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作品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https://img.haomeiwen.com/i5302647/53a8585af4cef72e.jpg)
海滨小说||一九八四
一九八四年初春,冰雪消融。十七岁的张京华一首小诗登载于当地一家报纸的文艺副刊,由此引起了校园文学圈编委的高度关注,诚邀他加入了星空文学社。从此,青春年少的他,一发而不可收,诗歌、散文作品,频频见诸每周一期的文学社刊中。
那时候,青春有梦。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真是一个读书年代,也是一个崇尚文学的时代。多年以后,张京华读到奥威尔的《一九八四》的时候,禁不住陷入到沉思和回忆之中。
一九八四年春天,草长莺飞。张京华开始做起了五彩缤纷的文学梦。他渴望成为一名作家,诗人,学者,哲学家。这种渴望,驱使他不停地读书思考写作,灵感纷至沓来,他的作品如雨后春笋一般,不断出现在读者的视野之中,在校园引起了轰动。
张京华的作品,语言清新明丽,诗歌空灵大气,散文视野开阔,典雅又不失活泼,思考深刻敏锐,充满激情又富有理性。这得益于他平时喜欢博览群书,阅读古今中外的经典作品,又喜欢亲近大自然,观察细致,联想丰富,笔耕不辍。很快,他便拥有了一大批喜欢他作品的青年读者。
正处于花季的十六岁少女李灵珊,便是其中之一。她的喜欢,像一场悄然而至的绵绵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她读张京华的诗,很入心的感觉,那些深情款款的文字,总能拨动她心底那根敏感而温柔的弦,让她不由自主地沉醉而不能自拔。
李灵珊被那一届男生推为校花,面容姣好,气质清纯,兼有林黛玉和薛宝钗之美,属于外冷内热的类型。表面上看,内敛矜持,甚至有些高冷,有一种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感觉;内心却珍惜友情,向往朦胧的爱情。
她喜欢读张京华的作品,诗歌入心散文入情。渐渐地,她在心底里,视张京华为自己的唯一知己。说唯一,那是因为伴随着青春期来临,她有了自己的心事,没有谁真正懂她。
只有这些温暖的文字,慰藉着她孤独寂寞的内心。李灵珊出生于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大学教授,母亲是市医院的主治医师。整日忙碌的父母,缺少跟孩子的陪伴与交流,却对她有着极为严苛的要求,这也使她比同龄人少了些亲情的慰藉,孤独的内心,对爱的渴望像春天的野草般疯长。
李灵珊开始悄悄写下自己的感受,在日记本里,表达着青春期微妙的情绪波动和情感起伏。与其说她是在读张京华的作品,不如说是进行着一场心灵的对话。她用女性的温婉细腻的语言,把这些对话写成诗或者散文。
此时的张京华并不知道有这样一位心有灵犀的读者,他正在读《普希金诗选》和《雪莱传》,还有北岛、舒婷的朦胧诗。张京华的父亲是一名建筑工人,常年在外奔波,孝敬父母,关心家人,话不多,却是粗中有细;母亲是一名乡村小学语文老师,她一边工作,一边照顾着一家老小,性情温婉,柔和坚韧。一家人只有过年过节才能有短暂而欢乐的团聚时光。正是因为母亲的言传身教和耳濡目染,张京华的语言天赋和文学才华,渐渐显露出来,连父亲也为儿子自豪。
张京华的诗歌,受印度大诗人泰戈尔的影响,将大自然的美景与亲情、友情融为一体,传达着青春美与爱的主题。他的散文,长于写人叙事,多数跟自己亲历的生活有关,但却能借助人与事,传达自己感悟的情理。
虽然还处在文学创作的起步阶段,但张京华比同龄人的起点要高,且没有初涉艺术的文学青年无病呻吟、矫揉造作之态。凭借着他大半年辛勤笔耕取得的丰硕成果,荣获了一九八四年度新秀奖,成为星空文学社一颗耀眼的新星,备受同龄人追捧喜爱。
写到这里,可能会有读者猜想才子佳人的故事要开场了!张京华与李灵珊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儿,他们之间一定会擦出爱情的火花,就像红楼梦里宝黛初会那样,这个妹妹,我曾在哪里见过,彼此相识后再闹点小情绪,浪漫美好的爱情,自此开启……
![](https://img.haomeiwen.com/i5302647/9329f37c4bb12a50.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5302647/ecc210a9dd6ad43a.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5302647/9b9e54bd38627aa9.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5302647/c1ecb2f96e514d93.jpg)
可是事实上,这大半年里,两人并没有见过一面。李灵珊知道张京华,但是她更在意他写的作品以及字里行间让她产生共鸣的地方。虽然好奇心一度驱使她,想要认识庐山真面目,但少女的矜持又让她止步不前。
一九八四年冬天,一场雪静悄悄地飘落了一整夜。清晨,校园广播里播放着王洁实、谢莉斯二人演唱的校园民谣《脚印》:洁白的雪花飞满天/白雪覆盖着我的校园/漫步走在这小路上/留下脚印一串串……有的直来有的弯/有的深啊有的浅/朋友啊想想看/道路该怎样走/洁白如雪的大地上/该怎样留下/留下脚印一串串……
面对着纷纷扬扬的一场大雪,喜欢晨练的张京华穿着一件厚厚的暗红色棉衣,踏着碎琼乱玉,一边听着歌,一边沿着甬道向操场走去。他的心中正涌动着一种诗情,想起一代伟人的那首《沁园春·雪》,看着漫天飞絮,便开始了他的激情朗诵: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张京华的朗诵,吸引了许多晨练的同学。他们本来正在操场里打雪仗,突然停了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这位青年才俊身上。许多人很快辨认出他就是校园里大名鼎鼎的诗人张京华,大家围上来,听完他的激情澎湃的朗诵,一群人异口同声地喊着他的名字:张京华……随即在人群中,骤然响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这一群人里有校花兼才女李灵珊,她清澈的眸子里闪过一道光,眼前这位衣着朴素、气宇轩昂的青年,就是与她进行了大半年精神对话的张京华!李灵珊沉浸在内心的激动狂喜里,她终于将作品与作者对上号。
多少次,她在心里描摹过一位校园诗人的形象,想像最浪漫的场景。多少次,她想过将自己写的那些文字拿给他看,但又觉得唐突冒昧。多少次,鼓起勇气想找到他,跟他说说自己读那些诗歌散文的真切感受,但是很快又在羞怯之中改变了想法。
就在花季少女李灵珊陷入沉思和回想中的时候,那一群人已经七手八脚地把张京华抬起来——青春少年表达喜欢的方式十分独特,颇有创意——也不知谁最先起哄,转眼间,满身雪团的张京华被抬到李灵珊身边。
一群男生在哄笑声中,迅疾跑开,满嘴喷着热气,将双手围成话筒状放在口边,齐声大喊着——张京华,李灵珊……在一起,在一起……他俩满脸羞涩、惊讶地望向彼此,表情里仿佛藏着一句话:原来你就是……
张京华和李灵珊就这样轰轰烈烈地认识了,一场大雪和一群意气风发的青春少年见证了这一个美好时刻。当张京华躺在雪地上,向李灵珊伸出一只手来,她终于放下了所有矜持,伸手将他从雪地上拉了起来……
他俩自此开始正式交往,张京华的灵感纷至沓来,创作进入“井喷”状态;李灵珊的作品纷纷面世,语言温婉细腻,含蓄蕴藉,引起大家的关注。这是一个读书的年代,也是一个崇尚文艺的年代,两个有梦的人相识相知,恰似伯牙与钟子期,互相切磋交流,羡煞了校园里多少青春少年!
一九八四年冬天,充满诗情画意。由歌唱家殷秀梅演唱的歌曲《我爱你,塞北的雪》传遍大江南北:我爱你塞北的雪/飘飘洒洒漫天遍野/你的舞姿是那样的轻盈/你的心地是那样的纯洁/你是春雨的亲姐妹哟/你是春天派出的使节/春天的使节//我爱你塞北的雪/飘飘洒洒漫天遍野/你用白玉般的身躯/装扮银光闪闪的世界/你把生命溶进土地哟/滋润着返春的麦苗迎春的花儿/啊 我爱你/啊 塞北的雪塞北的雪……
多年以后,中国文坛上出现了一对琴瑟和鸣的夫妇,他们的作品出现在九十年代末至新世纪初叶,成为风靡一时的畅销书。如今他们已近花甲,喜欢的中外歌曲中最难忘的依然是《脚印》和《我爱你,塞北的雪》。当年了解事情始末的人们,将他俩的故事流传开来。一位报告文学作家登门专程采访他俩,写成了一篇近二十万字的作品《伉俪情深》,引起了轰动。
这一切都要从一九八四年说起……
![](https://img.haomeiwen.com/i5302647/89f72d197dc1f386.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