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教学生学有什么意思呢?教是把教和学联络起来,一方面要先生负指导的责任,一方面要学生负学习的责任。对于这个问题,不是要先生拿现成的解决方法来传授学习,乃是要把这个方法如何找来的程序,安排妥当,指导他,使他以最短的时间,经过相类经验,发生相类的理想,自己将这个方法找出来,并且能够利用这种经验理想来找别的方法,解决别的问题。”(见《陶行知文集》,江苏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4页)陶行知先生的这段话,把“教”与“学”的关系讲得十分清楚、明白。首先是要教师去“教”,即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要“教”学生如何掌握知识的本领“学”。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就是这个道理,能否获得学习成果,关键要学生自己去“学”,而且要会“学”。教会学生“学”,是一个教学指导思想问题,是教会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技能、策略、思维方式的问题。古今中外不少教育家都严肃指出过“教育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我国古代就有“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名教。苏联科学院院长马尔丘在苏联电视台回答一位家长“学校应教会学生的主要东西是什么?”问题时,明确回答:“教会学生思考,善于自学,进行创造……培养他们在现代社会中进行创造性的独立生活。”19世纪,德国一位卓越的教育家第斯曾非常深刻地指出:“不好的教师传授真理,好的教师叫学生去发现真理。”这些都是强调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及策略的重要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