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不知不觉,春天来了,来的有点低调,还有点悠然自得,静静的走来,趁着你还睡眼惺忪,趁着你还惬意的徜徉在冬日的那个榻榻上。
周末,去爬山,是一座我们爬了很多年的山,路还是那条路,只是这次去,发现了一些不同。
我爬山,有点小强迫,就像我看电视剧一样,不喜欢快进,每一个细节都要洞察到,还是选择走了离家最近的那条路,阳光很好,不是太浓烈,路上的行人亦是络绎不绝,走山路,我一贯对自己的要求就是,无论如何,中途不停歇,古语不是说了嘛,“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还好,这座山不是太高,一小会,就登上了一个小的峰,在一个稍微平坦的地方,看到一家农家乐,很多人在这儿聊天嗑瓜子,还挺惬意,远远的,一只叫阿黄的狗狗快步向我们跑过来,摇着尾巴,让人很是怜爱,采菊东篱,悠然南山,或许就是如今很多城市人的心之所向吧。
02
只是走着走着,就看到一些不是很和谐的东西,很多白色污染物映入眼帘,瞬间让人很是扫兴,就在接下来的山行途中,随处都能见到喝过的饮料瓶,还有一些其他垃圾,一直到山顶,人更多,垃圾也更是肆无忌惮的,那天的爬山之行,可想而知,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回家以后,我想了很多,倘若无人问津的就这样下去,这座山未来将会由绿色变为白色,一个不小心的山火,整个城市都是塑料焚烧的那种重污染臭味,人类的活动,看似多么稀松平常,但就怕“日积月累”,周而复始下去,一定会将量变升级为质变。
那天,我注意到一个细节,就是很多孩子跟着父母一起爬山的,山上有买东西的,每个孩子貌似手里都有个零食或者饮料什么的,然后,可悲的是,这些人不仅自己乱扔,也很平常的纵容自己的孩子随意乱丢,并且,这种还不是个例,甚至有点普遍。
或许往小里讲,这不过是我们见过的生活里最平常的一件事情嘛,但往大的讲,这完全可以上升为一种家庭教育的不良影响。
03
我一直觉得,家庭教育对一个人性格和行为的塑造是大于学校教育的,中学时代,大家都很叛逆,时常会看到某某跟某某打架的事件发生,一般的打打闹闹还好,有的人甚至会用刀,校园暴力的发生,在以前,我也仅仅当作是成长中的烦恼与困惑吧,后来,听一些小伙伴说,“我妈妈说了,谁要是欺负我,就让我往死里打,出了事她给兜着”,这种人居然不在少数,很多年后,想起来还是挺后怕的,我内心一直反问,出了事,你妈妈真的兜的了吗?因为法律知识的确实以及社会公共意识的缺失,这样的父母给孩子带来的很有可能是一辈子的殇,就像那个我们很多人都熟知的小故事一样,那个曾经偷针被母亲纵容的孩子,后来偷牛去了,因为犯罪被执行死刑之前,那人说要最后吃一口母亲的奶,结果咬断了母亲的乳头,这,何尝不是另一种反哺?
吴军博士是个投资+计算机+各种的多面牛人,我几乎每天都会听他的《硅谷来信》,很多复杂难懂的知识被他讲的很通透,我很佩服,这个学富五车的大才子,尽管日理万机,工作繁忙,他仍会抽出时间帮女人选择大学,为女儿访遍英美名校,这种访问模式的陪伴,其实就是一种共同成长,这种家庭教育多么富有意义。
业余时间,我们常常会去做志愿者,当义工,这些年,去了很多敬老院,也接触了很多的留守儿童,给我最大的感知就是,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其实是很微妙的,有的孤寡老人有儿有女,却没人管,任凭年迈了却很孤独,有的留守儿童,尽管父母远在千里之外打拼,可孩子却很乖巧听话,待人接物都不像是父母没在身边的那种,稍微深究一下发现,那些没人管的老人,在年轻的时候,对孩子要么是纵容溺爱,要么是随意打骂,这样的孩子长大以后,可想而知,对父母后来不能满足自己的私欲而埋怨父母,亦或者因为长年累月打骂而与父母产生嫌隙,而那些很有礼貌的留守儿童,尽管父母距离远,可从小却因为跟父母之间有着很好的沟通,言传身教间,已经无形的被父母的各种行为熏陶了,所以,他们的身心是健康的。
扔垃圾看似小事一桩,最可怕的是被形成一种社会性的集体行为,而这种集体行为的形成,最大的原因,却就是家庭教育的微妙影响,就像常常打骂孩子的父母一样,这样的孩子在有了自己的孩子以后,也多半会继续打下去,因为他的下意识里已经认为这种行为的理所应当,但事实上,真的理所应当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