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墨家,道家这几家都是往后看,都希望国家社会回到过去的时代,但是,法家,是向前看的。它没有地域性,只有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回归现实,认识到这个世界是趋利避害的。
儒家是以德治国,认为刑罚是无法让人懂得羞耻心,只有道德能够让人知廉耻,懂自律,并且认为人都是性善的,是指人性有向善的一面,人是可以通过教育克己复礼,怀有品德,从而回归到西周时代。
但是,法家推崇的是以法治国。这里的法和现今的法律不同,它指的是刑罚,并且主张人性本恶,也就是说人性有恶的一面,世间充满了尔虞我诈,大家都为一己之利益而难以和平共处,所以利害关系大就不能用道德,而韩非子则是法家的代表人物。
其实法家的核心就是两面三刀。两面就是赏和罚,三刀就是势(权利),术(管理学),法(刑法,法规),也就是掌握权力,管理群臣,统治人民,目的就是富国强兵。
秦始皇赵政(也就是嬴政)特别欣赏韩非子,让秦国采用了法家的主张,只重视农耕以及兵将,最终在战国时代成为赢家,建立了秦帝国。
其实,秦国也不算是真正的统一,而是灭六国,兼有天下(也就是兼并各个国家)。在之后,秦国依然重耕重兵,废先王之典,禁百家之言,以法令为师。其中朝臣李斯和秦始皇都反对儒家思想,依然采用法家的主张,但是也有新的变化,就是不容许封建,把周礼中的国,家改成了直统的郡县,任命官员来治理,这一项政治制度非常适合中国。
回顾历史,但凡是有封建复辟,天下就会大乱。历史上有6次比较大的封建复辟,项羽封建引起的楚汉战争,刘邦的七国之乱,晋武帝的八王之乱,唐末的藩镇割据,明朝的靖难之役,以及清朝分封汉将导致的三藩之乱。
虽然秦始皇有做过历史上很多人诟病的焚书坑儒,但实际上焚的书是民间的书,皇室其实是储藏了很多典籍,目的是垄断文化,而坑儒也不是残害知识分子,而是惩罚那些坑蒙拐骗的人士,其实秦国对知识分子还是很重视的。
秦始皇还推行“书同文,车同轨”,让中国的统一有了更强大的基础,大力疏通运粮道,让很多区域能够互通有无,还治理了黄河,兴修水利。
但是秦朝还是有其自己的问题,就是不知道如何统治一个大国,咎其原因是因为没有经验。秦朝在建立帝国之后,依然照搬秦国过去的成功经验,集中权利,刑法治理人民,以法治国,对国家军事化管理,但是这些都只适合于战国争霸时代。当革命已经成功了,继续再革命就会造成刚刚兴起的帝国无力承受,所以不能再革命了。
但是秦始皇和法家都不知道,反而继续以法治国。等到了秦二世,社会已经被这种法治主张压抑了很久,对人们施以重税,并且认为能抽税越重的就是好官员,杀人多的也是好官员,甚至在咸阳城很多百姓都受过刑罚。而秦朝还兴建重大工程,比如阿房宫,长城,皇陵等等,这些都让老百姓非常不服。
秦始皇自己没办法直接管辖各地,就开始巡游天下,最终死于东巡的路上。这时候,陈胜吴广顺应民意起义,虽然没有强大的力量,但是天下苦秦久矣,也就众人推墙倒,秦朝也才经历两世就灭亡了。
其实,中国相比于其他国家,没有什么宗教传统,也没有科学传统,信封的反而是“灵则信,不灵则不信”这一套逻辑。中国关注的是尘世,以人为本,认为天人合一,上天是老百姓集体意识的化身。尽管后来佛教传入中国,道教兴起,但依然是人的宗教,不像基督教,伊斯兰教那样是神的宗教。
周礼有一套国家政治如何划分的逻辑,也就是认为中国是一个套环,大圈套小圈。最中心的是“王几千里”,周王居于其中,然后再往外扩500里,再画圈,是侯府,然后再往外扩再画圈,是诸侯的守卫地,之后再往外扩再画圈,则是蛮夷,最外层的是戎敌。
这一套政治逻辑来自于古人认为世界是天圆地方的,而王必然处于世界的中心。很早中国就有了大国的概念,比较早熟,但是却没有技术去认识这个世界,从而政治逻辑也比较理想化,直接通过假想来设立政治制度,不考虑现实中的技术细节,并且直接推行想象中的制度政策,依据宏观理念治国,却并没有实际考察,其实中国在这方面是吃了很多亏的。
而秦朝开启了中国的帝国时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