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中的道具之《寒食帖》

作者: 海蓝堡堡主 | 来源:发表于2015-09-04 00:08 被阅读1007次

    2003年,台北故宫博物院为了宣传,请本土导演郑文堂拍摄了一部电影,名为《经过》。

    经过

    类型: 台湾 剧情

    主演: 戴立忍     桂纶镁

    导演: 郑文堂

    时长: 01: 45: 00

    电影中的道具之《寒食帖》

    2004年,故宫书画处助理研究员阿静(桂纶镁饰),自小听着资深员工阿超伯(田丰饰)的故宫往事长大,对故宫的山洞库房有着诸多想像。东横(戴立忍饰)是名自由作家,帮故宫撰写故事,一段失恋境遇让他相信残缺只是人生必经过程。退休的阿超伯一生的故事,成为东横写作的题材,更是阿静童年的最深记忆。阿静学姐的前男友东横情愫暗生她,渐渐冷漠的东横因她有了改变。 一日,阿静在故宫遇见了日本人岛英一郎(荫山征彦饰),原来他是汽车公司的设计师,在公司的斗争中心灰意冷,想来寻找苏东坡的“寒食帖”,解开爷爷回忆的谜底……

    《经过》是我最爱的台湾电影之一。曾获东京电影展提名。电影的主题一开始就已点明:“时间只是经过,刚好留在这里。”面对过去,坦然接受,同时不失去对梦想和未来生活的期待,也许这才是该有的态度——我所理解的这部电影的主旨应该是如此的。

    电影的关键道具便是台北故宫的国宝级馆藏——苏轼的《寒食帖》。

    《寒食帖》又名《黄州寒食诗帖》或《黄州寒食帖》,是苏轼撰诗并书,墨迹素笺本,横34·2厘米,纵18·9厘米,行书十七行,129字,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电影中的道具之《寒食帖》

    寒食节大概是清明节前的一个时间,古代通常用来祭奠先人。这天按风俗来讲不允许吃热食。

    元丰三年(1080年)二月,苏轼四十五岁,因宋朝最大的文字狱“乌台诗案”受新党排斥,贬谪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在精神上感到寂寞,郁郁不得志,生活上穷愁潦倒,第三年四月,也就是宋神宗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作此两首寒食诗,书写此卷的时间大约在翌年,或元丰七年离开黄州以后。元符三年(1100年)是卷收藏者蜀州张式取之邀黄庭坚观赏,并书一则题跋,与原迹可谓互为辉映。

    电影中的道具之《寒食帖》

    《寒食帖》是苏轼行书的代表作。这是一首遣兴的诗作,是苏轼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所发的人生之叹。诗写得苍凉多情,表达了苏轼此时惆怅孤独的心情。此诗的书法也正是在这种心情和境况下有感而出的。通篇书法起伏跌宕,光彩照人,气势奔放,而无草率之笔。《黄州寒食帖》在书法史上影响很大,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也是苏轼书法作品中的上乘之作。

    寒食诗

    苏轼

    一曰:

    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

    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暗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何殊少年子,病起须已白。


    二曰:

    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小屋如渔舟,蒙蒙水云里。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

    我想苏轼当年在书写这幅作品的时候,是万万不会想到,此幅《寒食帖》竟跟它当年的主人命运一样,颠沛流离。英法联军攻打清朝的时候,它曾经遭受火烧之灾,后来流落到日本,又遭遇关东大地震,东京城大部分毁于大火之下,《寒食帖》竟在瓦砾堆中被救了出来。而今又成为一部电影的重要物件,可见时间对于蕴情之物总是给予更多的关照,让它受尽温暖与苦难的洗礼,增添柔润的迷人光华。

    电影中的道具之《寒食帖》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电影中的道具之《寒食帖》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rvlc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