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少年的你》刷屏了,好评如潮,想必很多人看过了吧,主要讲述的是校园霸凌事件,从高考前夕一场意外揭开了影片的序幕,牵扯出一连串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
陈念(周冬雨饰),单亲家庭的孩子,性格内向但生性善良,学校的优等生,努力复习,考上好大学是高三是她唯一的念头,在她同学突然跳楼后,其他同学在疯狂拍照发圈看热闹的时候,只有她一个人伤感愧疚,脱下自己的校服,盖在了她同学胡晓蝶的身上。
正因她的与众不同,从而成为了下一个被欺凌的对象,遭到了以魏莱为首的三人组的霸凌。魏莱,表面上看来是乖巧的优等生,但心思毒辣,她带头让陈念遭受了比胡晓蝶有过之而无不及的凌辱,殴打,拍裸体视频。
观影《少年的你》,论那些缺位的妈妈们在她最孤独的时刻,一个叫“小北”的少年闯入了她的世界…在一次偶然中,陈念救下了正在被其他人殴打的小混混--小北。随着时间的推移,心心相惜的两人之间产生了真挚的感情。小北答应陈念在暗中保护她免受魏莱的欺凌。在这场秘而不宣的“战斗”正在上演,他们将一起守护少年的尊严。
魏莱在最后那次欺负了陈念后,害怕被惩罚,私下央求陈念不要报警,但那种无关痛痒开玩笑额的态度,最后是因魏莱言辞对陈念妈妈的不敬,严重挫到了陈念的痛处,终于忍无可忍,失手推了魏莱一把,把她推下楼梯,顿时殒命。
小北为了保护陈念,替陈念承担了所有罪责。但最后在警官郑易的调查下,最终事实浮出水面,在大多数人明媚、快乐的18岁,而他俩却提前尝到了成人世界的漠然,陈念和小北都受到了惩罚。一个被判刑6年,1个4年,差点葬送了前途。
观影《少年的你》,论那些缺位的妈妈们这场意外事件,改变了这群少年们的命运,情节非常恶劣和严重,魏莱,胡晓蝶失去性命,同学漠然,甚至成为了帮凶,值得惊醒,发生在校园里,学校竟然会致命,我们家长还放心把孩子交给学校吗?还有家长,从头到尾,为什么是一群孩子在自导自演,事件背后的家长们在哪里,他们又该承担怎样的责任?
我作为孩子的家长,从家长的角度,孩子们在学校里这样残忍的被对待,我非常痛心和难受,同时也觉得他们的父母缺位,虽然鲜少提他们的家长,但没有教好孩子,孩子的问题都是家长的问题。
2
那么同样在剧中,影片中的四位妈妈,这四个麻麻,她们做了些什么?她们的责任失职在哪里?
第一位是陈念的妈妈,一个不成熟不靠谱的妈妈
影片中陈念的妈妈,自己没有能力,又缺乏判断力,卖三无面膜,还欠很多外债,连家都不敢回,把还未成年的女儿,一个小姑娘,留在家里,缺少关爱,独自应对一地狼藉。
她没有关注女儿近况,在女儿被欺负后,给她打电话时欲言又止,哽咽忍住哭泣的时候,她居然都没有发觉女儿的异常,让女儿孤立无援,与恶魔交手,受尽了屈辱,至于痛苦和孤寂的境地。最后也是因为魏莱对她言辞的冒犯,激起陈念的暴怒而失手犯罪。她自己是不成熟不负责任的妈妈,导致了这样的事件的发生。
观影《少年的你》,论那些缺位的妈妈们第二位是胡晓蝶的妈妈,一个漠不关心疏忽的妈妈
胡晓蝶,为什么长期受校园欺凌,她的父母哪去了,她为什么没有告诉父母,让父母出来替他撑腰,我们都知道,父母是孩子最后的一根救命稻草。由此可以猜想,她和父母的关系并不好,她在外面受了欺负,所以不愿意告诉父母。
她被欺负了,回家身上肯定留有伤痕,精神上肯定会有所表现,情绪低迷不振,不开心忧桑啊…但她的父母居然都没有发觉,可见平时是如何的疏忽,冷漠和不关心。胡小蝶是对同学,老师,家长,对整个世界绝望了,所以才走到了最后一步。
第三位是魏莱的妈妈,高标准严要求的妈妈
魏莱人长得漂亮,家境也很好,受到良好的教育,但她的家庭,应该不是很和谐,她在复读一年期间,她的爸爸没有和她说过一句话。她自己也是家庭冷暴力的受害者,父母怎么做的,很多孩子也会照做,这就是心理学上说的习惯性重复,所以她才会转而去欺负别的同学。
观影《少年的你》,论那些缺位的妈妈们还有她的妈妈,当警察找到她,反应她女儿在学校欺凌其他同学时,她说,我女儿从小优秀,你们一定是误解她了。我想,魏莱正是出生在这样的家庭,才会有如此冷漠无情,没有是非观,对生命缺乏起码的尊重,更没有同理心。
第四位是小北的妈妈,不负责任无能力的妈妈
小北的爸爸抛弃了她妈妈和他,她妈妈很弱,没有生存能力,在改嫁的时候,把小北当一个拖油瓶扔掉了,在给他买了肉包子,然后痛打了他一顿,后来就找不到人了。那时候小北才12岁,他一个人摸爬滚打,不是被人欺负,就是欺负别人的一个小混混。
陈念的那句,就没有人教你好好说话吗,立马就刺痛了他,让他瞬间爆怒。是啊,他的母亲抛弃了他,在他最需要的时候,也没人来教育他,只负责生,不负责养的父母,严重缺位,而陈念,却是第一个问他疼不疼的人。
听到这里,不止小北,这个大男生,流了眼泪,作为观众的我,也顿时感到一阵心酸。爱和被爱是每个人的需求,小北在陈念这得到了唯一的温暖,所以后来,他会拼尽全力去保护陈念。
3
是不是看完了我以上的说法,妈妈们要愤愤不平了,怎么都是妈妈的不对,我们已经够不容易,够辛苦了,这个锅凭什么都让我们背,孩子是我一个人生的吗?爸爸不同样有一半的责任吗?孩子生出来,父母不都要一起教一起养么,爸爸们去哪儿了?
这里爸爸我们就不提也罢,这绝对不是性别歧视,也无关什么男权女权,但实际上,中国式家庭,大家都懂的,很多爸爸像云一样的存在着,我们这里只说妈妈们,即使没有爸爸们的参与,我们靠自己,也可以把孩子照顾培养好。
每一个熊孩子的背后,都有一个熊家长。如果这些妈妈们能不缺位,勇于承担起养育和教育孩子的责任,密切关注孩子们的身体和心理的健康,那么校园里的霸凌事件以及后续的案件发生的概率都很小的。
陈念的妈妈虽然生存能力弱,但我们都说为母则刚,她去找个一本正经的工作,也能从心理和经济上给孩子安全感,如果她能在家里,她能靠谱点,细心一些,陈念也不会孤立无援,被她人欺负。
如果胡晓蝶的父母能多关心女儿,和孩子有个良好的关系,也能成为胡晓蝶的最后的救命稻草,不至于那么决绝跳楼。
如果魏莱的妈妈,能不只盯着孩子的成绩,真正去关心孩子的成长和如何做人,魏莱也不至于去欺负她人,最后导致殒命。如果小北的妈妈,不丢下孩子,小北也不会变成一个小混混。
如果……如果……,可是我们的人生没有那么多的如果,不该发生的也已经发生的。这些父母们的缺席,在孩子最需要照顾的时候,没有保护好自己的孩子,让孩子被迫自己去直面残酷的现实,如同在生活在地狱。
有些父母,孩子告诉了他们被欺负了,而他们无法理解,也没有感同身受的能力,甚至会责备自己的孩子,就好像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发生冲突,父母为了表现自己的不护犊子,不分青红皂白,先给自己的孩子一巴掌,有些父母,会说,人家干嘛不欺负别人,怎么就欺负你,是不是你做了什么,惹她们了?这也是为什么有些孩子宁愿自己痛苦,再也不愿意去告诉父母。
所有的父母都以为很了解自己的孩子,但很多时候事件发生的时候,其实不然,父母是最后一个知道的。前段时间,广西涠洲19岁的少女失联,她给妈妈的遗书曝光: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我难以体会到,后期的共情力几乎全无,我甚至无法摸着良心说我爱你……
而她的母亲,都不敢相信,她女儿会走上绝路,在采访时,她说,女儿平时挺乖的,她其实很热爱生活。这位妈妈,真的了解自己的孩子所思所想所做的吗?我们还有多少这样的妈妈呢?
话说我的女儿,以前在围棋班的时候,她突然不想去课了,她和我说,班上有一个个子很高的男生,非常的霸道,没事打了她一耳光,她很害怕。我当时就和她说,有妈妈在,不要怕,妈去找老师,和老师说。后来我马上去了培训中心,找到了上课的老师,和他说了这个情况,后来老师就出面了,再后来女儿又和往常一样去上课了。
观影《少年的你》,论那些缺位的妈妈们4
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当然压死骆驼的,也不是最后一根稻草,除了家长,学校,老师,那些旁观的同学,还有代表正义的警察,没有一个在这个事件中脱得了干系,正如胡晓蝶临死前说的那句,拷问的是大家的灵魂,她们在欺负我的时候,你们为什么不做点什么呢?
当有人说胡小蝶太懦弱,劝陈念忍一忍时,陈念反问:懦弱的何止她,也是你和我。同学,老师,家长,很多是校园暴力的旁观者,这样的沉默,助长了暴力的发生。
中国论文网有一篇《校园暴力旁观者的调查研究》:在旁边看的,19.8%;不记得了,占17.2%;赶紧溜走;占16.8%;吓呆了,不知所措,占9.2%;而上去制止施暴者,和在旁边呐喊加油的,只有1.8%和1.6%。
这让我想起了一个典型案例,1964年,美国《纽约时报》报道:一个女人在住宅区的街道上遇到凶手,38个人站在窗口,听着女人的尖叫,默不作声,最终眼睁睁看着她一个人死在深夜的纽约。在半小时里,连一个人报警的人都没有。在那篇轰动一时的报道里,美国旁观者留下了几乎一样的理由:“我可不想惹麻烦。”
在后来50多年里,大家都在反复讨论:如何避免人们在类似事件中表现的“旁观者状态”。这也是心理学里说的“从众心理”和“旁观者效应”。
作为一种典型的群体心理现象无处不在,群体的道德会低于个人的道德,觉得大家在一起,人多势众,法不责众,可以犯罪了。
就如中国人过马路,一个人闯红灯有点不敢,但一群人在一起,就可以无视交规,集体浩浩荡荡直接横闯过马路了。
校园暴力绝对是一件大事情,关系到我们祖国的花朵是否能正常成长,除了家长们要重视,包括校方,警方,教师们严查到底,同时,那些同学们不当冷漠的旁观者,不是事不关己,不去附和,不去做帮凶,而是需要去做点什么来阻止事件的发生。
中国青少年犯罪率持续上升,而且越来越低龄化,现在的孩子,已经不是我们以前认为的懵懂无知的孩子,他们接触的网络,手机,电视,电子产品等信息,越来越多,越来越方便,需要的是家长,老师和社会集体共同有意识,有觉知去正确引导和教育。
无论影片结局后来怎样,但这当作了成长所付出的代价,影片也不完全是暴力,也有一丝善良和温情,存在于两个少年间,那句即使生活在阴沟里,但亦能仰望星空,也给出了积极的生活意义。
我们保护得了少年,才能保护世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雄于世界,则国雄于世界,愿所有的孩子都能被温柔以待。
作者:小葵姐姐,心理学爱好者,经济学硕士,一枚内心柔软有光,善良温情的女子,用平实的文字,理性的思维,分享生活的哲学和人生的智慧 2019.11.22 写于苏州,微信号:renia_yu或910550775(QQ)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