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从农村出去的孩子,在城市生活了多年后,又回到农村,结果他发现什么都变了味,为此,他极其痛心的写下了这篇心灵檄文。
一位博士生到了农村,还不如村支书的一句话管用,这是为何?说到底,社会还是个乡土人情社会,这点我们可以从费孝通的《乡土中国》中慢慢读懂。以前读不懂,当你真正了解农村,进入农村,就懂了。
骗婚,离婚,邻里关系恶化,亲兄弟不说话不赡养老人,人心变得越来越势利,这些问题在农村甚至已经成为常态,农村的道德礼仪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危机,给孩子们幼小的心灵带来的唯有无尽的阴影和疼痛。
那些风景秀丽的农村,地理位置是很好,但是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和朴素老实的本性却损失殆尽,人们为了利益和所谓的快速发展,很多都放弃了原来极其美好的东西,人心趋于离散和不古。众多发生在农村的案例告诉我们,祖祖辈辈生活的土地正被汹涌的经济大潮所撕裂,生活于其中的农民朋友正被一股莫名其妙的力量所裹挟着前行。
所谓的诗情画意,所谓的世外桃源,都是假的。
如今的农村,只有干不完的活,挣不完的钞票,人们沉醉在各自攀比的大梦里无法自拔。你盖了新楼,我就盖更高的新楼。你家买了车,我就买更好的车。浮躁的农村与农民,哪里还有平静而朴素的内心?
以前是低头不见抬头见,现在依然是低头不见抬头见,但是这味道却变了,大家见面后聊的渴望的努力的,似乎只有一个目标,如何才能搞到钱。有的甚至放出狠话,如果一年能让他挣到10万,让他干啥都可以。一个人没了底线,其结果的走向可想而知;一个小社会没了底线,其传播的价值观对他人的影响所带来的后果可想而知。
鉴于农村的不良风气和社会乱象,很多从农村出去的孩子,一旦学有所成,就义无反顾的远离了故土,不是因为不热爱家乡,而更多的是想逃避开童年的各种内心伤害。他们无力面对这些变质的乡情,那些熟悉而又陌生的面孔无法和他内心的渴求相一致。如果回去,话聊到一半,就可能失去了兴致。你给他们谈理想,他们和你谈金钱。以前是诗情画意的田园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现在这些早已消失,留下给我们后代的只有一记记响亮的耳光。
在大城市呆久了,从农村出去的孩子都会想念故乡的山山水水。但一旦真的回去了,就想着早早的离开。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既渴望着又拒斥着的矛盾情结呢?与其说这是怀念故土,还不如说是怀念自己的过去,自己的童年记忆,你并非钟爱故土,而只是逃避日益变得残酷和漠然的现实。每当此刻,就会想起鲁迅笔下的闰土和《三味书屋》中那个活蹦乱跳、对什么都充满了好奇的少年鲁迅。
城市发展带来了不少城市病,这些带着病菌的城市模式移植后,到了农村,农民、农村和农业也跟着病。首当其中的就是各种化学添加的农产品,农药,化肥,除草剂等等,这些化学药物的广泛应用,已经让农村处于一个很难持续维系的尴尬地步。与此相伴的还有医疗服务的滞后,医疗制度的不健全,以及与大城市比医疗水平的落后。
以前,土地是农民的命根;而现在,它仅仅是农民换取场面和地位的活命钱。钱倒是越来越多了,与土地的感情却越来越淡漠和疏离。除此外,农业种植的多样性也处于完全的退化和弱化状态中,缺乏一个有效并且科学的指导。
农村离婚率上升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随着社会发展,人口大量流动,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多,农村的离婚已经从当初的抬不起头怕丢人变为如今的习以为常。甚至有些女性把离婚当做了一个赚钱的跳板,跟这个过两年,离婚后男方赔偿些钱后,又很快和下一个上当者上演婚姻界的“生死循环”。此种情况下,最可怜的是谁呢?唯有那些在婚姻阴影下非健康成长的孩子们,留守儿童,单亲家庭(以前这个主要集中在城市),成了他们的社会身份标签。
历来稳固且传统的农村婚姻为何如此不堪一击呢?除了人口流动、人性诱惑加强、社会观念发生巨变、现代网络媒体的集体灌输等这些因素外,更多的还是自身对婚姻以及爱情理解的不深刻不全面,这些导致了现代农村的婚姻以及爱情,早已失去了我们父辈乃至祖辈们所坚持的信念。“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把对方当做亲人”、“彼此已融入对方的血液”等等这些美好的传统婚姻观,已经被我们飞速发展的时代所抛弃,被我们飞速转动的时代车轮所辗轧。农村的婚姻不是基于共同生活的感情吸引,抑或共同理想志趣的人生支撑,而是基于不对等资源的社会整合,以及社会风俗观念的无意识无意志撮合。此种情况下,婚姻悲剧的发生是一种必然。
朴素的民风消失了。
礼崩乐坏,朴素的精神异化严重,人情味变淡,歪风邪气充斥,这些就是现在的农村。用一位农村朋友的话来概括就是:以前要脸,现在要钱。自然资源无序开发、农村垃圾山、小官巨贪现象、权力没有放到笼子里、农民们的精神世界匮乏生活娱乐低俗、利益至上的风气氛围等等,都向我们诉说着一个真相:幸福的村庄都一样,不幸的村庄却各各不同。我们这一代正被浮躁的时代和不惑的人心一次次地扇耳光,这耳光何其响亮,何其痛心,何其对不住我们的先辈。当音乐响起,先辈们朝我们射出期待的眼神,那些英雄的岁月,那些光荣与梦想,那些“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伟大人文情怀,似乎一直在提醒我们“生而为人,我们该在自我的生命历程中铭记些什么?又该如何在短暂的一生中,为这个世界留下些什么?”
结语:父母是维系我们与故乡的重要的纽带,但百年之后,父母早已故去,农村与农民该何去何从呢?故乡是遥远的幸福,是淡淡的牵挂。乡愁是诗歌的惆怅,是梦幻的篇章。然而,对很多从农村出去的孩子来说,故乡已死,乡愁只有愁没有乡。或许百年以后,唯有村头的那棵大树,依然在风中站立,在怅惘着守护这片生他养他的热土。
愿故乡不死,愿有乡无愁!愿你我远离浮躁,找到各自的内心田园,安住一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