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喜欢而读你
文/一叶飘萍
写于2018年4月26日
本期文学社的主题《读你》一出来,有句歌词就一直回响在耳边,“读你千遍也不厌倦”。在春日的暖阳下,读着文友们的佳作,或大气磅礴或清新淡雅或温馨浪漫或优雅洒脱,读着读着就醉了,虽然都未曾谋面,但从你们的文字中看到一幅幅剪影,或优雅知性或温文尔雅,或风流倜傥或诙谐幽默,一个个妙笔生花,能诗能文,读你们的文章是一种美的享受,如春风拂面如清流淌过,每一期都能读到不一样的惊喜,感受着你们的喜悦和欢乐,为你们笔下流淌出的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在前进道路上的努力和奋斗的情怀感动着,突然觉得生活中有了你们很精彩。
哼着读你千遍也不厌倦这句歌词,想着世上有什么让我读千遍也不厌倦的,想破了脑袋也没想出来。脑子似乎断片了,不知道怎么写,写什么。把费翔版的和蔡琴版的《读你》再听了一遍,寻找灵感。有吃千遍也不厌倦的,家里的粗茶淡饭日常饮食,那才是千遍万遍的不厌倦。歌里有一句“你是我的诗篇,读你千遍也不厌倦”,知道是情人间的甜蜜告白,爱到深处你浓我浓怎么着都好,你的所有,甚至脸上的雀斑,身体上的缺陷,在情侣眼里都视而不见,目力所及全是你的美和好。而一旦情已逝爱已去,别说读你千遍不厌倦了,就是连看一眼都懒得看了。所以读你需要真情更需要时间,不要相信读你千遍也不厌倦的谎言,除非你是千古流传的诗篇。突然大悟,诗篇绝句为什么能千古流传,那是因为它们像日常饮食一样融入了我们的生活,已经在时间的长河中化成了我们的精神食粮,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才能千遍万遍也不厌倦。
想想这么多年读过的书,现在想来不应该叫“读”,只能说是看过,因为看书时从来都是不求甚解,只在意故事情节好不好看,人物设置精不精彩,囫囵吞枣地看个热闹,看完就忘。虽然看书不少,但从来没思考,时间长了,也零零碎碎的从书里获得了一些常识,说起什么来好像都知道一点,显得自己很有学问的样子,其实没有思考的读书,就像练武功,练了多年也只是花拳绣腿会摆几个招式而已,没有领会到武功的精髓所在,始终成不了大家。嫌四大名著艰涩难懂,一遍也读不下去。所有关于四大名著的人物、事件大部分是从连环画、电视剧中得到的,这些犹如吃了被人嚼过的馍,营养精华都没了,只剩下点渣。孔子、老子、荀子、墨子,儒家道家法家,都是从语文课本里略知一二的。当时学习时只记住评法批儒了,根本不知道这家那家究竟说的是啥,现在也不知道,毕竟这些都不是我的兴趣所在。
我虽然爱看书却不爱买书,但家里有个爱收藏的人,买回了各种成套的书籍,古今中外名著,唐诗宋词,历史人物传记等等,把个书架装的满满的。那些年出版社为了挣钱,什么书都敢出,买回来的书里有一套古代十大禁书,看了看除了《金瓶梅》和《玉蒲团》听说过,也是因为在什么地方看到过,说这两部书是毛主席喜欢的,其它都没听说过,翻了几页不是我喜欢的类型,也没有什么猎奇的心理,没了兴趣读不下去了。小时候书荒时嗜书如命,拿到一本书点灯熬夜的也要一口气读完,现在满架子的书都懒得看一眼了,《资治通鉴》、《二十四史》等大部头的书全成了摆设,还安慰自己等老了再慢慢读。唯一看过两遍的只有金庸全集,“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这14部小说,家里的书也只有这一套是我花大价钱买的,只是因为当时喜欢。这些书看完也只是记住其中一些故事情节,后来也是又看了多种版本的金庸小说改编的电视剧,还是因为喜欢。曾经有段时间很喜欢《中篇小说选刊》、《十月》等文学类杂志,每期都读。
现在的自己虽然有大把的时间和大量的藏书,反而没了读书的兴趣,能追50集的电视剧,不愿再看长篇小说。每天在网上闲逛,找自己感兴趣的东西看,心灵鸡汤,明星八卦,网络小说,凡人微博,看完哈哈一笑,图个快乐。时间久了,也能在网上读到精品,有几本刘震云、严歌龄、毕淑敏的长篇网上没有连载完,回国时站在书店的书架旁读完。曾在网上追了两年的小说连载《我当道士那些年》,被前边的情节吸引,想探究未知的领域,越读越喜欢,就这样一直追了下去。曾经自责过自己,这读书的趣味也有点低俗了吧,后来一想自己本就是一俗人,读书就读自己喜欢的,不怕人笑话,尤其到了这个年龄,读书不为成名成家,就为图个乐,我读你不是因为你经典而是因为我喜欢。
网友评论