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这是离别之愁。
说起梧桐树,它是古时文人墨客的爱情树。情系长江水,花开梧桐树,百鸟争鸣时,只待凤来栖。因为传说中的凤凰只停留在它的枝桠上。
所以,梧桐树的高贵华美不言而喻,在诗人笔下,它被赋予了更多的光坏。
而在众多的诗词当中,梧桐树总是和悲伤、忧愁、失落等情绪联系在一起。
或许是深秋时节,本就有种凄凉之感,加上秋风、秋雨的加持,梧桐叶簌簌而落,凋零满地,就似春日美丽的花朵随风凋落般,怎能不给人愁苦之感?
秋雨不大,淅淅沥沥,却有雨点洒在梧桐叶上。那一声声的“点点滴滴”,是何等的凄冷与孤独,勾起多少人心中的痛。
正是这样的一个雨夜,周紫芝想起了心中的“她”,往事历历在目,心中的离愁无处诉说,只能伴随着雨打梧桐酝酿苦楚。
“一点残红欲尽时。乍凉秋气满屏帏。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
夜阑人静,油灯已将燃尽,这孤寂的夜即将过去,人却未能入睡。
思念一个人,是这样的睡意难安。
秋意见凉,满屋寂冷,罗帷和银屏里都渗出凉来。
窗外还森森伴着冷雨,点点滴滴洒在梧桐叶上,一叶叶,一声声,敲响了别离的哀伤之歌。
此刻,已是三更。
寂寞人,满怀凄凉哀绪,却没有谁来安慰他。
“调宝瑟,拨金猊。那时同唱鹧鸪词。如今风雨西楼夜,不听清歌也泪垂。”
忆往昔,曾与她一起抚琴调瑟,一起拨动炉中沉香屑,一起唱那阕撩拨心弦的《鹧鸪词》,当时是那样的欢愉,令人心生万千暖意。
而今,只剩下我孤单一人,在这寂冷的西楼。
风雨凄凉的夜,即便不唱悲歌,也是会在暗黑里忍不住泪流满面,只因,想起你。
这世间,最熬煞人的便是这离情,尤在这个秋雨梧桐的雨夜。
雨打梧桐,怎一个愁字了得!
周紫芝(1082-1155年),字少隐,号竹坡居士,今安徽宣城市人,南宋文学家。
宋高宗绍兴十二年,周紫芝进士及第,之后开始为官,曾任任枢密院编修,后退隐庐山。
他交往的好友有李之仪、吕好问、吕本中、葛立方等,都是著名的诗人或词人。
周紫芝是两宋时期的文学家,经历了国家动乱与变革,所以,他的诗作能深刻体现出当时文人的情态。
“偶然浮云变苍狗,身骑髙马称金吾。敌兵仓黄忽南渡,地黑天昏两龙去。”他的这首《竹坡词》,直言当时的战乱和人民的疾苦,以及徽宗钦宗两帝被掳的历史事实。
他晚年的作品中,有向秦桧父子献媚的作品,这样的“污点”让他得到莫大的时讽,为时论所嘲。
清代的王国维说:人能于诗词中不为美刺投赠之篇,不使隶事之句,不用粉饰之字,则于此道已过半矣。
诗词不用来赞美,讽刺,赠答,不堆砌典故,不用替代拗字,这样,就成功了一半了。
周紫芝的两千多首作品中,除却谀颂秦桧的那类,大都是上乘佳作。
抛开历史不问,周紫芝诗词造诣颇高,尤以诗见长,风格清丽婉曲,不追求雕琢,行云流水,浑然天成。词作亦有独到之处,比如我们今天学习的这首《鹧鸪天》。
《鹧鸪天》
一点残红欲尽时。乍凉秋气满屏帏。
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
调宝瑟,拨金猊。那时同唱鹧鸪词。
如今风雨西楼夜,不听清歌也泪垂。
——宋•周紫芝
赏析
这是南宋周紫芝的一首秋夜怀人词。
起写夜阑更深、独守残灯之苦;接着用温庭筠《更漏子》词意,雨声引起人离别情怀。
下片先追忆当年欢聚的情景,最后回笔写眼前之悲苦,清歌已渺,旧梦难温,不由得感旧伤怀,垂泪不已。全词情景相生,清丽婉曲。
周紫芝喜欢晏几道的词,因此多有模仿。这首《鹧鸪天》不仅在写作手法和词境上与晏几道词相近,而且题材也是晏几道写得最多的“忆别歌女”主题。
词中以今昔对比、悲喜交杂、委婉曲折而又缠绵含蓄的手法写雨夜怀人的别情。
一点残红欲尽时,乍凉秋气满屏帏。
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
词上片的意思是,我独自守一盏残灯,灯已快要燃尽,天乍凉,秋气充塞罗帷和银屏,三更雨点点洒上梧桐,一叶叶、一声声,都是离别的哀音。
残红:此指将熄灭的灯焰,也有版本作残釭(gāng)。
屏帏:屏风和帷帐。
别离:离别。
词的上片从室内环境写起,点染出清寂的氛围。
夜阑人静时分,油灯将枯,灯火将残,“残红欲尽”夜晚也即将过去,而人尚未入睡,室内满是“乍凉”的“秋气”。
“乍凉”是人对周围环境的感受,“满屏帷”则进一步强化了人对“凉”的体认。
凉意本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人之所以感觉满室生寒,是因为人满怀凄凉愁绪。
“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写出词人的听觉,点出“三更秋雨”这个特定环境。
这秋夜无寐所感受到的别离之悲,以雨滴梧桐的音响来暗示,能使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的感受更富感染力量。
借情感对声音的反应表达由此构成的心理影响,更深入地刻绘出别离所带来的悲苦心情。
调宝瑟,拨金猊,那时同唱鹧鸪词。
如今风雨西楼夜,不听清歌也泪垂。
词下片的意思是,那时,我和她相对调弄宝瑟,拨动炉中温馨的沉水香,同声齐唱《鹧鸪词》,曾是多么欢欣。如今,孤寂地在这西楼,当此风雨凄凄的暗夜,不听清歌也悲泪难禁。
调:抚弄乐器。 宝瑟:瑟的美称。
金猊:狮形的铜制香炉。猊,狻猊,即狮子。
西楼:指作者住处。
词的下片“调宝瑟,拨金猊。”承接“别离”二字,自然过渡到对往事的追忆。
一“调”一“拨”,写过去相聚之时,主人公曾与她一起抚琴调瑟,一起拨动炉中的燃香,使满室生香,暖意融融。
“那时同唱鹧鸪词”“鹧鸪”常被当做男女爱情的象征。
在这样美好的氛围中,二人一起唱起吟咏爱情的曲词,那时的情景,亲密而快乐,令人难以忘怀。
“风雨西楼夜”呼应上阕所描写的环境和景状,将往日的欢乐与今时今日的寂寞凄凉进行对比,从而引出“不听清歌也泪垂”的慨叹。
过去,主人公听到歌女所唱“清歌”,曾因其感人肺腑而潸然泪下,如今,不仅无“清歌”可听,而且又因回忆往昔欢聚景象而牵扯出更多的孤寂情怀,故日“泪垂”。
这里的“泪”既为过去不可追回而流,更为今日之愁苦而流。
词人围绕“风雨西楼夜”落笔,先摹写整体环境,写景不忘烘托悲愁情绪。
次写主人公身处西楼回望往事,极言往日之欢。
最后词情停顿于“如今”,在往日欢聚的对比下,进一步叙说主人公深切的怀念和对当下处境的喟叹。
结构层次分明,而感情绵延悱恻,贯穿全词始末,工整疏密中见摇曳。
备注:1. 图片来自网络,侵之必删。
2. 部分诗词释义及赏析资料选自《古诗文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