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晚上听了北京师范大学卢立涛教授为全国青椒学员分享的《好老师和好学生是“折腾”出来的》这一幽默讲座,感触颇多。聆听并思考着他说的每一句话和每一个故事,都觉得很有道理、很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健全成长的命脉。
一、卢教授说:“折腾要齐心协力:协同育人才是真的育人。”因材施教,家校协作,社会各界共同为孩子们营养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教育才能做到极致,学生们才容易通过辛勤的付出扬长补短、发挥自己的优势,才容易更好地发展自我,从而走向成功,更好地实现各自人生的最大价值。
众所周知:兔子是短跑冠军不会游泳,这是由它先天条件决定的。而鸭子教练却逼着兔子、松鼠学游泳,功夫费了不少,但成效却不大!作为教练却还不明原因地而嚷嚷“成功的90%来自汗水。加油!加油!”这是一个多么形象而可悲的教育例子!作为教师,我们不仿这样设想:如果那只兔子不但没有学会游泳,反而把跑步的本领也给忘了,那又该怎么办呢?学生若遇到那样的“教练”,命运岂不更悲惭?教师要学会折腾,多研究教育规律和学生,“因材施教、因人而异、量体裁衣、以人为本”才能折腾出喜欢学习和“爱折腾”的好学生。
“因材施教”,扬长避短去“折腾”~读《好教师好学生是“折腾”出来的》有感二、“折腾”的高境界:拿起研究的武器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每一位教师从踏上工作岗位那天起,都是满腔热情地把全部心血投放在工作上,舍小家,顾大家,把全部的爱都抛洒给所教的每一位“材质不同”的学生。年复一年如此这般“折腾”,面对某些不合理的考评机制或不领情的家长,难免挫伤工作热情;加之工作后少有或几乎没有的学习机会,眼界和工作思路没能力打开,只能用“原有的一桶水”和拼时间去“瞎折腾”和为学生“注水”。谁是那个“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和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的哪个人呢?多数教师根本没能力“拿起研究的武器”,怎能达到“折腾”的最高境界呢?
一篇文章曾写道:“不是任何竹子都能做成笛子,太嫩的竹子质地过于松软,无法吹出悠扬的笛声来。但他们不是没有用了,它们还可以发挥自己柔性强的特点,还用做编竹席的材料!”倘若非要用嫩竹做笛子,那一定是徒劳无功,更别说像“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那样勾起客居者的思想(乡)之情,恐怕是自己自娱自乐也显它声音太艰涩难听了吧!幸亏互加计划和青椒计划为全国乡村教师们提供了很好的学习和“折腾”机会,为每个教师快速充电和赋能,使人人重新找回自信和前行的目标,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快速弥补自身的不足、大力提升综合素质,然后精准“因材施教”,客观地辩证和看待每一个“自然人和物”,而不是顽固地恪守传统教育模式,坚守一个模板去盲目育人办事。
“因材施教”,扬长避短去“折腾”~读《好教师好学生是“折腾”出来的》有感三、争做“四有”好老师,当好学生的引路人
我们只有紧跟互加的步伐,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坚持“折腾”自己,不断向自己“原有的桶里注入活水”,才能更好地去“折腾”每个个性不同的学生,使自己成为教育领域中的“王菲”、“时朝莉”、“雷书红”、“吴明”、“王莉莉”、“李桂娟”……等等“教育大明星”甚至“爱因斯坦”、“苏霍姆林斯基”等名家名流,而不再是一个碌碌无为的平庸教师!
让我们携手共进,各尽其能地共同碰撞出最美的“教育火花”,“因材施教”,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个性,客观地分析我们的潜能,争做“四有”好老师,当好学生的“领路人”,更好地“折腾”学生,突破工作中的飞跃,实现自己的人生最大价值,为社会和祖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全能人才。
愿我们“因材施教”、“扬长避短”去“折腾”,让每个学生的潜能都得到充分发挥,让自己在平凡的岗位上成为最好的自己和众人瞩目的“爱因斯坦”和“苏霍姆林斯基”。
“因材施教”,扬长避短去“折腾”~读《好教师好学生是“折腾”出来的》有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