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薅羊毛薅的有点开心了,连给我送快递的京东小哥都说:最近有点厉害哟。
不过话说回来,薅羊毛这种短期、有利可图、马上见效的事情,真的是碰上了就特别爽,应该说是2020年来少有的爽感,由衷的感叹一句:太符合人性了。
最近看了一个非常厉害的基金经理的演讲,他个人的业绩表现非常好,期间的回报15年高达20倍。
但是他却发现大部分投资人其实没怎么赚到钱,为什么呢?因为大部分投资人的持有基金的时间是5个月,也就是喜欢追涨杀跌,赚了一点就卖了,亏钱了更不用说,拿不住。
所以,正就更加引起了我对耐心的好奇,关于赚钱,关于工作,关于与人相处,到底是什么在影响我们的耐心?
缺乏耐心,是人的天性
年轻时候看《天龙八部》,里面有个虚竹和尚,不费吹灰之力得到了天生童姥毕生的内力,还和乔峰成为了结拜兄弟,看得直呼过瘾。
我们时常说要保持耐心,但身体却很诚实,能躺赢最好,最好能时不时开个挂。
在工作上,喜欢从最容易、最舒服的着手,遇到困难总喜欢绕道走;
在学习上,喜欢沉迷别人总结的干货或者观点;
在生活上,刚说好了这个月要减肥,晚上又跑去大快朵颐;
一口气列举了这么多的劣迹,只是想说的是,缺乏耐心真的是人类的天性,人类本性如此。
就像刚出生的婴儿,饿了就哭开心了就笑,喝奶时毫不掩饰的满足感,让一个母亲感受到沉浸其中的幸福,慢慢长大一点了,才开始呈现出不同的特征。
但是,作为成年人,为什么还是会跟小孩一样,去追求及时满足呢?
无论从历史、现实考量,还是从生理角度看,一切关于耐心的线索都指向了理智脑的前额皮质上,了解这一点,对于解放自我意义重大。
但是,仅仅认识自己是不够的,我们知道我们拥有理性,但是理性的思维,只有在对外部环境有准确的认知的前提下,才可能发挥作用。
所以,我们还需要将目光投向外部,看看有什么规律可以帮助我们提升耐心。
我们会碰到哪些障碍?
之前一直觉得进入一个新行业非常难,最近读冯唐的新书《冯唐成事心法》的时候,有一段他个人分享的经验让人印象深刻。
他在麦肯锡做咨询需要接触非常多的行业,而且要短期之类帮助客户分析公司目前遇到的核心问题,并且找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而他自己进入一个全新的行业或者说领域的时候,用到的一个方法就是关键词。他说,你去了解一个行业,你如果读懂了行业中的100个关键词,你就已经具备跟行业内的人进行对话的基本水准了。
这就是他给“如何快速了解一个行业”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案:100个关键词。
又比如记单词,我们需要与人脑的遗忘相对抗,而知道了人脑的遗忘曲线的关键规律,我们可以在前期遗忘速度最快的时候去复习,更容易取得好的效果。
那么对于培养耐心这件事,我们首先需要知道的是,是什么让你变得不耐烦?也就是关键的障碍是什么。
①初期开始的时候,找不到方向不知道如何快速入门;
②动起来之后,短期努力没有回报;
③小有所成之后,进入平台期停滞不前;
④跑了一段路之后,现实与预期不符,造成损失遭遇挫折而离场。

所以在读《认知觉醒:开启自我改变的原动力》这本书的时候,作者提到一个能力成长的法则就是:舒适边缘区。
舒适区边缘揭示了能力成长的普遍法则:无论个体还是群体,其能力都以“舒适区—拉伸区—困难区”的形式分布,要想让自己高效成长,必须让自己始终处于舒适区的边缘,贸然跨到困难区会让自己受挫,而始终停留在舒适区会让自己停滞。
人类的天性却正好与这个规律相反。
在欲望上急于求成,总想一口吃成个胖子,导致自己终日在困难区受挫;在行动上避难趋易,总是停留在舒适区,导致自己在现实中总是一无所获。
如果我们学会在舒适区边缘努力,那么收获的效果和信心就会完全不同。
“舒适区边缘”这个概念非常重要,复利的增长曲线也非常重要,他们像是一对好朋友,组合在一起可以让我们在宏观上看到保持耐心的力量,这种力量适用于每一个普通人。
如何持续的培养我们的耐心?
经过一番资料的整理和学习,我们会发现对外部环境规律的正确认知,会给我们一种笃定的相信的力量。耐心不是毅力带来的结果,而是具有长远目光的结果。
就像养育小孩一样,陪伴小孩看着他每一天的成长变化,其实就是一个很好的耐心培养的过程。
我曾今以为孩子出生之后,我就会自动学会做一个父母。而现实情况是,他两岁喜欢说“不要”,三岁喜欢问“为什么”,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的特征,你只有知道了这些特征,你才会有耐心去解决每个阶段碰到的问题。
对于我们个人的成长同样如此,当我们面对减肥、理财,人际交往等,我们处在什么样的水平和位置,建立对自己清晰的认知,知道哪个地方是舒适区,哪个地方是伸展区,哪个地方是困难区的时候,这就是建立起长远目光的时候。
对于建立一个品牌或者一个产品同样如此,我们需要找到产品和品牌本身在市场中的定位,在初期如何活下来,中期如何面对竞争,后期如何不断创新的时候,就是建立长远目光的时候。
当我们不想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我们就会把它变得很难。反过来说,当我们想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我们会把他变得很容易。主动探索代替被动接受,就是一个把事情变得容易的过程。
我们探索到的规律越多,就越能定位自己所处的阶段和位置、预估未来的结果,进而增强自己持续行动的耐心。
如果真的想做一个长期主义者,其实要培养的是对自己、对他人,对外界环境、对世界的规律的认知。而这种认知的提升显然不能像薅羊毛一样,一蹴而就。
写到这里,突然想到以前早高峰开车的时候,不断对自己说的一句话:慢慢来,比较快。看来这句话也适用于培养自己的耐心,2021年,相信我们都可以变得对自己更有耐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