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阅读推荐读书散文
道教从生到死的文化(一)

道教从生到死的文化(一)

作者: 秋谷高兔 | 来源:发表于2019-05-10 12:14 被阅读9次

前几日,有朋友问我,从文化角度上讲,道教死后世界的统治者,酆都大帝、阎罗王、东岳大帝、鬼王、太乙天尊,到底哪一位才是冥界最高统治者?

阎罗王到底是不是来源于印度佛教?

统治系统是怎样的?对此些问题,由于《开元道藏》失传,《正统道藏》仅是《开元道藏》的零星,故而现在的资料语焉不详,甚至各执一词。困惑不小。

对此,虽然资料语焉不详,也不是毫无资料可查,只要认真系统的查找资料,即可还原道教设定的整个从生到死系统。

故特开此贴,从宗教文化上,来说说这事。

我们先说说死后世界

在普通人意识里,死后所谓的冥界、地府,只有一个统治者,那就是阎罗王,或称阎王。

他是谁?为什么主宰冥界,主宰的范围有多大?

冥界是佛教传来的吗?

关于冥界概念,网上错误的资料显示佛教词汇。

冥与溟相通。溟,指很深远的大海。在北方,经常与北冥组词,因为北方五行属水。又北方颜色属黑,黑又称之为玄,故又叫玄冥。

玄与冥的概念接近,有时候并称为「玄冥」。中国水神名就是玄冥,就是此概念的来源。冥,是个什么概念?你看不见摸不着也感觉不到,但是实际存在的东西,就叫冥。冥是最终的归纳,也是生命的开端。故而认为冥府或者冥界是一个转化生命形式的地方。而如何去感知冥的存在呢,或者说通往冥的介质是什么呢,就是水。

中国古代(先秦),认为冥府与人间,之间的介质就是水,故而在文化概念中,认为冥府就在水之下,或者泉之下。现在还有一个词叫「九泉」表示冥府。

道教从生到死的文化(一)

从郑庄公掘地见母的故事中,可以看出,先秦中国人的冥府概念。话说郑庄公他妈姜氏怀他的时候,在他妈睡梦中出生,而且一般人出生是先出头,再出身体,郑庄公出生是先出脚,再出身体,最后出头。姜氏吓坏了,认为这是不祥之兆,由于梦中出生,取名也叫寤生。

寤生是长子,按道理,应该继承国君。但是他妈从出生就不喜欢他,一直在他爹面前诋毁他,说他坏话,想让他爹把国君位置传给他弟弟叔段。但是他老爹为了国家稳定,不能轻易废长立幼,一直没同意,就这样寤生顺利的继承国君,是为郑庄公。

姜氏心怀不满,一心帮助叔段,叔段的封地在段,所以叫叔段。姜氏为了帮助叔段强大势力,在郑庄公面前为叔段请求把制邑封给叔段,郑庄公没同意。姜氏又请求吧京城封给段叔,郑庄公同意了,叔段到京后,称京城太叔,招兵买马,修筑城墙,准备谋反。卿士祭仲发现后告诉了庄公,庄公说:「只要我母亲武姜愿意,有什么关系。」

郑庄公二十二年的时候,姜氏认为时机成熟,于是传信里应外合,准备杀了谋反杀了郑庄公以叔段取代之。郑庄公截获了密信,抓住了证据,郑庄公即派公孙吕率二百辆兵车包围了京襄城,叔段措手不及仓皇逃至鄢陵,又被庄公追杀而被迫逃到共城(今河南辉县)后自杀。

同为姜氏所生,姜氏却要杀了郑庄公,郑庄公对姜氏甚为不满,放话说:不到黄泉不相见。过了一段时间,郑庄公后悔了,但是国君说过的话,就收不回来了,这个时候他的臣子颍考叔给他出主意,可以挖地道,直到挖出泉水为止,就找人把姜氏送到那里,在哪相见就没有违背不到黄泉不相见的话了。

于是郑庄公找人挖了一条地道,挖出有泉水,请庄公和母亲在那里见面。母子二人见面后抱头痛哭,从此言归于好。这边是「郑庄公掘地见母」的故事。

从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出,中国人认为冥府就在水下,称之为九泉。其实真正的冥府是道家概念中另一个空间,并不在地球,水是其介质,然而地球上水都在地面上,地面之下就在地下,所以演变成冥界在地下的概念,继而有了地府的说法。

九泉又是什么?

汉·阮瑀《七哀》诗:「冥冥九泉室,漫漫长夜台」。

九泉是哪九泉呢?或者说九是个概数?

一般学者认为九泉的九是个概数,表示极大极多。

其实不然,在《列子》中明确记载了九渊。《列子·黄帝》:「鲵旋之潘为渊,止水之潘为渊,流水之潘为渊,滥水之潘为渊,沃水之潘为渊,氿水之潘为渊,雍水之潘为渊,汧水之潘为渊,肥水之潘为渊,是为九渊焉。」

后发展出九泉。酆泉、衙泉、黄泉、寒泉、阴泉、幽泉、下泉、苦泉、溟泉。《玉堂大法》

最底层的是溟泉,所以溟泉之下就是溟界了。

这么说?中国人认为时候的冥界在地下?

其实也不然,之后后来文化概念上把冥界设定在地下了。

先民最早能认识到的关于「道」的阐述,就是太一。太一被视为天界最高神,宇宙一切生命的起源。

为何有这种概念?太一的命名又是怎么回事呢?其实,太一一词是源自先秦道家的概念,如郭店道家楚简中说「太一生水」。在道家其他书上有时候又称「天一生水」。天一生水与地二生火相配,这个开端的认识就是道家对宇宙是怎么产生的一个宏观的论述。

我们本宇宙要想存在,必须先存在某种介质,把另一个高次元的能量通过介质转化为本宇宙需要,「天一生水,地二生火」描述的正是通过介质产生宇宙。

在基督教神话中,他们所谓的上帝在创世时,先说要有光,然后产生了光。光要产生就是核爆,恒星能发光就是源自恒星重氢的核爆。而核爆之前核融合的来源就是水。氢弹核爆在日文中直接称之为「水爆」,氢元素也被称之为水素。

氢元素是

换言之,这个宇宙先要有水(象征名),然后才有一连串的其他化学反应,才会才生更多的元素,才会有复杂的物质世界。否则的话,就是纯能量的世界,永远也无法转化为物质世界,亦即天一生水。有了天一生水,再有第二步核爆,地二生火。然后产生复杂的宇宙。

换言之,道家把宇宙诞生的源头称之为天一,或太一,在文学化的描述中就称之为太一神了。在屈原的楚辞中有《东皇太一》篇章,「太一,天之尊神;祠在楚东,以配东帝,故曰东皇。」这就是对太一神信仰的由来。

水,在中国五行学说中对应的颜色是黑色,对应的方位是北方。为什么是黑色?水外在的形象不是无色无味的吗?这又是一个中国文化问题。

我们现在知道光谱有波,波有振幅和波长,波长很短的,频率很高,比如紫外线就是高频率的光,肉眼看不到。

肉眼可见的各种频率的光,被黑色吸进去以后,它都会变成远红外线、热波再放出来,也就是那些比较精妙的高频的光,遇到了黑色,就都被吸纳进去,然后变成比较原始的热能放射出来。

水,扮演的形象就是接纳高次元的能量再转化为低次元的能量。水的职能正如黑色一样,故而以水对应黑色。

换言之,宇宙诞生化生概念的来源,水是介质,通冥界,从这些文化上看,道家对宇宙的起源论述,早就超越了巫神愚昧的崇拜,但是没有合适的语言文字描述出来给普通百姓听,故而在历史的传承中,形成了类似巫神崇拜的现象,其实与正神信仰和了解道家思想南辕北辙。

冥界,是一切生命起源和回归的地方。必然存在,但绝不会在地球上,也难说在宇宙的某处。只是宇宙存在这样一个机制,让生命产生和回归。

这才是真正冥界的意思。

那么冥界老大到底是谁呢?

敬请关注下一文

相关文章

  • 道教从生到死的文化(一)

    前几日,有朋友问我,从文化角度上讲,道教死后世界的统治者,酆都大帝、阎罗王、东岳大帝、鬼王、太乙天尊,到底哪一位才...

  • 道教从生到死的文化(二)

    冥界谁是老大呢?中国古书中记载的最早冥帝是谁呢? 这要从一个故事说起 话说几年前,我去某地地方图书馆帮忙收集整理资...

  • 道教从生到死的文化(八)

    今天來说说拜斗信仰。 拜斗,一般指拜北斗。斗,最初仅指北斗。北斗,夜晚抬头就能看到。(空气环境好的话) 为什么叫「...

  • 道教从生到死的文化(七)

    前面说到冥府的结构和操作模式,以及中国人对死亡的态度。 那么在小说戏曲中,常常认为人的死亡是由阎王来定的,有一部《...

  • 道教与道教文化(一)

    道教,中国本土宗教 以“道”为最高信仰 以道家、神仙家的修炼理论及方法为中心 用老子“道德”思想告谕、教化众生 追...

  • 道教文化

    林卧愁春尽,搴帷览物华。忽逢青鸟使,邀入赤松家。金灶初开火,仙桃正发花。童颜若可驻,何惜醉流霞。——孟浩然《清明日...

  • 青铜镜在道教文化中充当怎样的角色?青铜镜的价值在何方

    道教是在中国古老传统文化基础上孕育发展起来的本土宗教,铜镜纹饰上反映道教文化是很自然的事。铜镜中较早出现道教文化的...

  • 龙虎山道教文化之源——上清古镇

    龙虎山的道教圣地、碧水丹山与古崖墓群被誉为“三绝”。其中道教文化源远流长,龙虎山也是中国道教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 蒙山道教文化、养生地产开发与虚无设计理念的阐述

    蒙山道教文化、养生地产开发与虚无设计理念的阐述 标签:文化启迪蝎七滴血 第一章道教文化 一、无法真释的经----《...

  • 道教文化 浅析

    道教法术在施行中,法师常口念咒,手掐诀,脚步罡。掐诀和步罡是行法时法师的一两种基本的形体动作。要了解道法,对这两者...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道教从生到死的文化(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jaoo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