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读书究竟该不该有目的
片断来源:《罗辑思维》第20期
对于我们这代人来说,这个问题不成为问题。我们这代人读书目的非常简单,考大学。
考完大学干什么?找工作。找工作干嘛?升官发财呀。
我还记得小时候我生活在一个中等城市,我父亲领着我上街,甭管看见什么,
只要他觉得那种生活挺苦的,就会说不学习将来扫大街,不学习将来摆摊……
所以我们这一代人,大概从小到大上学这十几年,就是被狗撵着的十几年,生活暗无天日。
只有一个窗口、一丝亮光,那就是进大学。就奔着这个窗口攀爬,目的非常清晰。
可当我们知道了什么叫学术,什么叫学有所长后,才发现原来读书没目的才对。
董仲舒说过一句话叫“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就是说为学问的学问那才叫学问。
自古以来,所有的大学问家、有所成就的人,他们讲学问时不跟你讲目的,
我就是好奇,我就想知道,没有其他的用处,怎么了?
数学家欧几里得有这样一个故事,在一堂几何学课上,有学生问他:老师,我学几何有什么用呢?
欧几里得想了想,跟仆人说给他俩铜板让他走吧,几何没有用,那俩铜板有用。
《论语》里也有一样的故事,有一个叫樊迟的弟子给孔子说我想学农,孔子说我不懂;
然后他又说我想学种菜,孔子说我也不懂,我不是老菜农、老农民,然后樊迟就走了。
孔子指着他的背影说:樊迟,小人哉。过去我们批判孔老二,总说他看不起劳动人民,其实不是,追逐学问的人是不求任何具体的目的的。
What-这个片断告诉我们,我们这代人读书是有目的,是希望读完大学找工作,让自己有安定富足的生活。
但古今中外,做大学问的人,他们读书是没目的。
Why-那是因为,大学问家、有成就的人不谋其利、不计其功,能更好地正其义,明其道,能更纯粹地做学问。例如学几何,研究文学作品、作歌诗词歌赋。他们读书,不需要讲具体的用处。
我们普通人读一些书是有目的,而读另外一些书是无目的的。不一定要读全部书都不带目的,或是全部都要带上目的。不一定要非此则彼。
我认为,对于“读书究竟该不该有目的”的回答,不能全部说应该,也不能全部说不应该。
How-我们可以:
第一是我们可以读一些书,为了找工作而读的。完成学业,取得学位,具备一定能力,为自己能自食其力打基础。
第二是同时我们可以读一些书,是为了学以致用,提高自己某方面能力,更好工作,更好为我所用。例如,拆书学习,学外语
第三是再读一些书,不为目的而读,有兴趣就好。例如,闲时看看唐诗宋词,读读古文,听听蒋勋说红楼梦,好是一种享受。
A1-写这个拆页之前,我会觉得,若是读所有的书,都是无目的的,那样纯粹的读书是非常美好的。但细想一下,有目的读书不能少,我们不学些有用的技能,凭什么来安身立命?
A2-之后,我会告诉自己,有目的的读书和没目的的读书,一个都不能少。读某一部分书不该有目的,但读另一部分书,是要有目的的。两者没有冲突。
(2019-1014-日更107)
******
1620-每天学日语-第65天
前天:お問い合わせの番号(您查询的号码)、どうもありがとございました(非常感谢)
昨天:ニューヨーク(纽约)、ペキン(北京)、ロンドン(伦敦)
今天:ここ(这儿、这里)、そこ(那儿、那里)、あそこ(那儿、那里)、どこ(哪儿、哪里)
1625-每天学英文-每25天
前天:One can tell the difference almost at a glance, for spider always has 8 legs and an insect never more than 6.
昨天:How man spiders are engaged in this work on our behalf?
今天:One authority on spiders made a census of the spiders in a glassfield in the south of England, and he estimated that there were more than 2,250,000 in one acre;
1633-每天学古文-第22天
龙师火帝,鸟官人皇。始制文字,
乃服衣裳。推位让国,有虞陶唐。
吊民伐罪,周发殷汤。坐朝问道,
垂拱平章。爱育黎首,臣服戎羌。
遐迩一体,率宾归王。鸣凤在竹,
白驹食场。化被草木,赖及万方。
盖此身发,四大五常。恭维鞠养,
岂敢毁伤。女慕贞洁,男效才良。
知错必改,德能莫忘。罔谈彼短,
靡持已长。信使可复,器欲难量。(1645)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