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近年积极推动各地开展高校招生录取批次改革,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录取批次合并体现了教育改革的总体方向。
截至2017年11月20日,已有北京、上海、天津、河北、浙江、江苏、山东、福建、四川、山西、广西、湖北、江西、辽宁、广东、内蒙、重庆、贵州、河南、安徽、云南、西藏、新疆23个省(市、区)取消第三批次本科。同时,上海、山东、海南、浙江、广东、辽宁已将本科一二批合并为本科批,取得了积极成效;江西、湖南也将于2018年取消二本批次,本科招生不再划分高考录取批次,促进教育公平公正,就业公平公正。国家支持全国各省份尽快取消所有批次,促进依法治教,依法治校,促进高考和高校更深层次的改革。
面对这样的改革浪潮,崛起于十年前的一大批三本院校将面临更大的考验。
1.姓公不成,姓私不易
独立学院,是指实施本科以上学历教育的普通高等学校与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合作,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举办的实施本科学历教育的高等学校。随着教育体制的深化改革,独立学院随着三批次招生的取消,将转轨,两条路:1.脱离母体院校转为公办院校;2.脱离母体院校依靠社会力量办学完全转为民办高校。由于独立学院的出生和发展以及诸多社会问题,绝大多数独立学院都将走上脱离母体学院寻求社会力量办学的道路。独立学院按教学成本收取学费、独立运营、没有国家财政支持,因此从用地到建设到投入使用所有的费用都自给自足,因此有雄厚实力的财团是大部分独立学院背后的金主,而金主对于独立学院的运营完全是企业化模式的。而投资周期长、投资规模大和收益相对低的局面也注定了,姓私不是想姓就能姓的!所以二十年前在政策的扶持之下民办高校如雨后春笋,十年前,一大批民办高校走向死亡,到如今,独立学院想要变身民办高校,难上加难!
2.三本之“三”,难成正统
三本独立学院诞生的初衷是好的,在国家不增加财政负担的情况下扩大了招收规模,满足了广大高中生升读本科的需要,由于学费部分没有财政支持,所以学费是公办院校的两至三倍。而招生成绩较普通本科招收分数线要低。而家长和考生选择三本独立学院的想法都很简单:能够享有母体高校的品牌、师资、管理和其他资源;能够获得本科的学历和学士学位;不愿意复读坚信三流大学的学生只要努力也一样可以考研、考公务员、找份好工作……而最终的问题却是三本出身是被社会歧视的,引发的社会问题是就业难……
三本独立学院生存的两大难题“进口”和“出口”,即招生和就业,而社会歧视带来的就业难直接影响的不是口碑和声誉而是招生,大部分独立学院会降分录取。而所录取的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也会更低,大学教育的“三自精神”(自我学习、自我服务、自我管理)在三本院校中难以实现,最终恶化的是就业难的循环。
三本独立学院的学生找工作靠母体学校的幌子,很对用人单位搞不清楚独立学院还是母体学校二级学院,运气好的学生收获工作,运气不好的学生在用人单位搞清状况的情况下会被解约,所以任何能力施展的前提其实是有资格,而重本、普本就是这样的资格!
再说说考试,国家电网招考工作人员是排除了三本独立学院的学生的、各省市自治区党委组织部选调应届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也是排除了三本独立学院的。而各个高校的研究生面试在同等条件下是优先录取普通本科院校的学生的。
这样的境遇,总是令当初那些怀着期待家长和学生大呼上当!而言语的力量和主观感受,又使即将毕业的学生影响在校生,站在学生的角度,对于三本独立学院谈母校情,真的不容易!
再说说三本独立学院的师资,大部分应往届的硕士研究生在难进公立高校任教的情况下会选择在三本独立学院任教或担任辅导员工作,虽然没有事业编制,但是可以评社会职称、再加上寒暑假的诱惑和相对稳定的工作环境都会选择进入三本独立学院工作。然后工作一段时间会发现,工作强度大、工作时间长、学术氛围差、学生的素质能力差、和企业化的运营和薪酬都离一个高校教师甚远,因此三本独立学院只适合作为骑驴找马的跳板,但凡有机会都会选择离开,这也造成了三本独立学院师资流动大、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差的诸多问题。
3.三本独立学院的前路难行
从独立到强大,都不应该舍本逐末,办学的目标不应是营利,不要妄图穿着母体院校的外衣来“骗”学生,也不要妄图通过压榨老师来降低运营成本。无论对于学生还是老师都应当是尊重的,把培养学生的初衷放在心上、把教育学生的责任扛在肩上、把学生的出路记在脑子里,大方的与普通院校并肩前行,大胆的为自身的发展争取机会,努力的营造一所高校应当具备的良好的学术氛围,让学生和老师不因为自己身处独立学院而难以启齿……这是梦吗?这的确是梦!这样的梦作为从事教育行业的人就要敢做,才有机会实现!
独立学院请不要“私”名之后只有私利!
![](https://img.haomeiwen.com/i8685071/07e5d17e636b3edf.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