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迁

作者: 河南妞 | 来源:发表于2023-02-28 22:29 被阅读0次

    学校对面是一片平房区,也是东城区仅存的一片平房居住区,2010本单位经济适用房兴起的时候,个别居民第一批搬离了平房,住进了楼房里,然后把平方出租出去赚点租金。

    2013年第二批经济适用房建起的时候,补贴力度比第一批补贴力度大一倍,居住在平房的原居民有点蠢蠢欲动。楼房生活方便,不用自己生火炉取暖,最主要的是房价比第一批经济适用房便宜,驱动了人们搬离的速度。

    留下的原居民只有一半,这部分人多半是没有购买经济适用房的能力的一批人,等待政策下来,寄希望于政府拆迁。

    紧接着拆迁政策就下来了,按比例拆迁。留在原址居住的那批人这次心动了:稍微添点钱就可以置换一套心仪的房子,积极性很高,很快就完成了拆迁协议,愉快地搬进了新房。

    当时的拆迁政策优惠与老人,80岁以上的老人平房置换楼房,优先选楼层,几个老太太对于拆迁的态度各不相同。

    朱老太一直跟着大儿子生活,早就跟着大儿子一家搬到了楼房上,老人用自己的存款补足差价,换了一套80平米的一楼,转手就卖掉了。房款还没有暖热,大媳妇说急用钱,先挪用一下卖房款,朱老太虽然心有不甘,但也没有说什么,毕竟和大儿子一家一起生活。

    后期朱老太生病住院,其他三个子女看望一下,没有一家主动留下来照顾,气得大儿子有理无处诉说,朱老太有苦难言。

    李老太一个儿子两个女儿,一直独自生活,在儿子的帮助下拆迁前就给李老太买了一套68平米的二楼。拆迁的时候儿子积极响应,换好房子直接出手。

    几年以后,李老太独自生活有点困难,儿子就用卖掉拆迁房的钱,自己又添一部分在自己居住的小区重新买了大房子,一家搬到新房里,把李老太接到原来的房子里,同一个小区方便照顾。姐姐和妹妹看望老母亲,和母亲独立居住,彼此都有空间。

    王老太有三个儿子一个女儿,女儿远嫁很少回来,小儿子也有点远,回来次数不多。老伴过世后,王老太的大儿子和二儿子不忍心让老母亲独自生活,征得老母亲的同意,王老太轮流住在大儿子和二儿子家养老,一年一轮换。每个月王老太拿出一半退休金,在哪个儿子家就交给哪个儿媳妇当生活费。

    拆迁王老太的房子时,她声明自己的存款用来养老的。大儿子和二儿子共同承担了置换房子的差价,简装后出租,租金一分为二,两个儿子一人一半。作为照顾老人的报酬,王老太声明:百年之后,大儿子和二儿子每人有一半的房产。

    徐老太有三个儿子一个女儿,条件比较好一点的二儿子早就给她买了一套一居室,精装修,房子和女儿一个单元,平时女儿照顾得多一点,儿子们节假日都会过来团聚,徐老太的日子相对安宁一些。

    对于拆迁,徐老太倒是不积极,和其他几个老太想的不一样。儿子们想让她把老房子置换掉,老太太的理由很多!

    二儿子:老妈,把房子换掉吧,放在那里也没有用。

    徐老太:换房子还要补差价,我没有钱。

    小儿子:不够我们几个把差价凑起来。

    大儿子:我们家刚买了房,没有闲钱。

    徐老太:我现在有房子住,先不换房子,放着吧。

    老母亲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二儿子和小儿子也不好说什么,房子是老妈的,她自己拿主意就好。

    两年之后,徐老太患上了肝病,发现时已经没有了治疗价值,几个之女轮流陪伴,在亲人的陪伴中走完了自己人生的最后一程。

    办完徐老太的后事,徐老太的老邻居李大哥把徐老太的几个子女召集在一起,拿出一个文件袋,并告诉子女们:“这是你们的母亲在世的时候请我写的代笔遗嘱,你们看看。”

    遗嘱内容是:徐老太名下的那套平房归四个子女平分!

    子女们看后面面相觑,不知道说什么好,以前还互相猜忌,老母亲的用心良苦,这会他们理解了!

    这次拆迁行动中,几个子女意见达成了一致:

    把老母亲的平房置换成一套50平米的一居室,谁需要谁就去住;

    哪一家生活困难,就把房子给哪一家;

    老妈不在了,兄弟姐妹的亲情还在。

    ……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拆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ioll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