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哲思
@荷边书房@解读王阳明《传习录》【150】提防别人不如擦亮自己。

@荷边书房@解读王阳明《传习录》【150】提防别人不如擦亮自己。

作者: 唐松涛经营实学 | 来源:发表于2019-01-22 23:52 被阅读36次

    【来书又有云:“人情机诈百出,御之以不疑,往往为所欺,觉则自入于逆、亿。夫逆诈,即诈也;臆不信,即非信也;为人欺,又非觉也。不逆不亿而常先觉,其惟良知莹彻乎?然而出入毫忽之间,背觉合诈者多矣。”】

           欧阳德来信又说:“人情诡诈多变,如果不加以防备,不猜疑,往往会被欺骗,不知不觉就会落入了预先猜度和臆想,自己先去怀疑别人和猜度别人,这逆诈就是欺诈;这猜测,就是不信任;被人欺诈又是自己不觉悟,怎么都不对。如果不怀疑和猜测别人又能提前觉悟,是不是只有良知透彻的人才知道呢?然而诚实和欺诈都只在细微之间,不能觉悟的人和欺诈的人很多啊。”

    【不逆不臆而先觉,此孔子因当时人专以逆诈、亿不信为心,而自陷于诈于不信;又有不逆不亿者,然不知致良知之功,而往往又为人所欺诈,故有是言。非教人以是存心,而专欲先觉人之诈与不信也。以是存心,即是后世猜忌险薄者之事。而只此一念,已不可与入尧舜之道矣。不逆、不亿而为人所欺者,尚亦不失为善,但不如能致其良知,而自然先觉者之尤为贤耳。崇一谓“其惟良知莹彻”者,盖已得其旨矣,然亦颖悟所及,恐未实际也。

    盖良知之在人心,亘万古、塞宇宙而无不同。“不虑而知”,“恒易以知险”,“不学而能”,“恒简以知阻”,“先天而天不违。天且不违,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夫谓“背觉合诈”者,是虽不逆人,而或未能无自欺也;虽不亿人,而或未能果其信也。是或常有求先觉之心,而未能常自觉也。常有求先觉之心,即已流于逆、亿,而足以自蔽其良知矣。此背觉合诈之所为未免也。】

           不怀疑和臆想而能提前觉察,这是孔子因为当时的人说的。一方面他们总是以防被欺诈和不信任别人,而让自己陷于欺诈和不信任的境地;另一方面,他们又不知道有致良知的功夫,所以总是被人欺诈,所以才这样说。他不是教人存着这样的防备之心,而是让人提前觉察别人的欺诈。如果存着这样的心,自己就会成为凡事猜忌和浅薄的人。只要有这样的念想,就远离尧舜之道了。不怀疑和猜测而被人欺诈的人,尽管没有失去为善的本心,但是不如那些能致良知的人,能够自然提前觉察的人。你所说的“只有良知透彻明白”的人,说明已经得到要旨了,只是你的聪明领悟到的,但是在实际中恐怕还做不到。

           因为良知就在人心,即便经过千万年的长度和宇宙的广度也一样。“不虑而知就是良知”,“道德行为的力量,就是始终简易平常,自然知道何处有险阻”,“不学就能做到就是良能”,“先于天道而天道不会与其违背,天道都不会与圣人的德行相违背,何况是平常的人呢?何况鬼神呢?”那些不能觉悟的人,欺诈不实的人,虽然不会欺诈别人,但是难以避免不自欺欺人;虽然不会猜度别人,但是自己未必能做到自信。可能是常常存着提前觉察之心,所以不能自我觉察,所以就落入怀疑和猜想,所以自己蒙蔽了自己的良知,这就是为什么他们不能免于不能觉悟和欺诈的缘故。

    【君子学以为己,未尝虞人之欺己也,恒不自欺其良知而已;未尝虑人之不信己也,恒自信其良知而已;未尝求先觉之人诈与不信也,恒务自觉其良知而已。是故不欺则良知无所伪而诚,“诚则明”矣;自信则良知无所惑而明,“明则诚”矣。明、诚相生,是故良知常觉、常照。常觉、常照则如明镜之悬,而物之来者自不能遁其妍媸矣。何者?不欺而诚,则无所容其欺,苟有欺焉而觉矣;自信而明,则无所容其不信,苟不信焉而觉矣。是谓“易以知险,简以知阻”,子思所谓“至诚如神,可以前知”者也。然子思谓“如神”,谓可以前知,犹二而言之,是盖推言思诚者之功效,是犹为不能先觉者说也。若就至诚而言,则至诚之妙用即谓之“神”,不必言“如神”;至诚则无知而无不知,不必言“可以前知”矣。】

           君子是为自己学习,不是担心别人会欺骗自己,而是不要自己欺骗了自己的良知而已。不要担心别人不信任自己,而是要相信自己的良知而已;不要想先觉察别人的欺诈和不信任,而是先觉察自己的良知。所以,不欺骗自己,那么良知就不虚伪而诚实,“心中至诚,自然明觉”;自信所以良知没有疑惑而明觉,所以光明而至诚。明和诚是相生的,所以说良知常存,常照。如同明镜高悬,物来心照,美好丑陋一照便知。为什么呢?不欺骗就是诚,就不能容纳欺骗的存在,只要稍微有欺骗存在就会知觉。自信而光明,就不能容下不信任,只要有不信任的存在,立马就能知觉。自己变得简单了,马上就知道哪里有险阻。子思所谓的“至诚如神,可以前知”,如神可以前知,实际上还是两件事,是说至诚的功效,还是说给那些不能先觉的人。如果就至诚而言,至诚的妙用就是“神”,不必说“如神”。至诚无知无不知,比比说什么“可以前知”。

           与其担心别人欺骗自己或者不信任自己,不如担心自己欺骗自己,然后再欺骗别人,这就是自欺欺人,最终受伤的还是自己。如果我们把心思都放在提防别人身上,那么就没有精力关注自己,觉察自己的良知。为学只做一件事,不是为别人,就是为自己,觉察自己的良知,践行良知。与其主动的防备别人,不如加固自己,与其揭发别人,不如擦亮自己,致良知这就是最低成本的防御。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荷边书房@解读王阳明《传习录》【150】提防别人不如擦亮自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kbkj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