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娜·卡列尼娜》里列文和安娜第一次见面,当时列文、安娜和伏尔古耶夫在场的对话非常精彩。安娜真是是美貌与智慧并存的纯洁善良女神,她有内涵有思想,坦率真诚,温暖慈悲,这么高的人生境界这么迷人的形象,让我为之倾倒。
安娜收养了一个英国小女孩,对小女孩的养育和教育付出很多精力。伏尔古耶夫说安娜比亲生女儿安妮更疼这个小女孩。安娜的观点是:
“爱是不能分多少的,爱女儿和爱她是两种不同的爱。”
由此想到,爱不同的对象,爱的形式都是不同的,比如对母亲和婆婆的爱是不同的,对朋友和爱人的爱是不同的,对家人和外人的爱也是不同的,如果混淆爱的对象,那么爱就是错位的。
伏尔古耶夫称赞安娜可以做俄国的儿童教育事业,安娜坦率地说她做不到,因为伏伦斯基鼓励她在乡下办学校,她去过几次。
她觉得那些孩子们都很可爱,可她对那样的工作不感兴趣,至于精力,是由爱产生的。爱不能勉强,不能依靠命令。她自己也说不出什么缘由对这个小女孩那么好。
安娜说,
“我可没有那么开阔的胸襟,不能爱孤儿院里所有那些讨厌的小姑娘,这一点我可永远办不到,有多少妇女就靠这个猎取社会地位,这种情况越发厉害了!”
由此,爱是由内而外产生的,不能勉强的,即使像安娜这样博爱,也不可能对所有人都产生爱,即使她觉得那些孤儿院里的小孩子都可爱,她也对那些工作不感兴趣,也讨厌有些小姑娘。看到这里,又想到前几章节里陶丽对卡列宁说要爱恨你的人,这一点可以做到,但不能爱你恨的人,同理,安娜可以爱某一个小女孩,但不爱她讨厌的小女孩。所以,爱不能勉强,要遵从内心。
安娜承认自己不可能爱孤儿院里所有的孩子,这是人之常情,说明她是非常坦诚的,丝毫不沽名钓誉矫揉造作,这一点更凸显安娜人格的魅力。另一方面,有好多女人表面看起来爱孤儿院里所有的孩子,其实是以此猎取社会地位,就像前几章节里的施塔尔夫人,积极参加慈善组织,给自己立下光辉亮丽的人设,其实是折磨丈夫、虐待女儿有人格缺陷沽名钓誉的女人,和安娜对比,高尚者更崇高,卑鄙者更无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