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看这本童书很是惊喜,这个大猩猩太对我胃口了。
从小到大看过的童书,听过的故事,从来没有一本像《是你吃了狒狒吗》一样,教会孩子学会思考,分辨善恶,保护自己。
世俗社会约定俗成的价值观是你一定要善良,哪怕最后为此牺牲也是值得歌颂的,可毫无底线的善良最终带来的除了伤害,我们能够收获什么呢?
所以看到这本别具一格的《是你吃了狒狒吗》,一下子就爱上了。书拿到手就迫不及待地读给孩子听,尽管他现在根本听不懂。
大猩猩的表弟狒狒失踪了,好像是被一只庞然大物生吞了。大猩猩很不高兴,于是他打算去审问动物们。画风彪悍的大猩猩,满身不良情绪,非洲大草原上的动物们都害怕这只大猩猩,大家都在喊着:“当心大猩猩”。
大猩猩在审问了火烈鸟、长颈鹿、斑马、犀牛、鸵鸟、大象、河马、羚羊、鬣狗后,问到了鳄鱼,鳄鱼苦兮兮地留着眼泪承认是自己吃了大猩猩,因为“我根本控制不住自己”,并让大猩猩去他肚子里找狒狒。大猩猩说:“好吧”,鳄鱼长大了嘴巴,结果“咔”的一声,大猩猩用一根木棍支上了鳄鱼的嘴巴,大猩猩警告了鳄鱼,并从鳄鱼的嘴巴里拽出了自己的表弟狒狒,狠狠地亲了他一口。
草原上的动物们终于知道了,原来需要当心的不是大猩猩,而是假慈悲的鳄鱼。
我是先看了续集《是你吃了狒狒吗》,才知道还有一本上集是《谁的牙齿》,不过讲真,给孩子读这两本故事,确实先读了《是你吃了狒狒吗》,再读《谁的牙齿》会比较好。
《谁的牙齿》中,天真善良的小狒狒捡到了一颗牙齿,到处去问动物们是谁的牙齿,最后问到了鳄鱼,鳄鱼哭着说他为这个牙齿伤心了一整天,希望狒狒能够帮他把牙齿放回嘴里,狒狒欢快地答应了,结果,鳄鱼一口把狒狒吞进了肚子里。
说真的,我们太需要教给孩子像大猩猩一样的东西,而不是像狒狒一样毫无智慧支撑的善良。记得在《心里营养》一书中看到这么一句话,我觉得放在这里很合适:善良一定要配合上聪明智慧,我们的善良一定要有弹性,要有底线。所以,我们教孩子善良的同时,一定要教孩子灵巧。灵巧的意思是,弹性地处理问题,懂得分辨一件事情会不会给自己带来伤害,而不是根据一个规矩、一条原则、一个道理,来做让我们不高兴、有可能伤害自己的事情。有了灵巧,我们就不会吃那么多亏,就懂得分辨,就能在收获快乐的推动下,一直做善良的事。
当然,这只是《是你吃了狒狒吗》这本小小的绘本传达的最基本的一个方面的东西,书中还藏着多个方面的东西有待读者发掘。比如大猩猩面对不同的动物所表露的肢体语言和情绪各有不同,比如不同动物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的生活习性和饮食习惯,比如各种动物的不同脚印等等,每个人的关注点不一定,所收获的东西当然不一样,正所谓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我倒觉得除了唯有“配上灵巧的善良才是真正的善良,才是人生的大智慧”这一点之外,最让我惊喜的另一点是大猩猩和不同动物的表情和情绪问题,生气、害怕、焦虑或者愤怒,书中的词汇和语言的表达可谓丰富至极,不但丰富了孩子的语言,更教会孩子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问题。
虽然我不赞同在给孩子读绘本时灌输太多大人自以为是的知识和价值,但不可否认,在孩子还没有分辨和自学能力之前,孩子对父母的言语和行为都是照单全收,所以父母的选择至关重要,选择怎样的绘本,选择给孩子强调什么事情都是对父母的一大考验。当然,在此基础上,能够让孩子自己主动去发现和探索,鼓励孩子自己思考和寻找答案是再好不过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