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多年前见过的一条标语: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当时正在上学的我并不明白里面的真正含义,反倒觉得有点儿夸大其词。但多年以后的今天,努力工作的我深有体会,我为自己是单位中的一员而自豪,也为自己该如何工作而反思。
衣服店的谈话
今天中午,带孩子去街上买衣服。闺女 当时穿了一件我们学校的校服。给闺女试穿衣服时,闺女把校服脱了下来。当时店里有两名营业员。她们看见闺女脱掉的校服后,一个营业员说:“看,她们的校服是夹棉的,能把棉的拉下来。多好呀,实用又看起来好看!”另一个营业员说:“就是。”
“孩子是在二实验上学吧?”其中一个问到。
“是的”,我回答。
“人家二实验就是好,各项工作都很规范!”......
两个营业员在夸赞我们的单位。
我站在一边没吭声,其实心里挺自豪的,我想说,我是二实验中的一员。但是,我觉得又不变透露身份。
想起曾经在某地方看到的一句话:离开了单位,你什么都不是。是啊,是单位成就了我们,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从另一个方面来说,我们在为单位而努力,其实真正的意味是我们在为自己而努力。

“她是俺的家里”
孩子他爸从外面回来,很高兴,比平时都开心的那种。并且态度上也比平时都好得多。随后的这些天,不用我“布置任务”,自己抽出时间就干家务活。我感觉好奇,询问原因。
“我发现这些天某些人表现好多了”,我笑着夸赞他。
他不吭声,只是憨憨地笑。我感觉好奇。在我的追问下,他幸福地说道:“前几天,我上街买东西。当时,有几个人也在等着买。两个人的谈话引起了我的关注。”
一男的问道:“你孩子现在在上高二了吧,学习成绩咋样?”
另一男的回答:“孩子现在学习成绩不错,尤其是语文成绩很好,在班里总是排在前几名。”
“那不错!咋学的?”一男人羡慕。
“想想,我孩子的语文成绩好,与当年在实验学校时,九年级那年教他语文的王二艳老师密不可分。”
......
“听到他们说你的名字,知道我当时咋说的吗?”我家人说道。
“你咋说?”我追问。
“我说,别说了,那是我家里人。”我家人依然带着满满地自豪感对我叙述这件事。那表情,幸福无比!
听完我家人的话,我没有特别的高兴。反思自己:作为一名老师,在教学生的过程中,我们该给学生的终生发展带来什么?不能仅仅停留在应付当下的考试,除了必备的知识,我们还应该教会、引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受用终生的习惯,以及适应社会立足社会的能力。作为一名教师,太多的时候,我们或许太过于急功近利,而忽视了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学习方法的引导,思维能力的提升。而这些,也是我常常告诫自己要时刻注意的。
学习交流的发生
作为新时代的一名老师,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人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作为一名老师,立足于核心素养的要求,如何落实?大家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也都取得了或大或小的成绩。
除了课堂上老师的引导外,能不能放手于学生,让学生运用课堂上所学及自己所思所做把题讲给学生听?在这方面,我曾经多次尝试,发现效果确实不错。比如,本周的作业,在周五放学时,我把作业根据题目的难易程度及每个学生的学情给每个学生布置了适量的任务:让他们在微信交流群里利用小视频的形式把自己所分的试题讲给学生听。当然,我提出了建议:1.要认真做题,力争把试题做正确;2.讲题时,要把镜头对准自己所讲的试题;3.要注意做题方法和思路的引导;4.语言组织要流畅,表达要准确,吐字要清楚。5.大家要认真听,可以就所讲内容对讲题的同学进行评论。
昨天周六,交流群里静悄悄。我想,大家可能都在认真准备。
今天是周日,群里俨然成了语文学习交流的强磁场。有讲题任务的同学在群里认真地讲解,评论的学生专心听讲,积极评论。
孙思捷同学平日性格内向,平日里爱自己静静地坐在座位上学习或自己玩。可是今天讲起题来,有板有眼,思路清晰,讲得清楚明白。她分的是基础性的试题。在讲生字的过程中,她注意联系到形近字或易错字。
夏艺轩同学平时作业书写比较潦草,字体大小不均匀。今日在讲试题的过程中,从小视频中看到他的书写质量提高了不少。
........
......

.
大家的评论也是越来越精彩,从对讲题同学的肯定鼓励,到对讲题同学的建议;从对做题方法或知识点的纠正,到对同类型试题的扩展。
大家在讲评切磋中取长补短相互进步。
如果说单位是一个大磁场,老师和学生则是一个个能量场。老师需要在不断反思自己提升自己的过程中充实自己,从而培养塑造出更为优秀的学生。单位离不开老师和学生,老师和学生同样都需要自我不断努力,这样,在成就自己的同时成就单位。同样,只有优秀的单位,才能有条件有能力培养出优秀的老师和学生。
单位、老师、学生,三位一体,需要共同努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