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目模糊的慕容家先祖们
中原曾经是最先进繁华、最丰饶富裕的地区,那里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华夏民族的摇篮,被称为天下的“心脏”。与之相对的,就是“四夷”——东夷、西戎、南蛮、北狄,这是指中原四围的边远地区。
地处黄河中下游地区的中原,沃土千里,适宜耕种,很早就进入农耕社会,中原人过上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掘井而饮,耕田做食”的定居生活。而边远地区由于自然条件差,大多过着游牧的生活,四夷——少数民族逐水而居,居无定所,社会发展就相对缓慢,和中原文化渐渐拉开了差距。
由于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的不同,游牧民族的体格要比中原人民更强悍,东夷、西戎、北狄都曾经侵犯过中原大地,秦始皇修长城就是为了挡住北方的匈奴。而五胡乱华就是指匈奴、鲜卑、羯、羌、氐五个游牧民族入侵中原的历史阶段。
这是乱世中的乱世。五胡虽然是以外来者的身份面貌闯入了汉文化的核心地区,最终却被完全汉化,实现了民族的大融合。鲜卑就是其中的代表,慕容部更是主动接受汉化的典型之一。
鲜卑的祖先据说是东胡,秦汉之交,东胡被匈奴打败之后分裂为乌桓和鲜卑两族,受匈奴奴役。到汉武帝时期,匈奴被驱逐,乌桓和鲜卑得到了发展。三国时期,乌桓成为北方的不安定因素,曹操在消灭袁绍势力的时候,北征乌桓,乌桓首领蹋顿被曹军先锋张辽斩杀,余众南迁中原渐被汉化,乌桓作为一个民族就此衰落。鲜卑由于在更北方,隔着乌桓,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没有和中原发生关系。等到乌桓南迁,鲜卑就来占据了原属匈奴和乌桓的地盘,取代他们成为北方最强大的民族。
三国时期,一位鲜卑首领率他的部落迁居至辽西,从此在这里扎下根来。这位首领的名字叫莫护跋,他的祖先是从鲜卑族分衍出来的白部鲜卑,这个部落有白种人的特征——皮肤白晳,鼻梁高挺,眼珠近黄色。
莫护跋把家搬到辽西之后,依附于曹魏,曾经跟随司马懿讨伐割据辽东的公孙渊,并立有战功,被封为率义王。莫护跋的部落与汉人交往,开始过上半游牧半农耕的生活,莫护跋带头学习汉人的先进技术,接受汉化。当时北方的汉人流行戴一种帽子——步摇冠,这种帽子挂着各种漂亮的装饰物,莫护跋一见就喜欢上了步摇冠,整天戴在头上舍不得摘下来。
步摇,大概就是走路的时候,装饰物就会随风摇摆的意思吧。部落里的人没有见过这种帽子,觉得很稀奇,后来就都叫莫护跋为“步摇”,连他的名字都渐渐不叫了。而“步摇”鲜卑人的发音是“慕容”。莫护跋干脆就改了名字,叫“慕容焉”,他的儿子延续了“慕容”作为部落的姓氏,这就是慕容家族的源头。
慕容部的首任首领慕容焉(莫护跋)死后,他的儿子慕容木延接续他做了酋长,木延曾经跟随曹魏的将军毌丘俭讨伐高句丽,因功加号大都督。木延死后,儿子慕容涉归继位。前两任首领都归附中原王朝,甚至出兵协助曹魏军队征讨外敌,到了慕容涉归这一代,司马氏取代了曹魏政权,三国归晋,慕容涉归竟然不老实起来,太康三年(公元282年)袭击晋国的昌黎郡,企图扩大地盘,结果遭到了晋国的安北将军严询的迎头痛击,士卒被杀被俘的有数万人。
这一仗扬了中原大国的国威,很有政治意义,不仅打残了慕容涉归,而且震慑了其他蠢蠢欲动的部落,于是“远夷宾服,四境无虞,频岁丰稔,士马强盛”(《晋书》)连历来从没有归顺的二十余国都遣使朝拜。
慕容涉归吃了一个大败仗,元气大伤,第二年就病死了,多半是气的。可让他更生气的事还在后头。慕容涉归死的时候,他的嫡长子慕容廆才十四岁,慕容涉归的弟弟慕容耐欺负他年幼,就生了篡位的歹念,企图杀害法定继承人慕容廆。幸亏慕容廆机灵,赶紧跑路,这才没有被叔叔害死。慕容耐就这样夺去了原本属于慕容廆的酋长之位。
十四岁的慕容廆只好到处流浪躲避叔叔的迫害,这期间尝尽了人世间的疾苦,也磨砺了他的性格。少年慕容廆身材魁伟,容貌俊美,雄伟出众有器度。晋国的名臣张华素有识人之名,慕容涉归发动叛乱的时候,张华持节,都督幽州诸军事,因此见过慕容廆,大为惊异,惊呼:“君至长必为命世之器,匡难济时者也。”意思大概是,你长大后一定是拯救地球、拯救人类的人。总之给了一个非常非常高的好评,怕别人不信还当即把自己的簪帻送给了慕容廆,两个年纪相差了近四十年的人结为忘年交,就差磕头拜把子了。
张华确实没有看错这个少年。两年后,慕容廆就时来运转。慕容耐虽然夺了位,却不得人心,部众不服他的管理,就把他杀了,迎回了慕容廆。
这时候,慕容廆已经长成了玉树临风的大帅哥,年轻气盛,一心想着打打杀杀。慕容涉归在世的时候,与宇文部结下仇怨。慕容廆就想要拿宇文部开刀,立一立自己的威风。于是,他向“宗主国”晋国上表,要求征讨宇文部,结果晋武帝不许。这让慕容廆感觉很没面子,一怒之下兴兵侵犯晋国领土,晋武帝当然不饶,少不得又一番杀戮,慕容廆和父亲的下场一样,损失了不少部众。
不过,和父亲不一样的是,慕容廆没有被气死,眼见在强大的晋国面前占不到便宜,就掉过头来向东征讨扶余国,在这个相对弱小的邻居身上找找存在感。扶余不是对手,国都被荡平,国王被迫自尽,慕容廆大获全胜。可第二年,扶余国王的儿子又在晋国的东夷校尉何龛帮助下复国了,顺便又送了慕容廆一场败仗。等于说,慕容廆忙活了半天,损兵折将,地盘一点都没抢到。
失败并不可怕,慕容廆从中吸取了教训,痛定思痛,他和部落里的人商议说:“自我们祖先以来,世代侍奉中原之国,华夏民族与边裔民族的风俗礼仪各不相同,强弱有别,我们怎能与强大的晋国相争呢?为什么不与他们讲和,却用战争伤害我们的百姓呢?”于是,慕容廆遣使请降。
晋武帝很高兴,就授予慕容廆鲜卑都督的称号,这叫打一棒子给一甜枣,他还需要慕容廆这样的人才来平衡边区的形势,管理他们的部落。
慕容廆也觉得很有面子,就亲自到东夷校尉府致谢,与之前动过手的何龛成为了朋友。段部看到慕容部崛起,就采取以攻代守的方式,经常骚扰慕容部,不让他顺利发展。慕容廆此时成熟了,没有扩大冲突,反而采取忍让的态度,给段部送去礼物笼络他们。结果最后段部的首领都觉得不好意思了,就把女儿嫁给了慕容廆。从此,开启了段部和慕容部通婚的传统。段氏给慕容廆生了慕容皝、慕容仁和慕容昭。
后来,慕容廆就一直躲在晋这棵大树下,先后打败了宇文部、高句丽等邻居,晋帝也认为他忠诚,一直给他加官进爵,加以笼络。慕容廆在与东晋太尉陶侃通信时就曾表示,愿意为复兴东晋作出努力,只是碍于孤军难有成果,期待东晋大举北伐时响应。慕容廆还借大臣的上疏希望朝廷给予他燕王的爵位。东晋朝廷对此很重视,但还没讨论出一个结果,却传来了慕容廆去世的消息,于是此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公元337年,慕容廆的儿子慕容皝平定了内乱,重新统一慕容部,他撇开了东晋,自称“燕王”,正式建立“前燕”,追谥慕容廆为武宣王;公元352年,慕容廆的孙子慕容俊正式脱离东晋的束缚称帝,与晋帝平起平坐,又追谥慕容廆为武宣皇帝。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奋斗,慕容家族终于成为当时中原最牛的家族,在历史上书写下许多精彩的篇章。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慕容廆还有一个庶出的大哥慕容吐谷浑。当初,慕容涉归怕兄弟两日后闹矛盾,就早早分了家,给吐谷浑一千七百家归其管辖。慕容廆成为慕容部首领后,两家由于相距很近,常常因为牛羊马匹争抢牧场等发生矛盾,慕容廆就发怒,对哥哥说:“先父不是已经给我们分家了吗?为什么不离开我远一点?你不走,牛羊和马才会一直相争!”
原本兄弟俩感情不错,但慕容廆这话太伤人了,慕容吐谷浑就说:“畜生相斗,你又何故迁怒于人呢?我走不就是了!而且我会走得远远的!”于是,真的就开始率部迁徙。
这时候,慕容廆才后悔话说得重了,连忙派长史乙那楼去给哥哥道歉挽留,但吐谷浑去意已决,对乙那楼说:“今日我们兄弟因为牛马相争分离,或许是天意。各位可以把我们的马往东赶,如果马肯回头,我就跟着你们回去。”乙那楼就让随行的人往回赶马,结果走不到三百步,马群悲鸣,又转向西去。如此反复了十次,乙那楼只得作罢,认为这是天意。日后,慕容廆追思哥哥,写下了情深义重的《阿干之歌》,鲜卑人自此称哥哥为“阿干”,《阿干之歌》也成为慕容燕国的“国歌”。
吐谷浑带着他的一千七百户一直往西迁到了阴山,后来又继续西迁到陇西的枹罕(今甘肃临夏附近),并以此为根据地拓展地盘,他们占据水草丰美之处居住,建立国家,到吐谷浑的孙子继位以后,以祖父的名命名部落和国家,就叫“吐谷浑”,这个政权因为远离中原战乱等原因,竟然一直存在了350年,直到唐代才被吐蕃灭国,这也算是个不小的奇迹。
这也基本应验了吐谷浑说过的话:兄弟俩都会昌盛,慕容廆应传到儿子、孙子、曾孙以及玄孙一辈,这中间大约一百年,吐谷浑则是到玄孙辈才会崛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