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三位才女,经历人生百态

作者: 黄思明 | 来源:发表于2024-05-01 05:21 被阅读0次

    昨天一天没读书,颇为没劲,感觉一天都白过了。晚上,躺在床上睡不着的我,就决定继续阅读这本《他们仨:张爱玲、林徽因和杨绛》。

    读到半夜,终于全部读完,我才沉沉睡觉。虽然直到凌晨三点钟,打鸣的公鸡都已经忙碌了起来,我才悠悠入梦去,但梦里似乎见到了这三位民国时期的奇女子。

    之前虽然写过《越憧憬越是苦苦追寻》,仍然觉得意犹未尽,今天便再来写几句。三个人三种人生百态,却都是那个时代最为杰出的自由女性代表。她们挣扎在传统与现代的边缘,她们的事迹,哪怕放到今日,也是颇为传奇和让人津津乐道。

    我认为三个人共同特点就是具有近现代那种独立的自由主义精神,每个人都绝不能被几千年的封建礼教思想所禁锢。张爱玲虽然生于传统的家庭,老爸张廷重更是贵族遗少,但是她有一个崇尚自由的老妈黄逸梵,打小的耳濡目染之下,她的人生颇为坎坷不平,但却是其中最独特的一个奇女子。

    1.

    张爱玲同有着汪伪政权背景的胡兰成相恋,最后成为了苦恋,被胡兰像丢衣服一样扔进了“垃圾桶”,好在她又和导演桑弧相惜多年,终于在桑导演这里得到了治愈,被大家认为是人生的点睛之笔。

    最后晚年的张爱玲,于解放后受累于胡兰成,一时间,张爱玲被全国人民所唾弃冷落,她只好远走香港,辗转日本,最后追随美国左翼作家博雅而去。大家喜欢用“晚景凄凉”来形容远走他乡的张爱玲,我独觉得不然。

    张爱玲远走故国,才是她心经最得自由和解放的时刻,被老派的父亲张廷重锁在闺房里,她是无奈选择,现在想想都觉得恐怖。父亲那种窒息的控制,难道没有让张爱玲感到一丝悲哀吗?后来,她几乎不顾一切同汉奸胡兰成相恋,也是对这个旧社会旧传统的反抗。

    张廷重死后第四年,张爱玲同美国人博雅结婚,恐怕多少也是有几分追随母亲黄逸梵的脚步意味。

    又过一年母亲黄逸梵独自在英国去世,给张爱玲留下了不少的字画古董。既然张爱玲能陪伴65岁的博雅十二年之久,我不相信她对博雅没有感情。哪怕为了老人四处奔波,那也是甜在心头,哪来的所谓凄凉一说。她只不过是没有和解放前那段时间一样大红大紫,我们不能说一个人没有保持她的大红大紫,就说这个人过得凄凉悲惨。

    晚年的张爱玲,只不过是回归到平静地生活,对伴侣博雅的不离不弃,可以窥探她人品一二。张爱玲一辈子都向往母亲自由自在的生活,晚年好不容易达成所愿,正所谓心想事成,那么请问那些阴暗想法的人,张爱玲晚年哪有所谓凄凉的说法呢?
    林徽因小时候‖如侵立删

    2.

    第二位,林徽因是民国时代被男人们主宠的一个女神人物,大诗人徐志摩为林徽因乘飞机失事,哲学家金岳霖更是为了林徽因终身未娶,更是直接搬到梁思成家里同林徽因做邻居,一生爱而未得,死而无憾。当然,梁思成凭借着几分稳重几分天真无邪还有家学渊源,一直陪伴林徽因去世。

    至于说林徽因去世后,梁思成再娶,我倒是觉得这不过是为了平衡一下心理阴影而已,梁思成为了反对金岳霖住到自己家里,那是尊重林徽因(毕竟林徽因自己也承认爱上了金岳霖,只不过没有肉体关系,纯粹的柏拉图式恋爱),既然林徽因去世了,他自己再娶也情有可原了。外人倒是不好说三道四。

    金岳霖却是一开始把梁思成恨死了,直到多年后老金才悟透其中的缘由,也是非常有趣了。

    只是虽然梁思成娶了林徽因,却不能像大多数夫妇那样独享二人世界,梁仍然要将美丽的妻子分享出来,让诸多男人去爱慕,这些个男子越是得不到,越是永远倾慕终身。

    太多人辱骂林徽因绿茶女,当别人的妻子,却把一大群男人带到家里来高谈阔论,我记得冰心就是一再讽刺挖苦“太太们的会客厅”,不知道是出于何种心理,我还不能肯定。

    徐志摩和梁思成两个人都追过林徽因,林徽因却是最终选择了梁思成,一来梁启超的国学大师地位也是颇为打动人心,二来梁思成稳重却又不失调皮有趣,梁思成一个爬树的动作,竟然让林徽因动心了,确实值得玩味。

    林徽因作为长孙,被祖父母寄予厚望,事事要做一个榜样,她是绝对不敢冒险爬树的,再加上母亲的不断抱怨与辱骂,正是这难得的爬树才让林徽因记了一生,以让林徽因多少有些阅尽人性。后来二人结婚后,林徽因见人就说梁思成当时爬在树上冒着傻气,却分外让她感动。

    写到这里,我想起来今天在简书看到一篇写孩子教育的短文《少对男孩的冒险行为下禁令》很有意思,里面对妈妈教育儿子的冒险行为做了理性的简短分析,直接下命令非但起不到应有的吓唬作用,反而更让孩子跃跃欲试,不如让孩子多尝试,短文中男孩妈妈让孩子用纸条试过了电扇扇页的威力,自然就不会再去好奇尝试了。

    二十多岁的梁思成爬树,却没想到抱得民国奇女子林徽因而归,这也是有趣的一件事情了。

    最后,我要说林徽因短寿,仅仅只有51岁就去世了,这恐怕和她母亲的悲观折磨不无关系。哪怕后来林徽因嫁做人妇,她仍然是林徽因所有负面情绪的来源。林徽因在妈妈何雪媛的唠叨中,那阴郁的一面始终是压抑的。

    杨绛语录‖如侵立删 老年杨绛先生‖如侵立删

    3.

    杨绛先生(1911-2016)是三位才女中最长寿的一个,最大的原因恐怕就是有爱的原生家庭,父母的恩爱才是孩子最大的人生背景依仗,幸福的童年是她一辈子不知道抱怨,只会感恩的一个原因。

    杨绛爱读书,这是我看这本书最大也最为深刻的一个感受,原文写到“父亲问:如果三天没有书你会怎样?她说:不好过。父亲又问:一周呢?她说:一周都白过了。”

    模仿作者的文字,我开篇才用了“一天没读书,感觉今天都白过了”这样一个开头。东施效颦,让大家见笑了。

    杨绛的恋爱似乎都没有什么波澜壮阔,所以也就很少有人说到,杨绛和钱钟书是在清华大学认识的。而那时的杨绛考取的是更有名的燕京大学,只是借读在清华大学,要不然杨钱二人就要失之交臂了。

    杨绛的一生真可谓默默无闻,早年虽然是校园里的风云人物,可是到了清华大学,早已经淹没在一堆牛人里,她更加智慧的是,为了支持丈夫钱钟书,放弃学业,跟随丈夫一起留学了,在国外更是为了钱钟书学会了做饭,学会了生活的各项本领,把钱钟书照顾得仿佛三岁小孩,简直可以当钱钟书的老妈了╯□╰。

    这样不太平等的婚姻,却是能够最终幸福一生,也是不多见。杨绛身上的事,绝对不可能发生在林徽因身上,也不可能发生在张爱玲身上,杨绛是哪怕知道了男女本应该平等,但是为了爱情,宁可让步,反而也获得了丈夫钱钟书的钟爱一生。钱钟书在外得了一个“怕老婆”的名声,不得不让人佩服他夫妻俩的相处之道,简直就是你敬我一尺,我让你一丈的杰出代表家庭。

    婚姻过到了杨绛钱钟书的境界,那才算是最高的境界,一般的家庭只会是一方敬重另一方,另一方只会得寸进尺,难就难在互相成就,难就难在杨绛所说的体会到“最曼妙的风景,竟然是淡定与从容”。

    武志红谈起来钱钟书的《围城》,总觉得故事颇为造作,总觉不喜欢,我虽然也读过《围城》,似乎也不是特别印象深刻。

    最后,我最佩服杨绛先生的是,她竟然先后送走了女儿和丈夫,女儿钱媛逝世于1997年,丈夫钱钟书逝世于1998年。不仅如此,两人去世后,她仍然活了将近二十年,在没有丈夫女儿陪伴的情况下,一个人孤独地过了将近二十年,简直太了不起了。

    从小沐浴在爱的光辉下,杨绛从来不缺少爱的陪伴,所以她才能一辈子坚强而活。哪怕最艰难的1966到1972年,杨钱二人下方到五七干校进行生产劳动,杨绛先生哪怕是干着打扫厕所的保洁阿姨工作,她仍然甘之如饴,改开后,杨更是写了著名的《干校六记》。

    在女儿和丈夫去世后,她在2003年出版散文集《我们仨》,前些年书大火网络线下,一时之间洛阳纸贵。

    所以,如果要我从三个才女中,硬要选择一个出来喜欢的话,我更喜欢杨绛先生,她是一个不缺爱的人,自然能给到别人更多地爱。

    如果让我拿《红楼梦》来做比较,林徽因更像是薛宝钗(父亲早亡),虽然美则美,奈何太高贵聪明了,让人不敢高攀。张爱玲更像贾探春(母亲偏执),有追求有魄力有名气,能让人又爱又“恨”,太有能力和魄力的女孩子,就会让人有种距离感,似乎“高冷”了点,其实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作为男人的“我”太懦弱了。

    而杨绛更像史湘云(父母早亡),在爱的沐浴下,有几分痴,几分可爱俏皮,为爱可以让步,如果不是钱钟书,我相信她也能够一样敢于付出感情,钟爱一生。曹雪芹老爷子虽然没有写史湘云的童年人生,恐怕史湘云的叔叔婶婶必然是疼爱有加,叔叔婶婶的家一定是有爱的一个小家庭,一如杨绛的童年。

    我所比较的小说人物,并不是说三位才女也和小说一样有类似的成长经历,而是就本身的性格特点。

    最后,请让我用杨绛先生在《走在人生边上》其中一段话作为结尾:

    “你的人生之所以不完美,你的悲伤,你的愤懑,你深藏在心中的太久的压抑,你的所有的狭隘自私,你所受到的所谓的不公正的待遇,造成你今日的孤独迷惘,你所有的问题,缘于你读的书太少,想得太多”。

    亲爱的你,请耐下心来,好好阅读吧!

    史湘云‖如侵立删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三位才女,经历人生百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psxf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