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以为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每个人的成长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以为年龄、经验、阅历与智慧是成正比的。
当自己慢慢长成幼时眼中的大人。这才发现,个人成长这件事,因人而异。
当自己和身边的同龄人,都到了而立之年,逐一结婚生子。大家在逐步进入多重角色,但都不一定升级到了每个角色所需要的能力,不一定找到了匹配的装备。尤其是升级为孩子的家长,我们需为自己决定生育这件事负责,因这个选择不能重来!更需为这一生命负责,这份责任的期限是一辈子的时间。
这辈子里学习做父母的过程,也意味着这一路我们无法避免犯错,也会经历很多练习和成长。
人生本身只不过是一个漫长的练习过程,一种永无止境的优化各种行动的努力,那些行为既包括身体上的动作,也包括心理活动,它们构成了我们每天的生活。
——《练习的心态》
我们需要学习如何做好父母,培养耐心、专注。
01
孩子从咿呀学语、蹒跚学步到独立行走,开始表达它们的想法。0~1岁的孩子每天都有变化,每个时期都在实现着阶段性的进步。而作为成人的我们,成长经常停滞不前,生活在自己的舒适圈里,用自己的那套快成形的逻辑和观点看待这个世界。
婴幼儿期的孩子不懂得延迟满足,它们总要求“及时得到,即时满足” 。我们常为孩子们的“无理取闹”、“不讲道理”,弄得筋疲力尽。应对孩子的各种状况,是否有足够的耐心?也在无时无刻影响着培养孩子的耐心。
生活在而今的快节奏中,随时在线,随时被打扰的状态。我们都人手一台带摄像头的手机,可是并不比250年前的人类更先进。
过去的那些人比我们更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因为没有所谓的“高科技”让他们分心。
试试让另一个自己以观察者的身份用“内心独白”来观察自己。
有一天,你会发现自己的缺点和优点都会在孩子身上呈现。
02
在童年时期,我们觉得上学的日子永远过不完。作为大人,我们通常觉得光阴似箭。
3~5岁的孩子,对时间的概念还比较模糊。10~20岁的时光,好像持续了一个世纪之久,期盼着快快长大,离开父母的家去外面的世界看看。然而,我们开始经历30~40岁的阶段,却好像只有两三年的光景。
工作中要求以结果为导向。我们制定结果目标,常对过程丧失信心。
对待问题、对待自己、对待孩子的“不耐烦”,常会带来应激和压力,让我们的身体和情绪感受到不适。
殊不知,这是舍本逐末。没有做到实现目标的每一步过程,怎么会有理想的结果呢?
射箭之所以能正中靶心,是因为从拉弓开始,射箭者的呼吸、每一个动作,都经过无数次的练习,才能实现正中目标的结果。
孩子从开始拿着笔胡乱地画简单的线条、形状到正确握笔,写数字、字母、自己的名字,他正在慢慢地进步。几块积木、几只画笔、几辆玩具车就可以让他们安静地玩耍,他们的时间过得缓慢又飞快。
03
可能当还是个孩子时,对这个世界的大多数痛苦一无所知,并不会急着要去做这件事,做那件事。而当我们长大成人后,对自己能实现什么,内心想要什么,逐渐有了清晰的看法。在这个被认为浮躁的时代,我们通常急于求成,丧失耐心和信心。
信用卡之所以广受欢迎,满足了 “现在就得到,日后再支付”地思维模式。而容易得到的东西,往往不再那么被珍惜。互联网购物环境的发达,让我们对物质欲望总是可以得到即时满足。无处不见的广告,随时随地在吞噬着我们有限的精力。
为什么我们总对旅游充满期待,去一个新的地方,暂时从现在的生活中抽离,可以让自己找到一个观察自己和自己对白的时间。
其实,我们可以为自己和孩子,找到这样一个“桃花岛”,在自己的家里建立这样的环境。
远离手机、关闭网络、关闭电视,用心陪伴孩子,一起看书、一起画画、一起玩玩具就是高质量的陪伴。孩子需要的是高质量的“陪伴”,而不只是“陪着”。
让自己有各自独处的大块时间(一次2小时以上)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体会到时间“慢”下来的感觉。
04
如果不具备最起码的自律和耐心,那么,我们的焦虑和失败感将会大幅度上升。而且,在不知不觉中转嫁到无辜的孩子身上。
小长假高速公路上的塞车十分常见,我们都不会感到陌生。从后视镜望去,发现有的人愤怒不已,也有的人开始下车做运动。
在抱怨的人,他的身体和想法的不耐烦所带来的应激与压力,使他整个人感到疲惫不堪。
在运动的人,他接受了眼前的现状,调整自己的情绪,并合理利用时间伸展身体,得到片刻的放松。
可以试一试,在一天之中,经常退后一步,观察自己的注意力投向了哪里。可能会惊讶地发现,你的思绪很少集中在自己的情绪状况以及正在做的事情上。我们的思维试图掌控许多事情,这些事情要么是我们需要做的(将来的事),要么是我们忘了做的(过去的事)。
05
如果你没有控制自己的思维,那你便没有控制自己。
缺乏自我控制,不论你想实现什么目标,你都不会有真正的力量。
——《练习的心态》
当我们开始重视实现目标的过程,专注于眼前事,时常左右我们的“评判”消失了,内心的喋喋不休已然不再。只专注于眼前,做好实现目标的每一步,并不是让我们忘记目标。
几乎所有宗教和哲学的核心主题:是人类无力停留在当前这个时刻之中。一旦我们克服了这个弱点,便能意识到体验到真正的内心平和,找到内心的力量,达到一种真正的自强。
被推崇的“冥想”,听起来似乎有点玄乎,它不过给自己一个仪式感来,清空自己,观察自己,到底什么是最重要的。
我们需要跳下那列已经在即时满足的轨道上运行着的自我破坏的列车。
———《练习的心态》
当有人朝你大声喊叫,我们需要争取清醒地知道自己可以选择怎样对这些感觉做出反应,目标是不沦落为自己个性的条件反射的受害者。
所有那些有着持久价值和深刻价值的东西,都需要时间的沉淀和精心的培育,只有通过我们的努力才能到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