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首页投稿(暂停使用,暂停投稿)人物古代文化
《虎啸龙吟》:孙权为什么要逼死在石亭大败曹休的陆逊?

《虎啸龙吟》:孙权为什么要逼死在石亭大败曹休的陆逊?

作者: 崔浩畅谈历史 | 来源:发表于2017-12-12 14:52 被阅读286次
虎啸龙吟

最近热播的历史剧《虎啸龙吟》中,公元228年,东吴的大都督陆逊利用地形优势,以区区五万人马在石亭击败曹休的十余万大军,直接将曹丕的四位托孤大臣干死一位,也为司马懿扫灭了一个政敌,看到这里,我就对这位于荆州计擒关羽、于夷陵烧败刘备致其抑郁而死的东吴名将推崇备至,同时我更期待蜀国的诸葛亮拖死司马懿的另一政敌曹真,直至冢虎司马懿与卧龙诸葛亮的巅峰对决!

司马懿的劲敌:诸葛亮

不过,鉴于电视剧播出缓慢,所以今天我想探讨的是,十余年后的公元245年,建功立业颇多的陆逊却被吴帝孙权逼死!

在石亭大败曹休的东吴名将陆逊

这是为什么呢?

本人认为,孙权逼死陆逊,主要在于以下几个原因:

其一,晚年的孙权性情暴戾猜忌嗜杀,而早年能对孙权猎虎、酗酒、一意孤行等不当行为进行劝阻的张昭、顾雍、诸葛瑾等大臣们早已逝世,这导致孙权对内疯狂杀人时更加肆无忌惮。

青壮年时的孙权于即位初期,在用兵上虽进攻不足但防守有余,在治国上虽越汉粗安但和谐安定,在用人上虽军权旁落但知人善任,在外交上虽朝魏暮蜀但左右逢源。

壮年时意气风发的孙权

在统兵作战方面,孙权有周瑜统兵先诈降再火攻,则奸雄曹操铩羽于赤壁;有吕蒙统兵先示弱再偷袭,则悍将关羽兵败身死于荆州;有陆逊统兵先诱敌再后发制人,则枭雄刘备、宿将曹休先后败愧致死;有贺齐、诸葛恪统兵,则久平不定的山越集体投降化敌为友……

直言敢谏的骨鲠老臣张昭

在生活作风方面,孙权之有张昭,犹如唐太宗之有魏徵,壮年气盛的他,虽有热衷猎虎之弊习,却无太康失国之患;虽有酗酒无度之歪风,却无纣王饮酒误国之祸;虽有一意孤行致使将士枉死辽东之愚举,却无恼羞成怒冤杀贤臣之恶行……

一言以蔽之,生子当如孙仲谋,这是当时最牛的曹操对壮年孙权的高度评价,也是对孙权前半生的精确概括。

然而,是人都会老,是老都会昏庸。晚年的曹操如此(对付关羽时想迁都),晚年的刘备如此(对付陆逊时大意),晚年的孙权,更是难以例外。

晚年的孙权,重用校事吕壹监视百官,搞得朝野上下人人自危;既立太子又宠爱鲁王,导致朝野百官结党互斗家国不宁;废掉贤德储君册立孤弱幼子埋下死后乱国祸源;借两宫之争大肆屠杀江东豪族埋下亡国祸根……

懂得与孙权相处的贤相顾雍

可惜,晚年的孙权在胡作非为时,已没有张昭、顾雍、诸葛瑾等贤臣劝谏规正,而老资历的陆逊在频繁上疏劝谏孙权时,孙权感受到的不是张昭那种倚老卖老不听不敬老不爱贤的无可奈何,不是顾雍那种沉静规谏老成谋国的心安理得,不是诸葛瑾那种肝胆相照生死不负的君臣相得。相反,晚年猜忌成性的孙权,感受到的是陆逊倚仗军功仗势欺人的气势咄咄,感受到的是陆逊干预帝王家事意图将来图谋不轨的磨刀霍霍,感受到的是陆逊勾结诸多江东豪族结党营私的暗影绰绰,感受到的是……

对外屡战屡胜、对内支持孙和的东吴名将陆逊

总之,陆逊以前立的军功有多大,陆逊与江东豪族联姻勾连的范围有多广泛,老年时患得患失的孙权对他的猜忌忌惮就有多深。

正是晚年孙权的猜忌成性杀人如麻,陆逊被皇帝使者逼迫时,众多大臣才缄默不言幸灾乐祸,正是晚年孙权对陆逊的忌惮防范万分深刻,陆逊才会被孙权使者逼迫数次至死。

其二,陆逊卷入了太子孙和与鲁王孙霸的储位之争,为了防止自己死后,在储君幼弱的情况下,吴国出现类似蜀国诸葛亮、魏国曹爽司马懿之类专权独断的权臣,孙权特意将功高震主的陆逊逼死。

公元241年,吴帝孙权的长子,也即太子孙登英年早逝,而其次子孙虑,更是在十年前就挂了。

孙权贤明但英年早逝的长子孙登

不得已,孙权只好立三子孙和为新任太子,可是,孙和的储位没有大哥孙登那么稳若磐石。

宽和贤德的孙和

因为孙权的女儿孙鲁班一直在挑拨孙和与父皇的矛盾,同时,孙鲁班力挺鲁王孙霸,想支持孙霸,进而将孙和取而代之。

名为大虎实则确为母老虎的孙鲁班

为什么孙鲁班想搞掉孙和换上孙霸呢?

原来,孙鲁班的母亲是步练师,虽然已经逝世,但死后她被孙权追封为皇后。不过,在孙登早死,孙和继任为太子的情况下,母以子贵,孙和的母亲王夫人极有可能取代步练师成为新任皇后,而之所以王夫人一直没有如愿,皆因孙鲁班为了维护母亲权位而一直在孙权面前诋毁王夫人。

孙鲁班之母步练师

孙鲁班清楚地认识到,等到孙权去世孙和继位,孙和的母亲王夫人就会荣登太后之位,到时,因为自己从中作梗而一直无法荣登后位的王夫人一定不会放过自己。

所以孙鲁班不希望孙和长期占据储位,所以想力挺孙霸取代孙和,这样,她在将来才能高枕无忧。

正是在孙鲁班的挑拨离间和搬弄是非下,孙权对太子孙和日渐冷落疏远,对鲁王孙霸则有意亲近且刻意使其具备和孙和同样的待遇。

骄横的鲁王孙霸

如同晚年的曹操在次子曹丕和四子曹植身上搞公平竞争储位一样,孙权在太子孙和与鲁王孙霸之间搞公平待遇,也使吴国百官分别支持孙和与孙霸。

据史书记载,因为太子孙和的位居储位却不受宠以及鲁王孙霸的屈居王位却与太子待遇相同,导致将军大臣举国中分,即支持孙和的大臣和支持孙霸的大臣各占吴国官场的半数,国家党同伐异的政治斗争亦由此而起。

孙权清楚地知道,蜀国自刘备死后,便改姓诸葛了,只是因为诸葛亮兢兢业业没空篡位,蜀国才又改姓刘。而魏国在魏帝曹睿死后,继位之君孤独幼弱,所以魏国是改姓掌权者曹爽的秦氏(曹爽的祖父叫秦邵,其父曹真是曹操养子)还是改姓重臣司马懿的司马氏,目前还无法确定,但能确定的一点,就是魏国绝不再姓曹。

正是看到西面的蜀国和北方的魏国皆因先帝驾崩、新君孤弱而出现过改朝换代之危,所以孙权才会既封宽厚仁慈的孙和为太子,又给骄横跋扈的孙霸以相同待遇,以防止将来的新君孤弱局面,所以孙权才会对文能治国武能安邦的重臣陆逊忌惮三分。

诚然,孙权也知道,陆逊对自己绝无非分之想,但是,陆逊对看上去仁弱的孙和,对看上去外强中干的孙霸有没有非分之想呢?一旦自己死后,孙和与孙霸能否镇得住陆逊及一班江东豪族呢?孙氏江山会不会在自己死后也面临改朝换代的危机呢?

这些,孙权不确定。

但孙权能确定的是,孙和与孙霸不团结,两子为争储君之位,已经各自勾联起一半的大臣们开始勾心斗角,开始党同伐异。

如果自己死后,陆逊及江东豪族们利用孙和与孙霸的兄弟阋墙鹬蚌相争,来个后发制人的渔人得利,那孙氏江山就极有可能易手于异姓!

这是孙权能确定且绝对不愿意看到的。

所以孙权才会防患于未然地先发制人,去逼迫陆逊自裁。

公元245年,孙权派使者带着莫须有罪名的罪状书,三番四次去武昌责问陆逊,已年届63岁的陆逊不堪受辱,憋屈至死。

陆逊之死,并不是因为他有谋反之心,而是因为他卷入了孙和与孙霸的储位之争,他虽没有谋反之可能,但却有在孙和、孙霸兄弟阋墙后渔翁得利专权独断的可能,而只要有这种可能在,东吴的世家大族们就有凌驾皇族孙氏继而改朝换代的可能。

正是在这种可能的逼迫下,孙权才会轮番逼迫陆逊直至将其逼死。

其三,逼死陆逊,只是孙权长久打压江东世家大族的一个典型和延续,因为陆逊就是江东豪族。

长期以来,孙策、孙权之所以能够在江东立足,主要在于他们获得了以朱陆顾张为首的江东豪族们的鼎力支持。

被江东豪族暗杀的孙策

不过,孙策、孙权的屡次北伐却大大伤害了江东豪族们的利益,因为屡次北伐,若胜了,获得北方土地的将会是追随孙策、孙权的北方人(如张昭、吕范、鲁肃、吕蒙、诸葛瑾等),若败了,承担损失的却是江东豪族们(如朱据、陆逊、顾雍、张温)。

因此,矢志北伐的孙策才死得蹊跷,孙策名义上是死于许贡门客之手,但仔细研究会发现,孙策,极有可能是被江东豪族们暗中指使刺客刺杀的,孙权刚即位时,需要后者鼎力支持,所以他才会对江东豪族们的杀兄之举睁只眼闭只眼。

不过,随着统治的日趋稳固和想占据淮南继而问鼎中原的野心日益膨胀,孙权极想摆脱江东豪族们的屡屡阻挠。

此外,荆州牧刘表死后,荆州豪族们(蔡瑁、蒯越)对刘表儿子刘琮的出卖和胁迫,也令孙权对江东豪族们在自己死后出卖、胁迫自己儿子的这一可能心存恐惧和忌惮。

所以,为了报复江东豪族们的弑兄之举,为了摆脱江东豪族们对北伐的束缚阻挠,为了防止江东豪族们对子孙的出卖胁迫,孙权对江东豪族们进行了长期的打压和迫害。

在这一背景下研究孙和与孙霸的两宫之争,可以发现:

支持孙和的大臣们,有时任丞相的陆逊(朱陆顾张“吴郡四姓”之一),顾谭、顾承兄弟(“吴郡四姓”之一,已故重臣顾雍的孙子),朱据(“吴郡四姓”之一),张休(徐州人,已故重臣张昭次子),诸葛恪(徐州人,已故重臣诸葛瑾的儿子),滕胤(青州人),朱绩(朱然的儿子,与“吴郡四姓”中的朱氏非同族),吾粲(江东吴郡人)等人。

而支持孙霸的大臣们,则有步骘(徐州人,诸葛瑾的挚友),全琮(孙鲁班夫君,江东吴郡豪族,不属于“吴郡四姓”),吕岱(徐州人),吕据(豫州人,吕范之子),孙弘(江东会稽人),杨竺(徐州人)等人。

对比两党,支持太子党的人员中,江东豪族吴郡四姓居重居多,支持鲁王党的人员中,江北士人居多。

因此,太子孙和与鲁王孙霸的储位之争,从本质上看,不过是孙权利用两方臣子们的捕风捉影和互相攻讦,进一步打压迫害江东豪族们的延续。

公元244年,孙弘与全琮共同上疏弹劾太子党张休、顾承虚报战功,孙权闻奏,立刻将张休、顾承抓捕下狱。

支持孙霸的孙鲁班夫君全琮

紧接着,孙权逼迫顾承的哥哥顾谭,令其想要保全家族就应该主动认罪。

顾谭不从。

孙权勃然大怒,将张休赐死,将顾谭、顾承兄弟流放交州。

顺便一提,顾谭、顾承兄弟既是江东豪族中的顾氏家族,又是江东豪族陆逊的外甥,孙权此举可谓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果然,在一次孙权与鲁王党羽杨竺的对话中,孙和党羽通过宫内内侍侦查到孙权的废长立幼之念。

于是,为了保全自己,孙和暗中派陆逊侄子陆胤到武昌向手握重兵的陆逊求援,同时,孙和的老师吾粲也一边秘密联系陆逊一起挽救太子,一边上疏劝谏孙权不要废长立幼。

身在武昌本来对朝中事知晓甚少的陆逊得知太子处境堪忧后,便多次向孙权上疏,请求孙权明确太子孙和与鲁王孙霸的尊卑,恩宠太子,疏远鲁王,确保国家和谐安泰。

孙权看到陆逊的上疏,立刻便知晓朝中宫中皆有人与陆逊互通消息,这触犯了他的大忌。

同时,鲁王党羽杨竺弹劾太子太傅吾粲勾结手握兵权的藩镇外臣陆逊,似欲意图不轨。

孙权得报,立刻将吾粲处死。

此后,杨竺又向孙权进言,陆逊知晓宫中内情,其侄子陆胤肯定也有通风报信之嫌。

孙权思之有理,便立刻将陆胤捉拿入狱,同时,杨竺拿出早已拟就的弹劾陆逊的“罪名”奏表。

孙权阅后,便正合己意地派侍中孙弘携弹劾奏表到武昌质问陆逊,陆逊起初沉默不言,孙权得报,便派数拨使者轮番逼迫陆逊回复奏表。

结果,由于吴都建业屯驻着陆逊家族的大部分人口,为了陆氏家族的安全和繁盛,即使手握重兵,用兵如神的陆逊仍选择以死明志表明忠心。

至此,在孙权的打压下,吴郡张氏(张温)、顾氏(顾谭、顾承)、陆氏(陆逊、陆抗)均受重创。

陆逊死后,孙权又拿出罪状书质问其子陆抗。

虎父无犬子的东吴名将陆抗

陆抗强压怒火,就那些莫须有的罪状,他不卑不亢地逐条辩驳,孙权得闻回复后幡然“醒悟”,并垂泪将罪状书烧毁,以示对吴郡陆氏的继续信任重用之意。

与此同时,经过严刑拷打,陆逊侄子陆胤诬告杨竺是通风报信之人。

结果,害人终害己的杨竺被孙权怀疑下狱,并被屈打成招含冤屈死。

总之,孙权逼死陆逊,不是孙权打压迫害江东豪族的开始,也不是他打压迫害后者的结束,陆逊之死,只是孙权长久打压迫害江东豪族的一个延续和典型。

综上所述,孙权逼死陆逊,主要在于以下几个原因:

其一,晚年的孙权性情暴戾猜忌嗜杀,而早年能对孙权猎虎、酗酒、一意孤行等不当行为进行劝阻的张昭、顾雍、诸葛瑾等大臣们早已逝世,这导致孙权对内疯狂杀人时更加肆无忌惮;

其二,陆逊卷入了太子孙和与鲁王孙霸的储位之争,为了防止自己死后,在储君幼弱的情况下,吴国出现类似蜀国诸葛亮、魏国曹爽司马懿之类专权独断的权臣,孙权特意将功高震主的陆逊逼死;

其三,逼死陆逊,只是孙权长久打压江东世家大族的一个典型和延续,因为陆逊就是江东豪族。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虎啸龙吟》:孙权为什么要逼死在石亭大败曹休的陆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scni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