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讲三个故事:
1
2010年,弄了一个羽毛球组织,每周二晚上,固定在一起打球。
收费方式上,分为会员和非会员。
会员比非会员在价格上便宜不少。
有了会员后就可以和球场谈包场,争取价格。
靠这种微薄的差价生存了一段时间。
2
2015年前后一个叫张志的人,联合一帮90后在网易云课堂搞了一个PPT课程。
销量很好,一开始卖的时候我就买了。
除了在网易云课堂里学习,他们还弄了好多QQ群用于学员交流、老师答疑、活动通知等等。
奇葩的的是,这个群经常被禁言,不允许聊天,频次特别高。
这个群根本谈不上活跃,却一直存在着,退群者寥寥无几。
3
2016年吉吉打卡群火爆一时,更出现一位难求的场面。
这样高质量的社群也催生出一批高水平的群员,有写公号圈粉,有为逻辑思维供稿,有的被各大平台签约。
我也认识一位,盯着各种光环却在2017年消失的无影无踪。
直到上周出现突然办了一个亲子共读打卡群,详聊后得知。
她最初的想法是,通过公号圈粉,等粉丝到达一定数量后再想办法变现。
无奈粉丝数量一致得不到突破,于是就隐匿了。
直到最近有人点醒她,做起来,边走边完善比等待时机更重要。
于是才有了现在这个亲子共读打卡群。
4
三个故事里包含了我对社群变现的几点疑问:
什么是社群变现?社群一定是在线上存在的吗?
所谓社群不过是把一群具有共同爱好的人聚集在一起,让大家有了一个共同的标签。
比如,前面提到的一起打羽毛球的一帮人,他们在一起交流球技、互相切磋指导、一起进步,甚至一起组队出去比赛,寻找荣誉感。
其实他们就是一个社群,只不过存在于线下场合。
现在我们很多人一提到社群就想到了微信群,狭义的定义了社群的属性,也把自己的变现思维和方式局限在一个小角落里。
社群活跃度是变现的重要指标吗?
在昨天的作业中,很多人提到了一个指标:活跃度。
大家都把活跃度作为一个社群能否生存下去的首要标准。
只有活跃的社群,才有机会去变现,所以很多人把精力放在了活跃社群气氛上。
想着法子让大家出来一起聊天,玩游戏,回答问题,营造热烈的气氛。
社群活跃度是变现的重要指标吗?
未必,我个人觉得一个社群能否变现的核心是产品所提供的的价值。
只有你提供了符合你社群用户特征的产品,别人在你这个得到了价值,你才有了变现的机会。
就拿第二个故事的QQ群来说,被禁言对于现在社群运营者来说,简直是噩梦。
那时QQ群的禁言是不定时不定期的,只有管管们开心了,想说话了他们就蹦出来加餐。
这时QQ群就提供了一个重要的价值:加餐,大家都想得到群内大神的一对一指点,迅速提升自己的能力。
有了这个核心价值,社群不活跃又如何呢?
有了长时间高质量的的输出,社群也就不难存活和变现了。
社群变现的时机是什么时候?如何把握?
我还没有准备好,还不能开始。
这恐怕是大部分人在准备做一件事情时,脑海里最先浮现出来的一句话。
第三个故事里提到的主人公亦然。
她总想万事准备齐全在动手,总想先通过写公号把粉丝达到10W再想办法变现。
这一等就是三年。
可以说她错过了通过个人能力在互联网变现的最好时机。
2019年再出来变现何其艰难。
现在很多人在经营自己的微信群,大多数是免费公益群,都试图通过微信群在合适的时机变现?
但却不知道这个时机窗口合适出现,一直在观望,担心。
我的观点是:不试试怎么知道自己能不能变现?不试试哪里知道自己的产品是不是足够有吸引力?
所以是骡子是马先拉出来溜溜。
进步和改变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空想出来的,是一点点在现实中摸爬滚打的结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