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求帮助
这一章节会比较长,也比较难以理解和体会,所以反复读了好几遍,在这一章节里边,非暴力沟通的目的那一小片段,我们需要去反复理解和揣摩。
我们有的时候往往难以区分请求和命令。其实,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我们沟通的目的。不是为了改变别人,使他们的行为符合我们的利益,而是希望人们的改变和行动是出于对于生命的爱。
一旦我们相信彼此看重彼此的感情,并能兼顾双方的需要,那么他们也就相信我们所表达的愿望是请求而非命令。坚持以非暴力沟通的方式与人沟通是很不容易的,特别是处于上位的人和从属关系的人之间的沟通。
提出请求的时机很重要,同时让别人相信这仅仅是请求而非命令更重要。
我们怎么样表达我们的请求,会更容易得到积极的回应呢?
最好的模式是:在每一次沟通时能够就观察、感受和需要进行充分沟通,并确认对方接收到,再提出明确的请求,这样更容易获得别人的积极的回应。
这里必须要强调,我们提出的请求是要非常具体的,希望请求对方做什么样的事情,越具体越好。最好有时间,数量等等具体的数字去描述。而不是告诉对方不去做什么事情。
比如说“我希望你在每个星期一的早上7:00去把信箱里的信件取出来”,而不是说“你不要忘了该做的事情”。
因为在“不要做什么事情”的另一边,他可以做无数种其他的事情,只要不去做你提到这种事情。那其实和你期望的希望他做的那一件事情不一定会重合,到后来你会发现你所期待的,和对方所给出的并不一致。双方都很委屈,大家都彼此都努力了。你觉得已经告诉对方了,对方觉得我已经按照你的要求做了。
就好像上课时课堂纪律不好,同学们乱糟糟的,老师这时候说:“同学们不要讲话”和“希望同学们在接下来的40分钟,专心听课,认真记笔记”,得到的效果是完全不同的。不讲话,可以,同学们放飞自我、睡个觉啥的!
提出请求之后,我们需要去了解对方的反馈,因为有时候我们表达的意思,和别人的理解之间可能会有偏差,偏差大到有可能会是完全的两回事儿。就像天和地的差别。
这里建议多用“我说清楚了吗?”,而不是“你听懂了吗?”。因为在请求当中,要尽量的弱化命令、指令的意味。
最后,在和某一些经常被指令处理的工作环境中的人、被习惯以指令形式沟通的那些人进行非暴力沟通,以及你自己想要改变既往一直是指令式、命令式的沟通的方式,一定要建立一种连接,让对方清晰的知道你是请求。
请求和命令,最大的区别就是请求,别人可以不去做,我仍然不会因为这个事情惩罚你、惩罚自己。不会有不好的后果,没有强迫。除非,我们充分了解了说“不”的背后的原因,我们才会尝试说服。
我们在了解别人说“不”的背后的信息,也是继续了解对方需求的过程。我们的请求是在表达自己的需求,而不和对方需求违背的时候,比较容易被积极反应。
说“不”的时候,有时候是对方觉得我们想命令他们,或者觉得你没了解他们的需求,不在意他们,等等。
大家可以试试看,什么是明确的请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