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你有幸年轻时在巴黎生活过,那么你此后一生中不论去到哪里她都与你同在,因为巴黎是一席流动的盛宴。”
海明威在序言里自信满满地说道。
说起来,我应该算不上个喜欢贩卖回忆的人,但是写文章的时候却会情不自禁地拉扯上童年的回忆。在我心里,那是永远迷人的象牙塔,有着挥之不去无忧无虑的光晕。
第三季第一期的《极限挑战》中,孙红雷和黄渤在完成送牛奶任务时,有位老奶奶热情地招呼他们屋里坐,镜头拉到黄渤,他眼里有东西在闪烁,我相信这和他影帝的演技没关系。他真诚地问爷爷奶奶道“我们能为你们做点什么吗?”老年人条件反射一般地拒绝了。“我们什么都不缺,我们不需要。”满怀笑意地摆了摆手。在做案例题的时候,一位老人因为子女不看望自己到法院上诉,希望法律能够越过雷池给道德一点点席地。没有实际的条文依附,最后法官竟也依据公序良俗判了案,老人的心愿也由此有了一点点的成就。一纸判决书,大部分的时候是谈不上温情的。
文字有着单调的本能,它牵引着你,你的心情变的亦步亦趋。电视剧里当出现有人在看主人公写的信时,背景音总是主人公的声音,这是光影世界的处理技巧。可我常想,一篇冗长的文章辗转到你面前,看到这句话的你,也会暂时和我用着一样的语调看完这篇文章吗?
按墨菲定律的意思,极力回避的东西总是喜欢出现在你面前。有时候它是想让你学会忍耐,有时候它是想让你懂得接受,但更多的时候,它大概想让你变得更勇敢。
小时候我很喜欢拍照,去到公园里,可以掰着手指头从一比到十排上一堆照片。拍一的时候总是兴冲冲,拍到六七八便弗如是,爸爸却要让我坚持说到做到拍到十。这是我对说到做到的初体验吧,勉强的悻悻然。同时觉得,“十”这个数字,完满又劳累。好像那之后,对拍照也兴趣缺缺,父母招呼时摆摆手敷而衍之。
我是什么时候开始重新喜欢拍照的?我翻看着空间相册试图寻踪觅迹。我一点点往前翻,日子也从慢慢地展现出它的脉络。最后得出的结论是,我没有真正地抗拒过拍照。坦言说,一直都喜欢的,上了大学更甚。说不喜欢的时候,照片是呆呆的人景重合。说喜欢的时候,我还能回忆起照片里傻傻笑起来的自己。
有一次出去玩看到挑山夫时阿姨拿我和表弟做了个比喻。“假如说一个人能挑一百斤的担子,你和小惠啊,别人敦促你们,对你们点压力就可以到一百五,可是你们自由自在,只愿意到七八十,你们喜欢省力。”
对,也不全对。在跑步的最后几圈,常常是步伐迂缓了我也会坚持着完成自己定的4公里。有时候,我也是喜欢达成自己的期待,劳累却完满,更重要的是,它有一点心想事成的魔力。
每件事都有个过程,或许要很久以后你才发现,身边的一切都是流动的盛宴,很多随着时间过隙付之阙如了,那些当时无心留下的照片,却恰巧地成为了记忆海里款款流淌的评弹,让你看到了一幕“流动的岁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