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国学与传统文化散文自由写
古来得意不相负,只今惟见青陵台(2)

古来得意不相负,只今惟见青陵台(2)

作者: 金色Grogu | 来源:发表于2019-06-22 09:05 被阅读11次

古来得意不相负,只今惟见青陵台(1)

《白头吟》系李白乐府诗作中的名篇佳制之一。这两首诗当为李白早期的作品,是李白出蜀前,游成都时,感于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爱情故事而创作的乐府诗。

锦水流经成都郊外,由东北折向东南,传说此水漂洗锦缎则色泽鲜明,故名。司马相如与卓文君曾同居成都,故此诗起首即从“锦水”落笔,以“锦水”与司马相如的故事紧紧绾合。

诗的开头即以水中鸳鸯的相恋起兴,这与《诗经》中的《关雎》等诗相同,只是更具象征及比喻意义。

以下几句写一对鸳鸯相亲相恋的神态:它们在水中随波荡漾,它们居住在长安一带,在宫庭中筑巢,在草丛中嬉戏。它们生死相依,宁可身死翼碎,也不肯分飞而青云直上。

阿娇是汉武帝皇后陈阿娇的小名。据司马相如《长门赋序》:“孝武皇帝陈皇后时得幸,颇妒,别在长门宫,愁闷悲思。闻蜀郡成都司马相如,天下工为文,奉黄金百斤为相如、文君取酒,因于解悲愁之辞。而相如为文以悟主上,皇后复得亲幸。”

这是一个传说故事,未必有史实根据。《长门赋序》早有人断为伪作。

但素以浪漫主义创作手法著称的诗人李白,是根本不屑斤斤计较这故事的真实与否的,诗中不仅坚信陈皇后千金买赋之事~实有其事,而且成了司马相如~喜新弃旧的原因,这集中体现于诗中“相如作赋得黄金,丈夫好新多异心”二句。

司马相如为什么会变心?是因为,他得了陈皇后的黄金:“一朝将聘茂陵女,文君因赠《白头吟》”——

这两句诗与《西京杂记》的记载正好吻合。相传司马相如见了卓文君的《白头吟》后,便打消了娶茂陵女的念头。

从“东流不作西归水”以下,是诗人的抒情议论。“东流不作西归水,落花辞条羞故林”二句,乃化用南朝《子夜歌》中“不见东流水,何时复西归”而来——

“水流东去便不再西归,落花离开枝条便羞于再返故林”。这两句的意思是:夫妻分离以后,便难望再重新结合了。

“兔丝固无情,随风任倾倒。谁使女萝枝,而来强萦抱”四句,化用《古诗十九首·冉冉孤生竹》诗中“与君为新婚,兔丝附女萝”二句诗意,而加以变化。

关于兔丝究竟为何物,古今人说法不一,或谓兔丝、女萝本一物,或谓兔丝乃药草,蔓生,茎细长,常缠生于其他植物之上,以盘状根吸取其他植物养分生存,其果实可入药。

古乐府有诗说:“南山兔丝花,北陵青青女萝树。由来花叶同一心,今日枝条分两处。”显然,这里和李白诗中一样,认为兔丝、女萝为二物,但二者互为依托,相互缠绕。

李白诗中喻指男子的兔丝,却对爱情缺乏坚定的信念,故随风倾倒,而女萝之枝却一片痴情,强来萦抱。

诗的以下各句均以女性口吻,强烈控诉男子的负心:“两草犹一心,人心不如草”。又以物喻人,“人心不如草”一句感慨深沉。

“莫卷”以下四句,写女子对昔日美满幸福的夫妻生活的无限留恋。用龙须草编织而成的席子,休要卷起,那怕听凭它生上网丝,因为席上留有她温馨的回忆。

莫移走珍贵的琥珀枕,也许它能使自己旧梦重温,在梦中弥补现实生活中的缺憾。龙须席、琥珀枕均为较贵重之物,亦夫妻生活常用之物,在众多的日常用品中拈出此二物,是有着代表性的。

“覆水再收岂满杯,弃妾已去难重回”二句,反用姜子牙故事——相传姜太公初娶马氏,读书不事生产,马氏求去。太公封于齐,马氏求再合,太公取水一盆倾于地,以“覆水难收”谓夫妻难以再合。李白诗中以“盆水覆地,再收已难满杯”,明点“弃妇难回”。

——诗的结尾慨叹:“古今得意不相负,只今唯有青陵台”。

相思树‖图文网络

古代传说,先秦时人韩朋娶妻贞夫,夫妻恩爱,韩去宋做官,六年不归,妻致书其夫,信为宋康王所得。

康王骗贞夫至宋,以为王后。贞夫郁郁不乐。后康王从臣子梁伯计,抓韩朋筑青陵台。韩自杀,贞夫请求礼葬之,乘机跃入墓中而死。

后墓地生一桂树、一梧桐,枝叶相连。宋王砍之,树枝落水化为鸳鸯。(关于韩凭的故事,众说纷纭,此据敦煌变文。)

古往今来,得意而不相负的,只有韩朋(即韩凭)之妻那样的女子,言下之意,而男子负心者居多……这两句诗,既哀惋又愤激。

白话译文
.
锦水的碧流从东流过,波中有一对鸳鸯在相戏相随。它们在汉宫的树下结巢,在秦地的草中嬉戏。司马相如离开蜀地前往长安谒见汉武帝,当了天官,坐着赤车驷马,好不风光。
.
皇上一见司马相如所作的《大人赋》,便飘飘然有凌云之气。听说阿娇失宠,千金求司马相如作成《长门赋》以邀君王回心转意。
.
相如忘记了昔日的贫贱夫妻之恩,因做官得利便私欲膨胀,要娶小妾。茂陵的佳丽都争着应征,他与文君的恩情欢爱从此就完结。文君泪如泉水,行行落在紫罗襟上。
.
一夜之中辗转数起不得安眠,清晨便吟出了《白头吟》这首千古绝唱。她长声哀叹,云鬓不整,仰天倾诉心中无限悲怨。当年杞梁之妻哭倒城墙,谁说土石是无心之物呢?东流之水不能西归,落花也羞于再返回故枝。
.
头上的玉燕钗,是妾初嫁时的陪妆,赠给夫君以表相思,希望您不忘旧情,日常拂拭。那床上的龙须席,不要去卷它,任它上面落满尘土和蛛丝网。那琥珀枕可暂且留下,枕着它还能重圆旧梦。
.
我就像夫君的鹔鸘裘,自君一去挂在锦屏上,就无由再穿了。我有一柄秦楼镜,光鉴照人,用它来照心胜过照井。我愿用它来照新人,可照见你们肺腑和心肝。
.
倾覆于地上之水再收也难满杯,相如还是对文君不能回心转意。古来得意不相负的,恐怕只有殉情于青陵台的韩凭夫妇吧!

第二首于文君着墨较多,而且人物形象也丰满得多。从“泪如双泉下”以下,写出文君得知相如欲娶妾后的种种悲痛欲绝却又奋起抗争的反应,对负心男子的谴责也更深刻。

从艺术上说,此诗除开头运用比兴手法,以鸳鸯喻指恩爱夫妻外,诗中还有多处以物拟人,如流水、落花,兔丝、女萝,草、覆水……以感于人的“喜新厌旧”。

即便司马相如与卓文君这样情深意笃的美满婚姻,司马相如还代陈皇后作赋讽谏过汉武帝,却不免有拟娶茂陵女之举,人间要保持纯洁高尚的爱情是颇不易的,只有韩朋之妻虽受康王宠幸,却能以死殉情。

世上多少薄情之人,真不如动物中的鸳鸯,也不及植物中的兔丝和女萝,不及一心的两草。古诗中常以夫妻喻君臣,君对臣往往恩怨无常,李白此诗也许有更深层的内涵。

这两首诗与相传为卓文君所作的古辞《白头吟》主题相同,亦是从女子的角度表现弃妇的悲哀和对坚贞爱情的渴求。此诗与古辞不同之处还在于,它融入了汉武帝陈皇后以千金向司马相如买赋邀宠的故事。

关于这两首诗的关系,北宋以来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萧士赟云:“按此篇出入前篇,语意多同,或谓初本云。黄庭坚则云:“予以为二篇皆太白作无疑。盖醉时落笔成篇,人辄持去;他日士大夫求其稿,不能尽忆前篇,则又随手书成后篇耳。”

这两说颇具代表性,或谓第二首为初稿,或谓其乃记忆不全的稿件,其根据全在于后篇“出入前篇,语意多同”。

诗的第二首不仅主题、立意与第一首全同,措词也有许多相同之处。如两首诗的开头四句及结尾两句几乎全同,诗中“东流不作西归水,落花辞条羞故林”,“莫卷龙须席,从他生网丝。

这一段交代与司马相如代陈皇后作《长门赋》关系并不大,而千金买赋本身,诗中仅以“闻道”二字领起的两句轻轻一笔带过,而以较多笔墨写司马相如拟娶茂陵女及文君赋《白头吟》事。

“相如不忆贫贱日,位高金多聘私室”,“私室”,古时富人私下娶的妾,又称“外室”。因相如作《大人赋》受汉武帝赏识,故“位高”;因代陈皇后作赋受到千金酬谢,故“金多”。然而,“位高金多”却导致“聘私室”的结局,茂陵的美女都被求婚,而文君的幸福却因此而葬送。

“泪如双泉水,行堕紫罗襟。五起鸡三唱,清晨《白头吟》。长吁不整绿云鬓,仰诉青天哀怨深。”

这几句以卓文君闻知司马相如“聘私室”后的反应:泪如泉涌,通宵不眠,云鬓不整,清晨赋诗,仰天哀怨…….

“城崩”二句,用杞梁妻事。城土会因杞梁之妻的痛哭而倾颓,说明土是有感情的。

“东流”二句与第一首相同,同样表现了弃妇对夫妇重归于好已不抱希望。文君以玉燕钗相赠,赠丈夫以表相思,说明女方始终忠于爱情。

“莫卷龙须席”以下四句,也与前诗相同,文君对昔日夫妻恩爱的生活是眷恋不已的。她又以秦镜相赠,据《西京杂记》载,秦始皇时咸阳宫有方镜广四尺高五尺九寸,表里有明,能洞人肺腑。“愿持照新人,双对可怜影”,这是善良的祝愿。

这番催人泪下的诉说终于打动了司马相如,使他“还谢文君回”。

尽管如此,经过这番打击,使文君对世上有无真挚的爱情产生了怀疑,而得出:“古今得意不相负,只今唯见青陵台”的结论。

相关文章

  • 阮籍:穷途之哭的猖狂,清醒的人最荒唐

    古来得意不相负,只今惟见青陵台。 你好,我是青陵台主 本文共1802字,预计阅读时间5分钟 他们都说我阮籍猖狂, ...

  • 那些说努力是骂人的,99%是给自己的懒找借口

    古来得意不相负,只今惟见青陵台。 你好,我是青陵台主 没想到有一天,努力会成为贬义词,你很努力变成了一句骂人的话。...

  • 古来得意不相负,只今惟见青陵台(2)

    ☞古来得意不相负,只今惟见青陵台(1) 《白头吟》系李白乐府诗作中的名篇佳制之一。这两首诗当为李白早期的作品,是李...

  • 古来得意不相负,只今惟见青陵台(1)

    ☞HITA《白头吟》 民间广为流传的“相思树”的故事—— 宋康王看中他的舍人韩凭的妻子息氏,就筑青陵台逼息氏成亲,...

  • 第一章 青陵台,史玉韩贞留绝唱(1)

    青陵台在封丘县东北方向二十五里的青堆村,青堆村后有一处人间仙境叫做青陵山坳,而青陵山坳四面环山,青陵台就在这进...

  • 青陵台 | 小诗

    竹林里的那颗竹子 绿绿猗猗 修长挺立 有君子在此饮酒作诗 有公子在此吟赏风雅 后来 那一根扁担挑起了生活 和那个木...

  • 底色 | 青陵台

    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本文参与「四联弹丨底色」主题征文[https://www.jianshu.co...

  • 古来万事多繁秋 泪雨雪气终不知 如今往秋不复见 惟见悲丝尚可存

  • 七绝.孟良崮战役遗址

    远望孟良山上崮,登临脚踏草丛生。 只今惟见荒凉冢,野处幽花大鸟鸣。

  • 【小说】青陵台歌

    一 桑间初遇 两千三百年前,牧野大地,微风轻拂,一望无际的田原上,阡陌纵横,河流交错,大片大片浓绿的桑林在初夏的暖...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古来得意不相负,只今惟见青陵台(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hkmq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