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是把杀猪刀。”
这个“网络语”很形象地表达了时间的一维性,于人则是残酷性——随着时间的飞逝,多有“物是人非”了。
时间构成历史,历史是由时间构成的。对待时间,就是对待历史。如果不“扭住”时间而卓有成效地作为,历史就是一种“空悲切”了。
“我们从历史中学到的教训,就是没从历史中学到教训。”辩证法大师黑格尔的这个“历史哲学”显然比那“网络语”更尖锐、深刻、透辟,更引人切实“醒悟”自己。这是缘于哲学的批判本性的——自我否定和自我超越。非批判,就不是哲学了;“怕批评”,就不是“哲人”了。
基于“时间”“历史”这两个关键词,我要回顾、批判自己16年前的一段“两年史”了——在燕园读哲学的两年。
为什么要自费去燕园读哲学呢?故事不讲了,概括为一句话就是“为人生找个出口”。找到了没有?确实找到了!从此走上了哲学的人生道路。也确实,哲学使自己“小有出息了”——十六年来一直“泡在哲学中浸染自己”,自己“天天向上”不同于“日日之前”的自己了,至于“常识说法”地“干成大事”倒是没有,但把自己“做强了”该是“最大的事儿”吧?否则,即便“有平台”又能做成什么呢?
步入燕园“哲学门”的2004年,正是“于丹热”而“国学热”之际。本是要读“管理哲学硕士课程进修班”的,后来就简称为“中哲班”了,尽管有“西方哲学”一科,但却是以《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庄子》《周易》《中国哲学史》等“中国特色哲学”为主线了。好在自己“不忘初心”,始终抓住“管理哲学”这个逻辑纽结,才没有把这两年的“哲学修养”变成“道德修为”,并自我觉悟了“管理哲学”的核心在于“人活动的效率”,同时也是“头上三尺有神灵”地让我发现了《人活动的效率》这本哲学专著——著名哲学家郭湛先生(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教授)的博士论文加硕士论文合成集。如是读思,这“管理哲学”才没有“跑偏了题”。
入燕园“哲学门”读哲学,当然会有一种“神圣形象”的感觉的,但在这“神圣形象”中,我却没有“晕菜”,潜意识中还是有一个悟觉的:这不大像我所要追求的哲学!毕竟,自己还是有点马克思哲学的“底子”的。至少,两年中没有获得“什么是哲学,哲学是干什么的”这个“大逻辑体系”,即是少了“哲学观”这样一门根本性的功课。怎么办呢?只有自己下功夫“选课”“补课”了。
这个2022年3月份,“新冠疫情”再次“多点爆发”,确实是“生命中不堪忍受之重”,但“宅在家里”也有“福享”,正可谓老子哲学的“福祸相依”了。——读孙正聿(吉林大学资深教授、马克思哲学大师)哲学著作。“哲学观”“本体论”陶醉我心,锤炼哲学思维,进入哲学境界,“乐不思蜀”了。
但不能不说,于难以言表的惬意中有一个重大“顿悟”:十六年前的两年求学,因“国学热”而遮蔽了“求真”——理论思维地求索“哲学到底是什么”。特别是没有“黑格尔哲学”这一课,怕是离“真哲学”还有“千八百里”吧?所学不能真实地运用于企业管理、公司治理,其要害(奥秘)也该是在于此。取中国传统哲学中的“道德”而“说教”员工,怕是“口服心不服”了。因为,哲学的真正威力在于思想的“哲学维度”。换句话说,把黑格尔的“头脚倒置”的辩证法思维“反过来”置于自己的头脑中,“高远气度、高明识度、高雅风度”地去作为,“管理天地”将会是焕然一新、别具一格的。
哲学是处理“人和世界关系问题”的智慧,企业、公司面对的不正是多姿多态、百变多样的“人与世界关系”的“问题”吗?最需要哲学!故而,没有哲学不行;似乎有了却不能用,只能说明尚未真知哲学。况且,哲学最反对的是把“熟知”当作“真知”。
“热点”与“求真”,一个值得注意的“经常性”问题,特别需要时时“哲学反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