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段时间小学同学聚会,感谢这个互联网时代,毕业20多年了,大家还能联系上。全班50多人,微信群中你拉我,我加你,加入了一多半同学。聚会那天,到场近20人,还请来了班主任和数学老师。
除了极少数同学之前有联系外,大部分人从毕业之后就没什么来往了,毕业时12、13岁,隔了两个这么长的时间,都是人到中年,如果是在大街上遇见,差不多都不认识了。
翻出已经泛黄的毕业照,对比下来,有些人眉眼间还能看出当年的模样,有些人已经找不出小时候的影子了。小时候班里没什么胖孩,现在大家都不瘦哈。
班主任老师还是那么和蔼可亲,当年她30多岁,和我们的父母差不多的年纪,也就像妈妈一样关心、呵护着我们。给大家留下的记忆都是满温暖的。
2
数学老师不同,男老师,特别严厉,我们都很怕他。他有一把尺子,估计全班没挨过的人一个巴掌数得过来。
记忆犹新。差不多每天下午的最后一节课,他拎着一沓作业本进教室的时候,就是我们大部分人一天中最紧张的时刻。这些本子的主人们将面临着性质相同程度不等的惩罚,就是打板子。
老师站在讲台上,挨个叫名字。被叫到的同学上台,看自己错在哪里,错了几题。然后,领板子。老师根据错误的程度,以及这是第几次错,来决定给你几下。手掌摊开,一尺子落下,掌上立马会有一道浅浅的印子,伴着一些些的疼痛。
在座位上的其他人一边听着同伴挨板子的声响,一边忐忑着下一个被叫到的会会不是自己。坐在前排的同学时不时欠起身,往讲台上望,想通过卷面字迹等来猜测接下来的“倒霉蛋”。
我是女生,成绩也还可以,印象中一次最多挨过两下,当时疼一下,没多会就过去了。
对待男生,特别是成绩不好还调皮的男生,老师真是狠狠地打了。我记得有一次打了十几下,声音还很响,还有一次把尺子都打断了。想想同学的手,岂不肿了。
3
聚会上,自然说到这个“童年阴影”。
老师说,当年他20来岁,年轻气盛,批改作业时看到不该错的题做错了,甚至根本就不交作业,不好好学习的,特别生气,心想,待会去找他们算账,不打不行啊。30多岁之后,就已经很少这么做了。
我们这代人上学时应该都受过体罚,父母也普遍认同这种做法,甚至有的家长还会寄希望于老师的板子,孩子在家不听话,在学校总是怕老师的吧。
时过境迁,如今的教育理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校里绝对禁止体罚,父母打孩子的情况也少了很多。
我们现在也都做了父母,大部分人的孩子都在上小学,正是说懂事还不懂事的年纪。大家的话题也就绕到怎么教育自己的孩子,能不能打孩子上去了。
图片来自网络4
老师说,应该说服教育为主,惩戒为辅,屡教不改时绝对不能迁就了事,必须惩戒。在读书的问题上,对孩子绝对不能手软,要叫孩子尽力而为,不可懈怠。比如他对自己的女儿,就是高标准严要求,也动过手。女儿重点大学毕业后,找到了不错的工作,自己、父母都很满意。
同学甲说,孩子还是得严格要求,都由着性子来,还不乱套了。
乙说,打也不是办法,我那孩子从小打得多,越打越气,越气打得越狠,结果还不理想没有效果,现在我不打了,我惩罚她就是不准他出去玩在家写作业,不许他做喜欢做的事比打有效果。
丙说,现在很多书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也太绝对了。夸得都不能受挫了,那时候老师打我们,不也没有跳楼的。
丁说,有时候絮絮叨叨跟孩子讲一堆道理她未必懂也体会不到,倒不如给他立规矩什么事就是不能做,道理以后慢慢渗透自然会懂。
……
大多数同学都赞同对孩子严格要求,奖惩分明,觉得不得已时打上一顿也是可行的方法。
5
我是不赞同打孩子的。那实际上是大人发泄自己的愤怒,表面上看上去这愤怒来源于孩子不当的行为,但实际上来自自身的无力感,因为自己没有合适正确的处理方法,所以选择这种最简单直接,短期效果最好的粗暴方式。
更有时,那愤怒并不来源于孩子,也许是在工作上、生活上遇到了困扰,心里有对领导同事、配偶、父母、公婆,甚至陌生人的愤怒,没有或者不敢表达,压抑了,恰好孩子撞到了当口,被迁怒了。
因为,孩子最弱小,爱我们,没有和我们对抗的能力,打他骂他不用承担任何不利的后果。
我细细回想了自己平日里对待乐乐的言行,应该没有打过他,拍两下那种不算啊,但是我骂过他,说过伤孩子自尊的话,这行为跟打比起来,也好不到哪里去。责骂的时候,往往只是嘴上痛快,表达的是自己心里的不满,很难去考虑孩子的感受,于孩子根本就无益,并不是帮孩子,反而是害孩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