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写一篇有关《甄嬛传》的文想了很久,奈何构思不整,手中拖沓,直到今天才付诸实践。《甄嬛传》于我,是人生之剧,纵使它距首播已然五年之久,但个中情感,如今细细品来,依旧深有感触。
逆风如解意 容易莫摧残
逆风不解 催梅折枝去初初入宫,她遗世独立,不争不抢,不怒不躁。只愿父母家人,亲族门楣,平安顺遂,自己在宫中安安静静了此余生。得知芳贵人死因,甄嬛深知一旦得宠,要在宫中安稳度日就绝非易事。与其如此,不如让甄嬛这个人悄无声息隐居于偏僻的碎玉轩,不为圣上青睐记挂。
她欣赏梅花冷冽孤洁的姿态。“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然而天不遂人愿,愿望许下,小像留梅梢,与皇上,与允礼的恩怨情缘纠葛也就此埋下种子。
曾经沧海难为水 除却巫山不是云
逆风不解 催梅折枝去曾经甄嬛以为,自己与雍正,她的四郎,情深义重。即便后宫佳丽如云,她也是雍正心中最温婉慧心的存在。他曾赞她“莞尔一笑,嫣然无方”;他曾为她书“花好月圆人长久”;他曾称她为“解语花”,是众妃嫔中唯一可为他解忧之人……而她,也曾为他惊鸿一舞动天下;也曾为他出谋划策,解年羹尧敦亲王之桎梏;更曾为他迁就华妃之跋扈,陪他一同忍辱负重,为朝政谋全局……
然帝王多薄幸。
雍正一生多情终至寡情,那几分真心,已全然付与纯元皇后。甄嬛再好,于他不过一句伤人心肠的是“莞莞类卿”。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是雍正太执迷,太自负,以为凭借圣上之尊便可留住甄嬛,然而甄嬛,她曾那样期盼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即便她知道,身为帝王,他的夜晚,从不会只属于她自己。可一夕之间,曾经的恩爱却皆因她人而起,并不真正属于自己,一腔情意香消玉殒,而雍正对父亲冤案的态度也让她彻底对这个男人失望。狡兔死,走狗烹。遭人陷害的父亲毫无申辩之机,就被听信谗言的皇上打入天牢。此时,心灰意冷的她唯一能做的,就是产子离宫,与这个男人,这段岁月,这份感情告别。
逆风不解 催梅折枝去 “朱弦断,明镜缺,朝露晞,芳时歇,白头吟,伤离别,努力加餐勿念妾,锦水汤汤,与君长诀”……终生所约 永结为好 琴瑟在御 岁月静好
逆风不解 催梅折枝去如果说雍正让甄嬛懂了世间情爱冷暖,那么让甄嬛把心中的爱付出到极致的一定是果郡王——允礼。他深知她在宫中的每一分落寞与酸楚,他了解她一言一语中的无奈与艰辛。她废黜出宫,入甘露寺,受尽欺凌。此刻的他,再也不愿做那个默默无闻的人站在她身后,而是想倾一世之时,倾一心之力给她四时明媚,护她风雨周全。甄嬛曾用“妾心已如古井,不愿再起波澜”来拒绝他。而她并非不爱他,只是被伤之至深,对男女情意已然失望。
可身边的槿汐所言极是,世事无常,哪能知晓来日,都是火烧眉毛,且顾眼下。甄嬛也终于小心翼翼地迈出了这一步,收获了短短数月的幸福,却已是此生不可再得的珍贵时光。
造化弄人,允礼死而复生,甄嬛带孕回宫,再入风云。此刻的她,多了决绝,多了狠辣,少了温婉和懦弱,她已浴火重生,不只为自己,也要让身边的人结束舛途。
然而允礼最终却不能为雍正所容,他都没有真正的抱过他们的弘曕与灵犀就为甄嬛而死。他们一生,愿长相思,愿长相守。却再难听到合奏之音,只留琴笛,黯然蒙尘。
莫逆之交 再无她
逆风不解 催梅折枝去后宫人情冷漠,拜高踩低,真正的朋友寥寥无几。而沈眉庄,便是这样一个令甄嬛心安的存在。自小一同长大的情分,即使是同嫁一人都不曾疏离。因为华妃一事,有脾性气节的眉庄也曾对甄嬛有过不理解,但到底改变不了她们已经深入心肺的姐妹之情。相对于安陵容的口蜜腹剑,笑里藏刀,眉庄不离不弃的真情难能可贵。朋友不在于数量,此生得如此一知己,足矣。
眉庄的一生无疑也是悲情的。入宫得宠,享受风光也成为众矢之的,成为后宫怨恨之所在。陷入假孕风波,在华妃等人的精心安排下,就这样让雍正对她失望甚至厌恶。即使日后沉冤得雪,她也再不愿留恋雍正的凉薄情意。与温实初一段苦恋叫人唏嘘叹惋,诞下静和公主便撒手人寰,不由得让人为她,为她们的感情一哭。
期盼明月,期盼朝阳,期盼春风浴
可逆风不解,携雨伴雪,催梅折枝去。
如果有来生,甄嬛或许只愿做个平凡人家的女儿,嫁与心爱之人,相夫教子,不求荣华富贵,只得一世安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