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人物原创文字集随笔散文
读林语堂《秋的况味》有感

读林语堂《秋的况味》有感

作者: 青年爱电影 | 来源:发表于2019-12-02 15:09 被阅读0次
    读林语堂《秋的况味》有感

    不记得是多少年前,我在一个书摊前觅的一本林语堂大师的一本著作。

    当时这一本书也是很久的一本书了,书面已经看不起书名了,书本纸张泛黄,部分页角已经残缺,不过书中文章却能够看清,泛黄的书本却丝毫不影响大师的著作影响力,文字间所蕴含的意义穿越时空的束缚,通过泛黄的书本传达给读者。

    文字刻在石碑上终究会风化,文字刻在书本上终究会泯灭,刻在心里才能不朽。

    看书始终还是需要书本来读,书籍在看、翻阅,甚至闻到书本传来的气息都能感染到你,在你的指尖、鼻尖,大脑的想象之中,不由得让你能够长时间记住文中作者想要表达的真意。

    读林语堂《秋的况味》有感

    《秋的况味》这里面主要是讲作者对于秋的看法,虽然已经时隔多年了,我却仍能感觉作者力穿纸背的文学功底,对于文字驾轻就熟的能力,当然文字功底当时其次,主要是作者对于秋天的看法与以往不同。

    以往说到秋天,人们往往联想到秋天肃杀之气,就好比中老年人的冷峻严酷的神色,让人不寒而栗。

    文章中开头是“秋天的黄昏,一人独坐在沙发上抽烟,看烟头白灰之下露出红光。”作者独自悠然自得地在抽烟,望着升腾的烟雾,联想到秋天,文章中作者娓娓道来,不疾不徐,有一种信手拈来的感觉。

    里面还引用了庄子的“正得秋而万宝成”的经典,秋天如同甘醇的酒,还有用了二十年的字典等等,让读者能深刻领略到作者对于秋的态度。

    而林语堂文中“如一只熏黑的陶锅在烘炉上用慢火炖猪肉时所发出的锅中徐吟的声调。”把秋天的韵味比作成用慢火炖肉一般,在锅内的肉在慢火中徐徐的煮烂了,这个比喻尤为生动,从春到秋,似乎就是在炖肉的过程,锅中的肉已经快要熟了,从中能够知道即将快要饱餐一顿的惬意,而在等待的过程中是愉悦。

    另外就是文章中的“如女人发育健全遭遇安顺的,亦必有一时徐娘半老的风韵,为二八佳人所不及者。”文中把秋天比作风韵女人,此时的女人已经经历过一番人生了,不再是矫揉的少女,而此时的女人大度、不娇气,有些更加深刻的美。

    我特意查了作者当时正值壮年,应该是四十六岁了。应该是作者以秋自比,在歌咏秋天的时候,也同时对于自身正处于壮年的自得。我觉得每每作者想要表达某种体会的时候,基本上都会融入自身的意境,所有的感知都来源于实际的生活。

    关于散文还有朱自清的《背影》,影响也是特别深刻,以前上学的时候,始终不知道什么是散文,只记得了老师说的“形散意不散”,懵懵懂懂的感觉。

    后面慢慢地读了一些大师的著作才知道了,大师们的文章感觉始终是文章自然简单,循序渐进,一种功到自然成的功力,始终无法忘怀,我觉得里面最重要的还是共情,与惊叹的视角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林语堂《秋的况味》有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rcfg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