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成长的滋味阿拉蕾小姐的大世界青春
埋头于自己喜爱的事物中不是很快活么?|关于独处|

埋头于自己喜爱的事物中不是很快活么?|关于独处|

作者: 赵小文儿 | 来源:发表于2016-10-25 21:44 被阅读272次

    我理解的孤独,是自己认为的一种情绪感受。

    而独处则是一个人的形态,

    可以做许多事情,有独自思考的时间。

    相比人群中“无法心意沟通”的孤独,

    独处时的自在感更令人喜欢。

    更重要的是,

    埋头于自己喜爱的事物中不是很快活么?

    01

    |一个人只有独处了,才会思想集中|

    大概是浸染了艺术的熏陶,尽管已经年过30,小也看上去还是轻灵、明朗。她本身也是那种不显老的娇小女生。

    小也同学笑起来眉眼弯弯,亮亮的,像是有星星在眼睛里闪烁,很好看。

    刚进大学就很明确自己的目标,她说:“我毕业后要考研,从事美术相关的工作。”

    不仅目标明晰,还把自己的学习时间安排的有条不紊,非常自律。

    在大学里,一个懂得自律的人,无论如何都不会是太合群的。她说:“美术专业是我喜欢的,我不想虚度自己的每一分青春。”

    通常刚进大学的女生都喜欢先给自己找个伴儿,不至于显得一个人形单影只,好像人缘儿不好似的。

    经历了初高中时间上的不自由,到了大学突然没人管的那么严苛了,许多小伙伴都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嘻嘻哈哈的过完一天又一天,图书馆、操场和自习室都是很少去的。

    其实呢,大学的几年时间里能够收获多少,很多是依靠个人的意志与自律的。

    在《傅雷家书》里,傅雷对远在国外的傅聪多次表示这样一种意思:“尽量减少交际,多一些独处的时间,这样就可以有自己思考的空间,可以反思、总结自己。

    一个人只有独处了,才会思想集中,所发的感想才都是真情实意。你如果不能否充分掌握独处的时间,那你的一切都会打折扣。”

    而傅聪也说:“我需要安静,我希望少一点人事的接触,这样好一点,我要安心工作。我不过是希望一个人的时间多一些,我要到音乐中去,不然我就不能问心无愧。”

    02

    |按照自己的节奏生活|

    小也同学在她们宿舍可谓是一股清流。

    早上六点准时起床去操场读书、学英语,晚自习就练书法,泰山石刻、颜真卿、曹全碑、张旭的草书等等,或者是画速写。

    每天完全按照自己的节奏生活。

    她阅读量大,又很深,与合得来的小伙伴聊天时,开朗、善谈,笑容里透着睿智和典雅。

    时间长了,有人说:“她怎么都不合群呀,不觉得孤独么?” 似乎隐约表达着“她人缘不好”的意思。

    不过除此之外,似乎也没什么别的可说的了。毕竟,谁也没规定大学里就必须得合群啊。

    小也同学对此很少做解释,依然我行我素。

    女生宿舍关系开始变的微妙了,有集体活动啥的也不叫她,遇到点儿不好的事情也都推到她的头上。

    比如:谁的东西放哪里找不到了,明明是自己忘记了位置,却在事情没有弄清楚前,首先要把矛头指向小也身上。

    宿舍检查卫生,被扣分了,明明是跟小也没太大关系,也首先认为是她做的不够好而导致的。

    小也说:“我可以对别的事情不解释,但事关人品的,我必须要说明自己的态度。首先,xx找不到的东西,我并没有见过。第二,宿舍被扣分我不认为自己要负很大的责任。至于其他的,我没什么要说的。”

    说完这些,小也就去做自己的事情了。从此更喜欢独来独往了,看上去还很快活,丝毫不受流言影响。

    03

    |独处时,又自在又快活呀|

    因为喜欢独处而不解释,导致被别人认为不合群,被排挤,从而更喜欢独处,又把时间、精力管理的很好,做到了足够的自律。

    小也说:“我一点儿也不觉得孤独,反倒觉得自在。我可以自由安排自己的时间,好多事情要做啊,看书、学英语,画画儿、练书法、写日记...

    我都觉得自己时间不够用啦,要是再和一群人天天商量着一起去哪里做什么事,自己肯定是忍受不了的。至于误解,有就有吧。”

    毕业时,小也考入南方一所艺术学院的研究生。

    研究生毕业后,留在上海做了景观美学相关的专业工作,业内小有名气,也常常去国外考察;生活工作从容、优雅。

    有一次我俩相约去看展览,她依然眉眼弯弯,平和温柔的面容里透着她明朗的心性。

    聊起了大学生活,我说:“其实那时候很佩服你呢,能够坚持按自己的节奏度过大学生活,内心又强大。那个年纪里,如果是我被误解了,肯定要去查明事实,并为自己证明的,让不明真相、不做调查就随意指责我的人道歉。”

    她听后,说了一段话:

    “最初我也不太明白,为什么我去做自己的事情,会被孤立。有时明明自己没做错什么,却要承担一些莫名其妙的事情。

    我只是没跟宿舍的其他女生一起去吃饭,一起去逛街,一起去追剧,也没做什么伤害别人的事情呀。那时她们和我有摩擦,说到底心里也是有点难受的。

    不过,我为什么要花费精力,去向并不理解我的人解释呢?我并不想去改变她们的观念,改变别人可是太难了。

    人与人之间本来就有很多无法相互理解的事情啊。大学里遇到的每个人,都来自不同的成长环境,有不同的性格,思考方式也不一样。我只是想遵从自己的想法去学习,去做我认为让自己踏实、自在的事情呀。

    其实我觉得她们每一个人都不错呀,都有自己的性格,只是大家的生活节奏与方式不同罢了。

    与其在不理解自己的氛围中,努力去表现一个不真实的我,我更喜欢一个人独处时的自在,一点儿都不孤独,还很快活呢。”

    04

    |独处,是一种存在状态;而孤独则是一种情绪上的自我感受。|

    我很赞同小也这种处理事情的态度。关于她说的独处与孤独,我也有类似的看法。

    似乎好多人都觉得只有一个人的时候才是孤独的。可我却觉得“单独一个人”叫独处,是一种存在状态,而孤独则是一种情绪上的自我感受。

    我从小便体会到了在人群中,若是不合心意,那才是孤独的。

    第一次有“孤独”的感受,大约是在五六岁的时候吧。当时并不知道那感觉就是“孤独”,只是觉得不自在。

    家人因为忙的原因,把我送到亲戚家住几天,模糊记得我妈说了“在这里要听话啊...”之类的叮嘱。

    吃过晚饭,亲戚们都按照他们平时的习惯,围坐在客厅里专心的看电视剧。

    而我想看动画片,但内向又害羞,怕自己说的不招他们喜欢,就搬个小板凳坐在侧面。

    看的节目是什么早就忘了,只是觉得那个晚上好不自在,很想提前回到他们为我准备的小房间里,希望能早点进入到属于自己的世界里。

    可内心又有种莫名的恐惧感,并不敢自己主动提要求。只得一个人默默的、端正的坐在小板凳上,表现出乖乖的样子。

    童年的很多事情都已经忘记,或是印象模糊了。可是那个晚上的感受,至今我仍记得。

    现在,我才知道,那种感觉就是“孤独”,因为和“熟悉的人分开而产生的不安全感、陌生感”产生的孤独。而我急着想回到自己的小房间,就是希望能够有独处的空间,会觉得更自在、快乐一些。


    05

    |埋头于自己喜爱的事物中不是很快活么|

    有个小伙伴说,在工作中无法接受一个人去吃饭,总觉得如果不跟大家一起用餐,好像是被孤立了,并且为此烦恼。

    这种情况下感受到的“孤独”,只是过于在意别人认为“你很孤独”罢了,只是觉得“一个人没有被邀请吃饭,没有人陪在身边,从而觉得自己是个不受欢迎的人,然后觉得很丢人,难堪。”

    可若是一起用餐的同伴并没有什么共同的话题可谈,还不如一个人吃饭更自在呢,还能空时间出来晒晒午后的阳光。

    旅行也是。如果是生活习惯、爱好相似的同伴,就会很快活;反之就会很累。

    独自旅行,就不必考虑同行者的心思与感受,也不必考虑是否愿意跟自己去看古老的街道,或者要委屈自己跟同伴去吃并不喜欢的食物,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节奏来。

    提前做好安全措施,一个人旅行真是自在、随意太多了。

    相比人群中“无法心意沟通”的孤独,独处时的自在感更令人喜欢呢。

    孤独这个事情,靠的并不是形式、和别人的目光,重要的是你自己是否觉得孤独。

    我理解的孤独,是自己认为的一种感受。而独处则是一个人的形态,可以做许多事情,有独自思考的时间。好多优秀的从事艺术创作的朋友,都遵循着“每天一定要有独处的一段时间”的原则呢。

    更重要的是,埋头于自己喜爱的事物中不是很快活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64af7aa950c5:独处更能深入了解自己的内心,脑袋无比的清醒。
        赵小文儿:@MVP天痕 对的:cherry_blossom::yum::coffee:
      • 云墨客:一個人獨處,孤獨偶爾會侵擾;人群中的寂寞,卻時時刻刻感受孤獨的可怕。
        云墨客:@艾小璞在简书 不让孤独侵了心,不让寂寞变成习惯 :wink:
        赵小文儿:@云墨客 人群中的孤独更难过。:cherry_blossom::cocktail:
      • 巍翎:有的时候被人说走不近我,或者对于我一个人旅行觉得很诧异,可是一个人就是自在
        巍翎: @艾小璞在简书 我也是哒
        赵小文儿:@薇呦 我喜欢一个人的自在~:smiley_cat::yum::cherry_blossom:

      本文标题:埋头于自己喜爱的事物中不是很快活么?|关于独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kfdu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