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伏羲孔孟之乡邹鲁文化
源于孔孟之乡的姓氏(44)——伏姓

源于孔孟之乡的姓氏(44)——伏姓

作者: 孔孟之乡 | 来源:发表于2019-04-06 16:15 被阅读1次

    伏姓发源地:山东济宁

    伏姓总体概述:

      伏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二百九十四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零一四。

    寻根溯源:

      伏姓来源有三:

      1、出自风姓。据《姓苑》、《氏族博考》、《元和姓纂》、《古今姓氏书辨证》所载,古帝伏羲之后有伏姓。

      2、据《姓氏考略》所载,春秋时孔子弟子宓(Fú 音伏)不齐之后,古代伏、处、宓三姓通用。

      3、出自他族。据《魏书·官氏志》、《千家姓查源》所载,北魏时俟伏斤氏后改为伏姓。

    得姓始祖:

      伏羲。或作宓羲、包牺、庖牺、伏戏、牺皇、皇羲,风姓,一说即太昊,传说中远古帝王,三皇之首。相传始作八卦,教民结绳为网,从事渔猎畜牧。又传他和女娲氏兄妹族外相婚,始创嫁娶,正姓氏。由血缘家族向氏族过渡,是神话中的人类始祖,其图像为蛇身人首。伏羲之后有伏姓,并尊伏羲为其得姓始祖。

    繁衍播迁:

      伏姓于春秋战国时主要分布于今山东一带,曾为秦博士的伏生有人讲是伏不齐之后,西汉今文《尚书》学者尽出其门,自伏生以后,世传经学,清静无竞,东州号为伏不斗。伏生之五世孙伏孺于西汉武帝时赴东武(今山东诸城)传授家学,而落籍当地。孺之曾孙伏理为当世名儒,受《齐诗》于匡衡,由是齐诗有匡、伏之学,后又以诗授成帝。理子伏湛东汉光武帝时官至大司农,封不其侯。不其在今诸城之东北即墨之西南,后世子孙有落籍者。湛弟黯位至光禄勋(黯无后,收伏湛兄子伏恭为继,伏恭子伏寿官至东都太守)。湛长子隆官光禄大夫,隆子援为郎中。伏隆为国而死,湛次子翕嗣不其侯,翕卒,其子光袭爵,光卒,子伏晨嗣,娶高阳公主为妻,晨卒,子无忌嗣,无忌子质官至大司农,袭爵,质子伏完其女曾为献帝皇后,伏完有子名伏典,伏皇后为曹操杀后,其家族有人徙居涿郡(治今河北涿州)。综上所述,两汉时此支伏姓可谓显赫,因其祖居地在今章丘,其地汉属济南郡,是故后世伏姓有以济南为其郡望堂号的。后此支之后有入居今山东安丘的,南北朝时仕宦于南朝的伏曼容家族便是此支后裔的杰出代表,他们因仕宦而徙居江南。汉魏时,伏姓还在今山西太原、河北高阳两地繁衍兴旺。南北朝至隋唐以后,伏姓之发展重心移向江南,今安徽、江苏、江西、浙江、湖北、湖南等地均有伏姓入居。宋元之际,伏姓在今湖南繁衍得格外兴旺,并在今四川、重庆以及两广之地散布。明初,山西伏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山东、河南、河北、陕西、甘肃、北京等地。明末张献忠屠川后,有两湖之伏姓伴随湖广填四川之风潮入居今四川、重庆。历有清一代,伏姓在全国分布愈广。如今,伏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湖南等地多此姓,约占全国汉族伏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八。

    郡望堂号:

      伏姓在长期的繁衍播迁过程中,形成如下郡望:

      1、济南郡,汉代设置,治所在东平陵(故城在今山东章丘西),晋移治历城(即今山东济南),辖境相当今山东济南、章丘、济阳、邹平等地;

      2、高阳郡,东汉设置,治所在高阳(今属河北),后移治博陆(故城在今河北盏县南),辖境相当今河北保定、清苑、高阳、博野、蠡县等地;

      3、太原郡,秦代设置,治所在晋阳(故城在今山西太原西南),辖境相当今山西五台山和管涔山以南,霍山以北地区。

      堂号:“济南”、“太原”、“高阳”、“平原”、“藏授”等。

    宗族特征:

      1、伏姓当今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南方姓氏,其源于北,而盛于南。

      2、伏姓济济多才,其世传名人多数不但仕途显达,学问精深,而且多皇亲贵戚。

      3、伏、处、宓三字本为一字,如《氏族博考》就讲到,汉人伏生晋书作宓生。

      4、伏姓在宋人编著的《百家姓》中位居第一百一十四位。

    伏氏名人:

    伏生:即伏胜,济南人,西汉经学家。始皇焚书时,他藏《尚书》于壁中。秦汉之际兵乱,该书部分散失,仅留二十九篇,遂教授于齐鲁间。汉文帝时,闻他能治《尚书》,乃派晁错往学。

    伏湛:琅邪东武人,东汉大臣。新莽时任绣衣执法,刘玄更始时迁平原太守。东汉初建后,刘秀知其乃名儒旧臣,遂征为尚书,迁司直、大司徒,封阳都侯,后徙封不其侯。

    伏黯:伏湛弟,汉代学者。明《齐诗》,改定章句,作解说九篇,官至光禄勋。

    伏隆:伏湛子,汉代大臣。光武间任太中大夫,持节使青、徐二州,招降张步。当年冬天,升为光禄大夫,不久被反叛的张步所杀。

    伏恭:伏黯子,汉代大臣。初为郎,迁剧令,以惠政清廉闻。太常试经第一,拜博士,迁常山太守,明帝间官至司空。

    伏无忌:伏湛玄孙,汉代学者。博物多识,袭爵不其侯。曾奉诏校定五经、诸子百家、艺术诸书。后又与人共撰《汉纪》。又自采集古今,删著事要,号曰《伏侯注》。

    伏完:无忌孙,汉代大臣。袭爵,娶桓帝女阳安公主,曾任辅国将军、中散大夫等要职,其女伏后曾密令其诛杀曹操,完因畏惧而不敢实施。

    伏皇后:伏完女,献帝后。因与父谋除曹操事泄,被下暴室幽死,所生二子亦被鸠杀。

    伏滔:东莞安丘人,东晋大臣。有才学,少知名,大司马桓温引为参军,深加礼接。从讨袁真,至寿阳,以淮南屡叛,著《正淮》。寿阳平,封闻喜县侯。晋孝武帝太元中,迁著作郎,掌国史,累迁游击将军。

    伏曼容:平昌安丘人,南朝学者。历仕宋、齐、梁三朝,梁时官至司徒司马。善《老》、《易》,著有《毛诗》、《丧服集解》。

    伏挺:曼容孙,南朝梁学者。博学有才思,善做五言诗,时有人赞其天下无双。齐末,州长举秀才,对策第一。梁时曾任南台侍御史等职,后因纳贿被罢官。著有《迩说》及文集。其子伏知命仕叛王侯景,任中书舍人,侯景败后,死于狱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源于孔孟之乡的姓氏(44)——伏姓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ubri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