历,前期作品等,我提前了差不多一个半小时到,带了一个本子,简单的记录分析了一下他们的公众号运营现状,提了几个小建议。
不过我有一个方面做得一点也不好,当时面试的时候,我并没有做面试作品,因为间隔的时间太短。这点希望大家千万不要学我。应当早做准备。
![](https://img.haomeiwen.com/i1291237/53c444ff3f709c7d.png!thumbnail)
四、给转行互联网新人的建议
在整个转行互联网的过程中,我也逐渐考虑了一些小问题,在这里写出来也算是给后来人的一点小建议。
1、是否要裸辞?
我看到很多转行互联网成功的学长都用血的教训劝告新人不要裸辞。
虽然说的很有道理,裸辞转行压力确实更大,但是如果你的经济可以支撑你度过学习期,或者有家人、伴侣支持,我觉得全身心投入学习效果更好。
碎片化学习一来知识容易不成体系,二来你转行互联网的动力会被现有工作的一丁点甜头和对未来的茫然一点点蚕食瓦解。
2、边学边练效果更好!
我当时想,要把暖石课程学扎实了再去找工作吧!这个应该是很多同学学习过程中的“通病”吧,总觉得宝剑不够锋利,不足以上阵杀敌。
但后来我觉得,边学边练习可能效果会更好。
暖石的实操次数有限,但是练习的次数自己是可以延展的,而且去知乎、豆瓣等渠道引流的过程中,得到的赞、评论、引流数量等都是小小的反馈,这些反馈既是我们继续学习的动力,也可以帮助我们调整下一阶段的学习。
3、面试技巧不如扎实的实力!
面试技巧方面看一些保证自己不出错就好。真正能够帮助我们通过面试、经过试用期的,还是扎实的实力和学习的能力。
那些一开始一大堆理论把HR绕晕的,不是震慑别人,而是暴露自己的无知和不切实际。
虽然你对自己的定位肯定不是一颗螺丝钉,但是我觉得大部分创业公司要找的就是能够解决问题的,能够上手做事的。所以在直属上司面试我们的时候,我们可以谈一下对行业现状的分析看法,但是最终还是得落到面试岗位的实处。
4、做份面试作品吧!
如果出现了和我一样时间不够的情况,可以跟人事这边商量预留做面试作品的时间,当时没有想到。这一点大家千万不要学我。
![](https://img.haomeiwen.com/i1291237/92216c61fe6b19ad.png!thumbnail)
五、转行后的新起点
现在这家工作产品大概有自己的购物网站,电视栏目,还承接一些政务单位的全年宣传和包装,政务单位包含一些旅投,旅游局的全年整合推广。
我初入公司时,所在的部门就是做旅游区域的全年整合推广的,职位是市场部项目助理,最初的薪资表是底薪3500,一个项目每月提成大概是900-1500,当时手上分配了四个项目,大概每月6500+吧!
三月份我申请调入运营部做运营专员,八月份新媒体运营部单独分出来,我是运营主管。十月份拿的工资是10100。
现在要学的东西仍然很多吧!继续加油!
本文作者——暖石学员--南山有樛
原文发表于暖石网社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