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热情故事,我想表达出爱情的万转千回,完全幻灭了之后也还有点什么东西在。
——张爱玲

一、
《小团圆》的宣传中,打得最响亮的一张牌,是“这部小说充满了张爱玲的自传色彩”。书中以一贯嘲讽的细腻工笔,描写女主角九莉从幼年在处于新旧世代冲击的传统家族的阴影下长大,到读书时修道院女中的生活,进而与身为汉奸的有妇之夫邵之雍陷入热恋。九莉的性格、人生经历让读者很容易将其与张爱玲挂钩。男女主角的恋情更宛若张爱玲与胡兰成。熟知张爱玲生平的专家,大多认为这部小说就是张爱玲有关自己的成长小说。
书中写到九莉的三段恋情,也有大量笔墨写九莉与母亲及姑姑的关系。台湾暨南大学中文系教授黄锦树说,书中所写的“母亲、姑姑及家族堂表间奇怪的男女、女女关系,常态性乱伦,其实都远比张胡恋骇人听闻”,书中写到的“分崩离析的没落贵族,常态乱伦,自私自利的糜烂苟活”,让“小团圆”这个词显出强烈的反讽意味。

二、
《小团圆》给我最大的感触,是我发现她一辈子无非记得两件事情:童年时光与一场有始有终的爱情。而且,前者能决定后者的模样。
我爱你的时候,就是我摘下眼镜来被你吻的时候(题外:以前我也是觉得,眼镜带习惯了,但凡在人前摘眼镜,总有种脱掉衣服的感觉。所以,遇到他的那天,才丢了眼镜吧。),但后来我真的不爱了,真的真的真的。我们本不是恭王府戏台子上的大团圆,郎才女貌洋洋洒洒,鲜花着锦烈火烹油;我们不过是《小团圆》第九章里写的那场乡下祠堂里的社戏,“一个个都这么难看的”,好容易有个漂亮的戏子出台,可惜偏不是我。这样龌龊的平生,灰头土脸,烟尘满面,怎能跟戏文里的大团圆结局相比?你我能如隔世之人一般活到老已经够团圆了,不是吗?
读《小团圆》到最后,看到这段话:“她再看到之雍的著作,不欣赏了。是他从乡下来的长信中开始觉察的一种怪腔,她一看见‘亦是好的’就要笑。”这是书中最直接的宣布,张爱玲不懂撒谎,更不懂云山雾罩的去把抹布变成绫罗绸缎。当一个女人开始还钱给旧情人的时候,他竟然连金钱的这层另类含义还读不懂吗?所以这句的确是她的真心话。

一本小团圆看下来,心里面也是一地鸡毛,怅然若失。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红楼不过一梦,团圆也终究是小的。
PS:有想要和我一起玩儿的朋友,可以到公众号『猫咪怪』 找我呀嘻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