砍柴书院&简书写作营
这两天课程的信息量有点大,学习的内容没有及时消化,总是与老师的要求落后一步。虽然已经过了这次作业的上交时间,但我还是打算把这次的作业补上。
对于今天的作业:“先定选题,后找素材。还是先有素材,后定选题。”,我是这样理解:
我们在写作的时候,通常都是先确定选题。选题是写作的目标和方向。只有确定了选题,我们才知道我们要做我们要写什么东西。
确定选题后,我们会列一个文章的大纲。大纲的总论点中包含着若干个分论点,要说明这些分论点,就需要我们去搜集素材作为它的详细说明,以说明或证明分论点的正确性和合理性。
于是,我们通过各种方式进行查找。有可能是书籍、也有可能是网上的资料、采访、综艺节目等内容。
收集结束后,我们根据选题进行进一步甄别,删繁就简,填充到我们的文章中去。
在收集的过程中,有时因为素材越来越多,内容庞杂,大脑有时会跳出更有特点或更新颖的选题。也许,它与我们之前的选题思路迥异。这时,就需要我们进行衡量,到底是现在的新选题更合适,还是以前的老选题更合适。这个合适,要根据我们所要发布的平台特点,面对读者的具体情况,我们想要阐述的问题,以及在平台发布的时间等综合来判定。
比如我们的文章要发表在《青年文摘》杂志上,如果前一个选题更适合在这本杂志上发表,那就把与选题紧密相关,并与青年的特点,及杂志所提倡的积极、阳光、乐观的主旨相吻合的内容,挑选出来做为文章的素材。其他的素材,即使内容再好,只要与文章的主旨不相关,都要果断舍弃。
如果说,后一个选题更适合在《青年文摘》上发表,那么,可以按后来的选题,对素材进行梳理。留下相关有用,删除无关多余的。同时,重新按新的选题进一步的搜集,以符合新选题写作的要求。
如果我们面对的是专业平台或媒体的邀请稿,已经有确定的选题,是不能变的。那么,就不能因为我们在后面搜集的内容中,脑洞大开产生的新创意,而去更换原来的选题。因为这将违背平台的意愿,与其计划相悖。可以将这个新创意重新写一篇文章,发表在其他合适的平台。
所以,我们在写作中,一定要非常清醒地知道,我们要在什么地方发布文章?我们想要的是什么?我们要表达什么内容?我们在对谁表达?以及怎样表达更能让读者打开我们的文章,并进行转赞评。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写作中始终明确我们的目标,在目标不变的情况下,灵活解决我们所遇到的问题。总之,这个问题不是一成不变的,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有适当的灵活性,我们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的调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