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29日 菲律宾高校研究生上课侧记
马尼拉地区海边的小城市的天气是不定的,一会儿阴天,一会儿下雨,一会儿大太阳,有时候两小时之内反复出现这种天气。出门上课时,一看天色阴沉,带伞,穿裤子(因为平时只穿短裤),长袖衬衫;课间休息时下雨了,发现伞带对了,衣服穿对了;下课时太阳出来了,伞用不上,衣服穿多了,实在没个准谱。平时我都听不到天气“预报”,实在是没什么用。只有台风过境时才有天气“警告”及部分区域放假通知。中国有句俗语叫“六月天孩子脸”,指的是六月天中国部分地区天气变化速度很快,菲律宾没有这个俗语,因为这个“孩子”的脸就没有什么固定的时候。
又是一个要下雨的日子我所在的学校研究生课程上课也是小班制,跟中国很多高校是一样的,也没有打卡设备、刷脸设备,一句话:爱来不来。反正学习是你自己的事,拿不到学位也是你自己的事,看着办。秉承着这种精神按说老师应该没什么劲头,实则不然,菲律宾老师的精神是饱满的,因为这是他们谋生的手段。就像一个演员在走上红毯前,努力的对着摄像头,哪有观众呀,但你就不好好演你的角色吗?
我经历的人数最少的一节课只有4个人,因为天气原因,堵车原因,总之这俩大客观理由是亘古不变的菲律宾式迟到“借口”,当然这也是马尼拉特有的客观因素。还有人性化理由,如“家里某亲戚结婚,生小孩,生病,宠物去世”这些一般是不出席的“借口”,总之潜台词是“不是我不想来,实在是走不开,或者走不动”。这些理由不仅仅用于上课,日常办事时这些也很常见,在菲律宾呆的时间长都知道,谁也不戳破对方。有“较真”的人会追问具体,那就麻烦了,亲戚属于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按中国说法就是出了五服的亲戚,然后开始碎碎念一小时,马尼拉这个地方有这一小时走都走到了。
进来课堂,一般程序是先签到,签名字,有中国学生(中国内地包含港澳台),有菲律宾学生,还有半中半菲学生(华裔)及既不是中国人也不是菲律宾人的外国人。这个程序也是随着不同的老师而不同的,也有课间签的,也有放学前签的,这也随之形成了不同的学生入席时间,有开始来的,有中间来的,还有放学前来的,总之按照签到表上所示,我来过了。
老师上课肢体语言很丰富为了保证确实上课了,通常选择与新来的研究生保持密切的手机短信联系(网络大部分时候在课堂上是不好用的),因为他们还不太熟悉菲律宾人的行事风格,一般都提前到,问他们老师是否来了,如果来了则出门,如果没来就等什么时候确定今天上课再去(当然我的住宿地离学校只有800米)。为啥呢,看前文。菲律宾老师依然会使用上述“借口”迟到,总之为了保证效率这是唯一可行的办法。当然也有比较奇葩的情况,上学期某一次课,我明明看到老师的车子在楼下停着,但是课堂里却没见人,我再次下楼去老师车前透过玻璃张望,发现人家正在化妆,且刚画完半边脸,我后来问过她为啥不来了就上课,她说因为出来慌张,没来得及化妆,以至于没脸见学生(原话是化妆是对学生的尊重)。连我都找不出反击她的理由了,悻悻然回教室跟大伙说,老师来了,但是得等十分钟,因为在为“尊重教学”而做准备。
上课中,菲律宾老师会用最基础的方式来讲解,一个概念通常能讲2小时,而这个概念可能就一句话,可能是菲律宾学生本身基础不好,或者脑子里抽象能力差,所以得反复破解这个概念里所涉及到的每一个词,使人充分体会“掰开了、揉碎了”,“嚼一嚼”再“喂”给你。要想让这个阶段顺利的过去,千万别提异议,否则老师会认为你还是没理解,如果这是个大概念还姑且能忍受;但是如果是最简单的常识概念,此时大部分中国人都一脸困意,菲律宾学生如醉如痴,并且不停问问题。
这位教授的头发永远是学生的话题不是所有菲律宾人的英语都好到母语程度,对于受过高等教育的英语还是没有问题的,因为教材大部分是英语的。至少听,读,写问题不大,但是说,还是别说了,得适应半年以上才会知道他们清浊辅音不分的情况,以及重音全在第二音节上的语言特点。菲律宾研究生上课如果想跟老师讨论问题,某些概念不能用英文表述的时候,就变成菲语发问了,而老师就会被拐的说菲语。菲语中的塔加洛语与宿务语的讨论和交流,如同“沪语”与“粤语”之争,剩下的学生就完全不知所云了。
今天上课半个班都是菲律宾人本着“事无巨细”的精神,课堂上还会做很多的游戏,特别是做手工,让学生在手工中掌握一些概念,而且材料还是老师自带的,而且都是最简单的生活用品,“动手”这件事还是经常发生的,至于学习更高深及高层次的知识,则必须先自己回家看书,自主学习。
意大利面做的“塔”,这门课再讲“工程管理”其实基础越不好,知识越不扎实的需要转专业的中国同学倒是非常适合来菲律宾留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