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语文 语花读书心情随笔
取经的真正目的――筏渡西游之第十三篇

取经的真正目的――筏渡西游之第十三篇

作者: 濮阳刘文星 | 来源:发表于2019-03-27 08:33 被阅读2次

崔判官领着太宗在返回阳间的路上遍游阴曹地府,特别在枉死城,太宗被一伙孤寒饿鬼纠缠,面对拖腰折臂、有足无头的野鬼太宗心惊胆寒。在崔判官作保的情况下太宗借得开封府相良一库金银散与众鬼魅,并许诺在阳间举办“水陆法会”超度他们。在超生门,崔判官再三叮嘱太宗:“到阳间,千万做个水陆大会,超度那无主的冤魂。”并强调 “若想阴司里无抱怨之声,阳世间方得享阳世之庆。凡百不善之处,俱可一一改过。普谕世人为善管教你后代绵长,江山永固。”

太宗返回阳后果不食言,举办了一场一千二百僧众的水陆法会。唐僧在此次法会上崭露头角、一举成名。太宗先封他“左僧纲、右僧纲、天下阐都僧纲”,又赐以锦襕袈裟,九环锡杖,还与他拜为兄弟。在唐王“御弟圣僧”的盛情下,唐僧激动地直发毒誓:我定要捐躯努力,直至西天;如不到西天、不得真经、即死也不敢回国,永堕沉沦地狱。唐僧信誓旦旦、信念惊天动地。“受王恩惠,不得不尽忠以报国耳,”这句话弦外之意就是被逼无奈。

水陆法会是善举,此举对全国的警示意义非常巨大。观音的参与让太宗产生了高规格重来水陆法会的意愿,这一意念又使唐僧无奈的走上了西天取经的无奈之路。

水陆法会上,观音指责小乘佛法不能超度亡灵,“只可浑俗和光,”他还推荐“解百冤”“消妄灾”“度亡升天”的大乘佛法。大乘佛法正合太宗“超度冤魂”、“普谕世善”“江山永固、后代绵长”的期盼。唐僧也只能为李姓江山“秉丹城,修善果”西天取经了。

“盂兰盆会”上如来说:东胜神洲.敬天礼地,心爽气平;北巨芦洲,性拙情流.无多作践;西牛贺洲,养气潜灵,人人固寿。南赠部洲却贪滢乐祸,是非恶海。因此,如来向东土大唐送“三藏真经”顺理成章。 “三藏真经”有什么好处?如来说它是“修真之门、正善之门”;对于大唐来说,就是“山大的福缘、海深的善庆”。缘由很堂皇,其实就是如来招揽更多信徒、扩大更大地盘、在道教(中国本土教宗)的领域内开疆拓土,挣得一块 “蛋糕”而已。

太宗为己为子孙,释教为地盘为香火、唐僧为名为感恩,在玉帝默许情况下上演了一部乱而有序的大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取经的真正目的――筏渡西游之第十三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klav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